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  相似文献   

2.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皮球掉进洞里,你该怎么办?同学们,请回答。"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第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把水灌进洞里,皮球就浮到水面上来了。"  相似文献   

3.
李开复曾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他国外的一位朋友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有一次,这个小女孩对他说:“兔子最可爱了。”他逗那小女孩说:“不,小猫更可爱。”小女孩点了点头就准备走开。他忙追问小女孩:“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呢?”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我国宋朝,有一位出将入相的文彦博,儿童时能智取掉入洞里的皮球(故事略)。〔命题〕落洞皮球如何取? 〔提示〕教师每讲到这篇文章,总是要提出上面的问题,即落洞的皮球如何取?然后告诉学生:“你把水灌进洞里,皮球就浮上来啦?”这是尽人皆知的,也是思维定势的表现。作此题就要打破这种定势。就是说,不要先定调,以此来限定思路和范围;要尽量扩散。落洞皮球如何取?  相似文献   

5.
张维理 《留学生》2011,(3):54-54
丹麦人会说几国语言是不稀奇的。曾经有人向一位马路清洁工问路,那清洁工一开口就问:“你要我用什么语回答你?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我的中国朋友大吃一惊:“一个普通清洁工都能讲几种语言!”  相似文献   

6.
41.填条件教完二年级的乘、除法应用题,我选了一个先填条件,再解答的题:学校买来皮球8个,买来乒乓球多少个?学生议论了一会儿,填出了:“买乒乓球的个数是皮球的3(5、6……)倍”的条件,并列式8×3=24(个)。接着,我填了“皮球个数是乒乓球的3倍”的条件,学生有些在算,有些在小声议论,但表情都带有疑色。突然,有个学生鼓足勇气说:“皮球的个数是乒乓球的2信就好算了。”顿时,课堂活跃了:皮球个数是乒乓球的4倍也可以算,就是3信不好算。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皮球个数是乒乓球的2倍、4倍好算,为什么偏偏3倍不好算?”…  相似文献   

7.
刘墉 《学习之友》2016,(1):15-16
1978年我刚去美国时,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常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事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让你误会了?”我说:“没有啊,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我辞掉了在中国台湾的电视记者工作,应美国一个美术馆的邀请,去做驻馆艺术家。刚去的时候,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时都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比较心直口快的朋友,他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了什么话,你误会了?”我说:“没有啊!”又问他,“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做一个战士     
<正>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相似文献   

10.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每次听到“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机会使他们更加优秀”这两句话,我就郁闷,那我们这些不年轻、也不是骨干的人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朋友向我抱怨:儿子四年级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最不习惯的是每到星期三就有一项家庭作业——写作文革稿.于是,周三的晚上就成了母子两人最痛苦的时间.朋友催,儿子拖;朋友骂,儿子哭……“作文草稿为什么要回来写?那在学校里干什么呢?”朋友问我.被朋友奉为语文教学专家的我语塞,其实,我也想问问这个老师:“作文课上你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向我打听我另一位朋友的电话—他俩不认识,让我很为难。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他说为什么?我说我这位朋友把他的电话告诉我的时候,没有授权我可以把他的电话转告给别人。他听了,似有些委屈,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么?我说这不是相信谁不相信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问题。他说怎么我没听说这个规则?  相似文献   

14.
“造皮球”     
孙海霆 《早期教育》2006,(11):40-40
我正和小朋友玩“造皮球”游戏,游戏规则是师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一边转圈一边念童谣:“大皮球,小皮球,圆圆的皮球哪里来?工人叔叔造出来,我们也来造皮球。”童谣念完后,我说出一个数字,如6,就要有6个小朋友紧紧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几位教师朋友聚在一起,闲聊中我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我们做教师的,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朋友们不加思索地,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教书呗!”有那么一位朋友听到问题后,愣了一会儿,略加思索,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应该是教书育人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他教师听后都表示认同。话题很快就转移了.大家似乎觉得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了,没有再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和价值了。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因为蕾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图片上的问题很快就解答出来了。我继续提问:“根据这幅图上的教量,你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全班学生都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学生袁心怡说:“一只篮球比一只皮球贵多少元?”并说出正确的算式和答案.我表扬了她,奖了一颗智慧星给她以示鼓励。其他学生更起劲了.纷纷要求举手发言。学生杨致逸说:“一只篮球比一只排球责多少元?”我肯定了他们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我班有一小子,姓锅名巴。他经常想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来整我,弄得我好没面子。我苦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想出了“致命三连击”来反击。一“锅巴,你不是说自己聪明过人吗?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呀!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的。”“既然如此,我问你,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锅巴想了许久,答了个“不知道”。我眉开眼笑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看你可怜,告诉你吧,是猪。”锅巴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他却一脸茫然:“笑什么笑,这叫不懂就问。”“猪最爱问‘为什么’!”不知哪位同学叫道。锅巴…  相似文献   

18.
“教师包”救命感言马铭誉一个“教师包”救了一条命,这是我的一位朋友的亲身经历。一次,这位朋友怀揣了3万元现钞到南方某大城市做生意,路遇歹徒,拔出利刃,厉声喝问:“要钱还是要命?”位访用方脑瓜子特灵,扬起手中的印有“教师节纪念”字样的提包说:“你们看,...  相似文献   

19.
李镇西 《班主任》2012,(2):65-66
下午下班后,我正要回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魁梧的军人。我惊讶于他怎么不敲门,正要问“您找谁”,突然认出他来了:“哎呀,这不是柴粒吗?”他说:“我出差来成都,今天下午是自由活动,就来看老师了。”我问:“怎么不事先打个电话?这是假期,你怎么知道我在学校?我刚要出去,再晚一点我就走了。你运气真好!”  相似文献   

20.
《我教杵祺写作文》一文见诸《生活教育》后,有位长我八岁的老同学发“伊妹儿”来问我:“你认为文章越长越好吗?”我答复道:“我还没有脑残吧?”朋友又问:“你花那么多功夫教杵祺写作文,不就是教他把几十字写成千儿八百的长文吗?”我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是:既然文章的优劣与长短无关,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力气膨胀杵祺的作文呢?这个问题倒是很有意思的——它涉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开设语文以及什么是语文教学之类的根本性问题。但我这里暂且先不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