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陶建格  沈镭 《资源科学》2013,35(10):1959-1967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价值的认知是人们研究矿产资源的起点,明确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资源管理规制和资源市场机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矿产资源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矿产资源价值的定价是经济社会实现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基础;同时,矿产资源定价是依赖于不同的资源配置目的而形成的资源配置管理方法.随着矿产资源可供给问题的出现,矿产资源竞争和定价权问题成为当前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的矿产资源定价机制也在逐步形成.供求机制是矿产资源全球统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矿产资源的主要方法;在矿产资源市场上,资源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卖方和买方的市场势力来影响着矿产资源市场的演化,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是资源定价演化的两种基本形式.计划和市场是矿产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直接控制定价、间接控制定价和自我控制定价机制是实现矿产资源配置管理的基础.矿产资源供求国际化、矿产资源市场国际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实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是面对当前矿产资源国际国内形势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重构矿产资源价值管理体系和实现矿产资源定价科学化是矿产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是实现资源科学管理科学化的保证;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市场管理是科学配置国内矿产资源的要求,研究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是“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条件下,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和资源经济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介绍了矿产资源权益价值理论中矿产资源发现权权益理论、矿产资源所有权权益理论和矿产资源开采权权益理论的内涵,以明晰矿产资源不同价值主体的权利和收益范围,从而对矿产资源不同价值主体的权益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我国与国外几个主要矿业大国在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上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在矿产资源收益实现形式、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客体、矿产资源收益主体分配比例、矿产资源收益征收管理主体、矿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五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内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矿产资源收价值理论、矿产资源产权理论、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的原则,以期矿产资源各价值主体能合理分配矿产资源收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垄断性矿产资源的出口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垄断性矿产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项矿产资源在世界资源总储量中占有绝对优势的矿产资源,但如何界定垄断性矿产资源,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在给出了垄断性矿产资源的定义以后,还根据世界主要国家居垄断地位矿产资源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给出了一国或地区某种矿产资源占世界总矿产资源量40%以上的矿产资源可以称为垄断性矿产资源的数量界定。根据上述界定,中国的钨、锑和稀土3种矿产资源可称得上是垄断性矿产资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垄断性矿产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然后分析了中国垄断性矿产资源近年来未能垄断国际市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竞争,以及由此造成的供过于求,最后作者就中国垄断性矿产资源的出口战略提出了几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当前中国矿业面临的矿产资源勘查、矿产品进出口和矿产资源供给等形势,提出了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矿产资源的资本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学义  张亚杰 《资源科学》2008,30(1):134-139
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由朱学叉教授199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提出。经济学、会计学中的“资本化”用于矿产资源管理时有其特定的含义,即矿产资源资本化指将矿产资源确认价值,进行资本运营,并按会计“资本化”方式处理的过程。它有三层含义:一是采矿权购入资本化;二是探矿权占有资本化;三是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资本化。我国矿产资源从“无偿划拔使用”到“有偿使用”是一个“资本化”的改革过程,经历了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导向”阶段、“启动”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这一“资本化”改革过程与过去长期以来无偿开采矿产资源形成显明的对照,还同理论界提出的矿产资源“资产化”改革相区别。本文设置了全面资本化的域集,由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存量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增量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存量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增量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六项内容组成。通过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判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的内涵、实质,以便将其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型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研究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对矿产资源产业演化微观机制及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型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是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而实现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产业绿色技术的创新机制、产业共生机制、矿产资源产业与生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联动机制以及政府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扩大资源量、提高经济价值,有利于矿产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应加强生态文明观念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矿山企业改革,健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扶持和政策优惠,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的价值是劳动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叠加价值.矿产资源的劳动价值是附加在矿产资源上的人类劳动,自然价值是由矿产资源的自然禀赋和地理位置优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矿产资源纳入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从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矿产资源纳入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对于北京这样一个资源并不很丰富、科技较发达的城市来说,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仍占有一定的比重,且绝对值较大,对于我国其它资源大省和资源型城市来说,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矿产资源纳入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将有助于克服传统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有利于矿产资源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有利于合理地约束矿产资源消耗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张新华  谷树忠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15,37(10):1992-2000
