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虽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还是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全球最快的一个国家,其中亨利·基辛格是美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基辛格不仅仅是一位政策执行者,同时也是出色的外交决策者,它曾担任过美国国务卿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两个重要职务,彰显了他运筹帷握,纵横裨阖的气势,即便是在下野后,他仍旧纵论天下,深孚众望。结合他的理论著述,我们就可以奠定基辛格作为一名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的地位。尼克松总统掌权期间,基辛格执掌外交大权,其研究出的外交理论在国际外交上影响甚远,所获得的成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美国的政治、经济已经与英法德俄等世界大国比肩,但囿于传统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国际影响尚局限于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借助灵活的外交战略,运筹帷幄,“一战成名”,主导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将其“国际理想”付诸实践,倡导国际和平,主张“民族自决”,影响了国际政治近百年的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外军事决策是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和国会分享.尼克松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点:他从战后历届总统手中继承了庞大的权力、本身对于外交事务的了解以及组建了"保卫白宫型"的决策团队,从而保证了决策过程的集中有效性.但是在他任内以及下台后国会通过立法权重新收回部分对外军事权力的事实又说明制衡原则在美国制度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中东战争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危机、中东军事危机和美苏战略危机.以新近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为分析依据,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既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外部诱因,又是阻止战争升级的制约因素.从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危机管理模式来看,阻止苏联势力向中东渗透、确保以色列在战场上赢得胜利和战后启动阿以和平进程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解密的41份美国政府绝密文件,和长达500小时的尼克松总统在白宫办公室里的谈话录音,披露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内幕:基辛格坚决反对美国支持台湾独立;尼克松试图在越南动用原子弹.美国政府16次考虑动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美国近期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从美方为基辛格访华所做的准备,周恩来与基辛格谈判的话语特点,中方外事接待工作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细致剖析基辛格秘密访华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从而深度透视尼克松政府在对华政策中的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越南战争问题、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等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7.
借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及其缓存增长有限性的原理,可以发现美国外交决策机制存在功能性失调即高端处理能力的局限.具体表现为美国总统对外交决策的高度垄断,而美国总统因受各方牵制与干扰,经常会造成决策出错,从而造成美国软实力的严重下降.当然,目前美国外交决策机制高端的缺陷在应付普通危机时不会有严重问题,但与大国博弈时,美国外交决策机制高端的任何低级错误,都会对美国利益造成深度伤害.  相似文献   

8.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专机“七六年精神号”在北京机场着陆,尼克松总统开始了历史性访华。这一外交大事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中美两国互相隔绝的时代结束了,交流与合作的时代开始了。尼克松访华因此被称作“打破坚冰”的访问。  相似文献   

9.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全球外交战略新的指导思想——尼克松主义。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动因之一,就是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学者曾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进程、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中美不同的外交决策机制、尼克松政府对华称谓的话语演变等——深入探讨了中美关系解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部分回答了为什么中美关系会解冻,让双方走到一起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双方是如何构建理解的桥梁,同时又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等问题。随着尼克松总统档案的解密,深入、细致地研究中美关系解冻的每一个环节已成为可能。本文将依据美国新近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1.
1972年2月22日,尼克松在人民大会堂告诉周恩来:他认识到想独立的台湾是恢复中美关系的障碍。据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的一份会晤记录显示,尼克松当时表示:“原则一,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说:“不会再发表大意是台湾地位未定的声明了———如果我能够控制政府机构的话。”“原则二,我们过去没支持、将来也不支持台湾的任何独立运动。”他说他们不得不提防反对者,要让他们“(没有)机会结成一伙,说什么美国总统去北京,出卖了台湾”。两天后,在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的另一次会晤中,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再次就台湾问题做了全面…  相似文献   

12.
"获悉"二字化尴尬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多次会谈。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对联合公告如何措词,双方出现了争议,其中一处是说明接下来的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来的。中方在起草公告时,说明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美国外交、财政档案,发现:受制于国际收支逆差及黄金外流影响,尼克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积极推进特别提款权落实、中断黄金与美元的自由兑换、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自由浮动美元。这些政策表明,尼克松政府内部支持黄金—美元脱钩及浮动汇率的势力日渐强大,最终影响总统决策。但是该政府在国际货币领域采取的行动缺乏协商,以致遇到国内如美联储、国外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反对。所以,国际货币关系的处理既显示出不同利益的诉求,又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探讨尼克松政府内部针对国际货币领域的讨论及改革手段,有助于透过货币问题解读这一时期美国与盟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与国会分掌美国的外交决策权。在权力分配上,宪法倾向于国会的权力稍微占优势,但两者大体上呈现均衡状态的关系格局。但从历史发展来看,总统在外交决策领域所占优势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环境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尼克松政府通过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围绕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主题进行外交活动。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体现出其先行一步的外交构想和具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在首任总统期间,面对冷战后多变的国际局势,其外交出现了诸多失误,招致国会中共和党人及国际社会的频频指责,尤其是左右摇摆的对华政策,导致中美之间关系严重后退,更为世人所批评。分析克林顿的外交得失,比较战后美国外交一般特点,不难发现其产生根源,除了总统个人外交能力远逊内政能力,其外交决策班子的构成也欠佳等原因之外,美国两党政治产生的府会对立与掣肘,美国的权力机制与价值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更重要。这些因素影响过以往美国政府的外交决策,也必将继续影响克林顿在第二任内的外交决策,在反对党继续控制国会的背景下,克林顿要在外交上,包括对华政策上作较大调整,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7.
试析基辛格均势战略的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辛格认为,要清楚地界定美国利益目标,美国应摒弃传统的道义外交模式,更式地注重国家利益目标,要从实力和均势的角度界定美国国家利益,基辛格均势战略旨在维护和促进内容广泛的美国利益,它体现了维护美国国家生存,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实现持久和平的三个目标层次。  相似文献   

18.
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第37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执政时期所提出的调整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原则。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以及《世界现代史》等课程中对尼克松主义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是对于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战略调整这两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粗浅见解。第一,关于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西方学者以及尼克松本人的着法是,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记者发表的谈话中所提出的“新亚洲政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说:尼克松“就职后前往关岛(1969·7),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  相似文献   

19.
《人物》1988年第6期介绍了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M.Nixon)于1972年访华前后的几个插曲.其中谈到周恩来总理到上海看望美国客人时,发现上海方面把尼克松总统夫妇安排在第15层,基辛格住在第14层,罗杰斯第国务院官员住在第13层.他立刻说:“怎么能安排他们住第13层?西方人最忌讳13.”周总理走进罗杰斯套间时,几个美国官员站起身来,但笑得很不自然.周总理找机会解释说:“有个很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13’的避讳.”转而又风趣地说:“我们中国有个寓言,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里不怕了,到处上门找鬼,鬼却不见了……西方的‘13’就象中国的鬼.”说得美国客人哈哈大笑.周总理走后,美国国务官员气消了一大半,他们对周总理十分倾倒.  相似文献   

20.
1971年 7月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为寻求中美和解 ,对中国进行了秘密访问。事后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的公告。这一事件震动了全世界 ,它使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国际影响迅速扩大 ;它促使了一贯追随美国、坚持反华的日本佐藤政府的提前下台 ,中日关系亦迅速出现转机 ,先于美国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它使前苏联领导人惶恐不安 ,为了早日与美国达成妥协 ,不得不在有关问题上向美国做出让步 ,同时为强化自己的战略地位 ,迅速与印度签订了《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