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从1847年起至今已足足有一百五十多年了。我本人是属于抗战胜利后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那一批。我父亲教育家陈鹤琴则属庚子赔款奖学金那老一代留美学者。我的儿子是改革开放后去美国上中学的。近二十来我一直活跃于欧美同学会,和国内外留美学生有些交往。在这里我仅就我个人的经历谈一点个人对中国留美学生和中美关系问题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归国留美学生与留日学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政治见解上也有较大差异:留美留日学生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但在中国振兴道路的选择上,留美学生重视实业救国,留日学生重视社会革命;在政治思想上,留美学生信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留日学生信仰社会主义;在对留学国的态度上,留美学生多对美采取亲和态度,留日学生则有强烈的反日情绪。这种差异,与清政府的留学政策,留学国对学生的政策以及留学生留学际遇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2019年8-12月,笔者利用在AUIA(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Asia)国际暑期学校做助教以及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做交换生的机会,用问卷星对部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留美期间跨文化适应情况的问卷调查,将被调查对象分为一线城市学生及非一线城市学生两类,从地区差异的角度了解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成长的留美学生在留学期间跨文化适应的群体特征,为教育研究部门、留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来自我国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的留美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跨文化适应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各有优势与不足。本文针对两类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问题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梅 《文教资料》2013,(14):128-130
庚款留美教育是1909年由美国和晚清政府合力实施的留学教育,在这次留美计划中,这批庚款留美学生很具特色,他们留学前英语水平颇高,留学中重视学习理工科,归国后多任职于教育领域,对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批留美学生及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清同冶年间,容闳率幼童留美时,并没有留学生社团的出现,这与他们年幼,加之监督、管理严格有密切关系。到了19个世纪末、20世纪初,一度沉寂的赴美留学教育又趋于复苏,留美学生逐渐增加。他们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社团便成为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考察众多的中国留美学生社团,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留美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中的一部分。当时包括公教人员的进修、军官的培训,此类人员属短期性质,与学位无关。此外大多为学生赴美,分为自费、公费两类,都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留学考试。公费生通过留学考试以后,还要参加教育部门的讲习会,了解中国各方面情况,以便以后在国外作中外文化交流之用,还要呈缴学成归来的保证书。1950-1970年代,台湾赴美人员总数在25000人左右。到1971年,返台者2341人,1971-1981年,返台总数为19639人,其中大部分为学生。滞留未归的文科学生多数成为美国高校东方图书馆和东亚系的专职人员,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而理科学生基本上任教于教育机关及其他部门。回台的学生对台湾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起飞有较大贡献。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有20多人;丁肇中、李远哲等获得诺贝尔奖。此期台湾留美政策有摇摆不定的缺点,留美学生过于重视理工,忽视人文。中国150多年的留学史以美国为中心,值得多加探讨。  相似文献   

7.
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学生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这批平均年龄尚不足15岁的幼童,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后,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6,(3):32-32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2005年12月29日在第八届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上说,2005年中国留学市场呈现两大特点,即理性留学趋势明显和留学中介功能弱化。理性留学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1.政府加强对留学的宏观指导,包括留学政策更加明朗,留学预警报道更体现以人为本,教育部对留学服务中介加强管理并加大支持。2.“低龄”留学生减少,留学生结构发生变化。出国读研究生的人数明显上升,约占留学生总人数的50%;2005年回国办理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生中60%是研究生。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更多的人选择本科毕业后再出国深造。3.留学目的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9.