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新疆是我国典型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与矿产资源开发相伴,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并不同程度地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矛盾。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研界定出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和当地居民。其次分析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资源利益和环境利益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中央政府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利益,地方政府、资源开发企业和当地的居民重视的是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经济利益。第三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公平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益格局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利益格局的合理性变化趋势为倒“U”型,即不合理性越来越强,利益格局急需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刘金平  赵月 《资源科学》2013,35(5):977-982
针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量大、浪费严重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研究匮乏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金属矿产资源能级的概念——金属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量大小.建立了基于金属矿产资源质量M、数量Q、重要程度I和技术条件T等4个指标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细化、归一化并划分等级.以金属铁、铝、金、铜、钼、钨、锡为例的分析表明,其能级分别为1.748、1.015、1.65、1.353、2.419、2.953、2.025,能级模型可对我国所有的金属矿产资源进行能级测算和划分,从而针对不同能级的金属矿产资源采取不同的开采、管理措施,实现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梁姗姗  杨丹辉 《资源科学》2018,40(3):535-546
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实体经济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发展将对全球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世界及中国矿产资源消费总量、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矿产资源消费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工业化对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变动的作用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综述发现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稀有金属消费的研究不足,同时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对矿产资源消费的影响。鉴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今后应强化对后起工业化大国矿产资源消费规律的探索,精准刻画原材料库兹涅兹曲线,科学研判和揭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费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新时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调整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PGIS的宜昌市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市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可以为国家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建立和应用县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保证.介绍了基于MAPGIS的县市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70年来我国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机理和增长的极限理论,强调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量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识。展望未来15年我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需求:重要大宗矿产资源消费将在2025年前陆续到达峰值;一次能源消费将在2030年前后到达拐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消费将迎来快速增长期;2035年前,中国作为全球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和态势将难以改变,需积极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陈德敏  胡耘通 《资源科学》2010,32(9):1814-1820
矿产资源规划是一种规范矿产资源利用行为的制度设计,建立在尊重矿产资源自然属性、弥补市场机 制失灵以及减少个体非理性抉择的基础之上。究其本质,矿产资源规划是一种带有强烈法治印记的行政行为,因 而,政府权力的行使规则和标准决定了矿产资源规划应当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实体与程序便成为矿产资源规划达 致法治主义主要途径。但就现行矿产资源规划的相关法律而言,关于规划的实体法律规范存在诸多不足和难以避 免的缺陷。以法治手段规范规划程序,尤其是规划制定程序显得十分必要,它在保障矿产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合理 性方面,成为一种理性的制度进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对非燃料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的区位、数量和经济价值的评价是政府和机构十分关心的战略性课题,矿产资源评价是查明矿产资源状况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为地质工作部署提供决策支撑,而且能够为国家安全、土地利用、资源政策、环境或公共健康安全的决策提供服务。“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预测动态研究”属于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之工作项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委托中国地质图书馆主持承担。该项目于2010年5月启动,2014年3月结束。项目组详细收集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开展矿产资源评价计划、典型案例、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技术理论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编译、分析和总结。该项目由中国地质图书馆黄文斌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有黄文斌、吕鹏、李莉、吴西顺、杜晓慧、赵可录、梁忠和陈晶等。  相似文献   

18.
李宏 《中国科技信息》2004,(24):128-129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现状及潜力.公益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矿产资源研究程度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国家和省在资金、政策上强有力地支持下.“加大国家及省对公益性矿产勘查的投资、保留和建立稳定的.强健的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勘查队伍”.是加强公益性矿产勘查的重要途径.从而降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风险、促进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发展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研究我国矿产资源海外供应的总体安全状况,本文创建了集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资源通道依存度和资源地域依存度为一体的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指标体系,及对应的计算模型。收集了2013年我国39种矿产资源的进出口价值、消费量等数据,测算了2013年我国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资源通道依存度和资源地域依存度,分析了我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形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过高,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对资源安全影响较大;我国南海地区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资源通道依存度过高,对资源安全风险较大;我国中东、非洲矿产资源地域依存度相对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建议增加陆路通道资源进口比例,加强我国矿产品、产地和产能储备工作,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羽飞  郑磊 《科技广场》2011,(10):134-137
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非再生型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人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核心,矿产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聪明才智的发挥与运用。加强员工的管理对于建设矿产资源的和谐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矿产资源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探究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一步证实矿产资源企业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