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具体到人类并不漫长的工业化历史,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角色非常重要,人类的发展阶段甚至可以用矿产资源的利用作为标志来划分,如一般可以划分为石器、金属、合成材料和矿物燃料三大基本时期。但是,正因为自然资源存在的“自然性”,人们利用时往往漠视了它的负面效应,即自然资源会通过各种机制对经济发展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矿产与人类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能够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日益丰富,从最早期简单地使用石块到冶炼黄铜、青铜、钢铁,直到现代社会广泛开发利用原子能,每一阶段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们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繁荣和发展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矿山企业本身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源的开发、加工与利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则与其利用强度成正比。本文就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在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占了70%,矿产资源被称为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它的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自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矿产资源的短缺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这是因为矿产资源与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不同,它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亿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它是不可再生的物质,比其他自然资源更容易出现短缺和枯竭现象。我国人均自然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人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找矿工作是我们发展利用矿产资源的保障,如何提升找矿的精确度,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地质勘察技术,对于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勘察技术,重点介绍了地质考察技术中的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7.
据专家们的研究分析,今后影响我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全球人口数量、可利用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由此可见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矿产资源问题从区域问题变成全球问题,并且从经济范畴上升到政治范畴。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近几年发展很快,特别是1986年以来我国准许私人和外国企业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使一些易于勘查、开发的矿产资源消耗殆尽,现在只能研究如何勘查风险高、勘查难度大的地区,所以充分利用、研究前人的资料,对比相近似勘查区,总结一个地区的构造及成矿规律,是目前矿产勘查最基础的首要工作。现在结合松岭区环宇地区浅谈一下找矿潜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有限的、非再生性的资源。长期过度开采利用势必使其减少过快,导致枯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储量在不断减少,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遭受破坏和资源消耗过快的问题。因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正确利用、妥善保护也就成为了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经历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及电器时代无不是以特定矿产资源的广泛利用为标志的。在现代社会,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离不开矿产品及其制成品。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我国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很长,但却一直没有形成完善的矿产开发行业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特别是矿产企业在开发时比较盲目,根本不重视地质勘查工作,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因素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土壤、植被,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废水、噪音以及废渣等副产品严重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论述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矿产资源进行矿产开发利用、矿山开发占地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为矿山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浮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也逐渐减少。人类活动频繁使浅层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增加了难度。迫使着我国向深部地质中开展开采作业。本文探讨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其分布情况及我国利用情况等,并通过对于其重要功能的探讨研究了目前我国对于有些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方法。同时针对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给我们以启示。我国对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的方法仍需不断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太空采矿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矿产资源,我们又哪来陶瓷、塑料、钢铁和石油。然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对策探讨—以鸡西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臧淑英 《资源科学》1999,21(1):51-56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的开发利用而兴起的城市,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不仅为国家提供了石油、煤炭、铜、锡矿石、木材等主要的生产资料,也为国家贡献了巨额利润和税金。然而,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型城市,其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以“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已造成这些城市资源的枯竭、物种的濒危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这些城市还肩负着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历史重任,这也加重了资源的压力与负担。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通过对鸡西市矿产资源的现状、矿产资源的初级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转换利用的分析评价,剖析了矿产资源转换与利用的困境,提出了矿产资源转换利用的模式与对策。以此作为典型的实例分析,希望能给其它类似的城市、区域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采石场治理恢复工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领域经济活动增长迅速,人类在开发矿产资源的时候,统筹好矿山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对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小型采石场主要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希望引起社会各届的高度重视,进而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是国土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资源的丰富程度在一个方面反映了她的经济实力,因而被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与数量的多少也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美国为例,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而用于消费的资源却占世界的1/3。按人口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4)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基础。然而,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而如何对矿山开采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就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利用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评价分类方法的精度,借助三期影像分类成果,分析濂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能源大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当今社会,不管是人类的生存还是经济的发展都有赖于矿产资源做其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我国也是当今世界人口大国,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与工业技术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也成为我国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面对这种状况,我国政府不仅出台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更提高了对矿产资源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视。我国相关矿产资源勘测部门本着积极科学的态度,对我国目前现有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开发,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预测并寻找新的矿产资源,以不断充实我国的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球科学不仅要重建地球46亿年以来的形成演化历史,追溯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脉络,还直接研究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地球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不仅在维持足够的资源供给及其持续利用,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护与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强政府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现今,全球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更大了。但是地球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而是非常有限的。人口在不断的增长,那么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合理利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分析采矿工程的现状,对采矿方法进行创新,本文对采矿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做出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