张东 《教育》2012,(35):39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留学归国人数也在不断攀升。2011年度,我国各类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比上一年上涨38.08%,大幅高于出国留学人数19.32%的上涨幅度。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改革开放以来,共有81.84万名海外学子选择回国发展,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72.02%。那归国留学生的就业形势究竟如何,他们的就业困惑与预期是什么?求学经历难成高薪就业砝码在日前举行的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上,笔者发现,具有海外硕士或博士学位者的比例超过了80%,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清末民初山东省留美学生群体进行归纳分析,从留美学生的籍贯、文化背景、就读美国大学三个方面对这一群体进行简要评价。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归纳出近代山东留美学生群体的一些显著特点,完善对近代留美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近代教育变迁进程中,留学生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又以赴美留学生起到的作用最为巨大.但假如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对留学生身份进行客观检视,留美学生不免处在二重转换的拉锯之中:留美生对于美国而言是旅居者;同时,由于长期的离乡背井使得他们对于故国又成为了陌生人.显然,对于留美学生身份双重二歧转换,需要从更为广阔的层面进行分析,剖析其中的过程与内在原因,从而为理解近代教育中西文化交流历史进程的特殊性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归派”渐成规模,国内各界对归国学子创业给予很大的关注,吸引留学生回归的新政策层出不穷,留学生创业园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也频频报道“海归派”创业成功人士。然而,对那些留学未归在异国创业的留学生研究者很少。本文以留美创业的我国留学生为例,分析这些异国创业者的背景、现状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晚清对留英归国学生的奖励和任用,是清政府留学录用政策的一个缩影。晚清归国的官费留英生,甲午战前以同文馆留英生和船政留英生为主,清政府对他们的奖励办法是直接授奖,并给予官职或军职,基本上都得到了任用,体现了清政府在与外洋交涉以及在兴办海军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掌握西方专门知识人才的重视与依赖。20世纪初,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多,清政府改变直接任用的办法,以考试的方法授予留学生出身或官职;对早年留学归国且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留学生则直接赐予功名,以视优奖,从而表明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得到了清政府的提倡;在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留学成为社会培养精英阶层的途径之一,逐渐为社会接纳。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际文教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门户开放》年度报告显示,1996—1997学年来美留学人数,仍以亚洲居冠,其中按人数排名依次为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印度与台湾,香港位居十名之末。多年来与日本并列为留美学生最多国家或地区的台湾,以及占其总人口比例极高的香港,近年留学美国人数持续下滑,不但早被中国大陆超过,而且台湾在这次公布的新报告中更落后于韩国、印度之后而排名第五,总人数仅30487名,较去年下降7%;反观中国大陆,虽仍排名第二,但留学生数目增加了7.3%,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由在美中国学生集聚成立的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是近代中国留学生在异邦所组成的最具有影响力及号召力的社团。这一学生联合会是留美中国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一个域外学生社团,在这一社团中,年轻的留美学生得以初步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并在这一领域中进行相互沟通。从留美学生公共领域成立的推动力来看,主要是由两股力量构成:一是外部的推动力,由美国社团文化对中国留美学生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群体凝聚的内驱力,主要是留美中国学生结社的联合意识所驱动。在美留学生从"私域"逐渐走向"公共"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彼时留美中国学生群体中一种难得的公众精神的确立,也反映出近代留美学生通过学生活动空间组织实现对"求同进化,以竞生存"的追求,无疑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广州市政府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穗工作的政策,帮助海外留学人才了解广州就业环境和形势,使他们正确面对自己,切实做好回国工作规划,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工作岗位,发挥和体现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价值。到目前为止,华南(海外)留学人才配置中心已成功举办了四期“海归羊城,新锐广州——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就业辅导”培训。“海归羊城,新锐广州—第三期留学归国人员就业辅导”,以面试技巧及礼仪、个人形象指导为主要辅导内容,旨在通过专业讲师的系统讲解,品牌、形象和服装设计师的指导,增强留学生面试技巧,塑造个人职业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织的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基本情形。就总体而论,留美高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赴美日留学生教育绩效归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政府为了振衰起微,向美国和日本派出了大量留学生。短短几年,向日本派出了近八千名,向美国派出了七百多名。然而,留美学生归国后取得的绩效远远超过日本。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和日本民众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大异其趣:美国各类名牌大学、名牌专业向中国留学生敞开大门,日本提供的则是大量的临时搭建起的“创收”性的“学店”。留美和留日学生的家境、动机及抱负的大相径庭,决定了绩效的范围、领域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湖冰 《神州学人》2006,(4):32-33
2006年2月23日,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办“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圆桌论坛。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留学生组织欧美同学会所属机构,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由一批充满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留学归国人员自主发起,旨在为和谐社会建设加油助力,积极为国家进步发展提供战略性、可行性、及时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举办“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圆桌论坛,是期望激发归国留学生群体从事民间外交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国人和组织积极参与到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活动中来。论坛由商会2005委员会理事长王辉耀主持,来自社会各界不同领域的近百名留学归国人员,济济一堂,大家就如何充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优势,通过民间外交手段,向国际社会营销中国等话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出现了三次赴美留学热潮。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选派百名幼童赴美留学,虽中途夭折,但为我国造就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20世纪初,美国退还庚款用于资送中国学生赴美和清华学堂的设立,引发了中国第二次留美热潮;国民政府时期,留美形势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呈现波浪式起伏的特征,抗战后的赴美洪流成为近代留美运动的最高峰。留美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科技发展、社会的转型以及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