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高校图书馆资源分散、数据缺乏治理、业务系统孤立等问题,借鉴数据中台这一新的架构理念,研究高校图书馆数据中台建设的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构建高校图书馆数据中台的功能架构,以期实现资源统一管理、数据集中治理、业务系统高效交互,为智慧图书馆建设赋能,提升图书馆精准化服务水平、优化资源建设和实现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中台理念规划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架构,可以提高图书馆数据要素的价值转化能力。调研高校图书馆主要业务系统及其产生的数据,剖析图书馆数据资产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数据中台的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应用体系架构,包括数据汇聚、数据开发、资产管理和数据服务四大模块,进一步探究架构的生态化理念、资产管理职能、应用业务模式和落地建设机制。数据中台理念和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深度融合,可增强图书馆数据的价值转化能力,提高图书馆数据创新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图书馆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理念和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调研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创FOLIO的中国化“云瀚”,以“平台+应用+社区”的开放技术和理念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构建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协助实现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自托管、可扩展、云原生和可观测的,涵盖图书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发现、全场景服务,支持广泛的智慧服务场景。文章探讨了中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发展思路、竞争力、永续性,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对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读者阅读需求与图书馆线上提供能力、传统阅读服务与读者深层次服务渴求以及图书馆行业联盟与现行机制体制之间的矛盾,提出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创新应构建数字中台,深挖数据价值,打造智慧化的数字中枢;加强技术赋能,推进图书馆服务智慧化转型;革新运营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上下游协同的资源服务新生态。公共图书馆需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将资源服务转换为知识服务,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国家乃至智慧地球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重大议题。图书馆亟需向智慧化转型,为社会提供更便捷高效、更具智慧化的信息与知识服务。国家图书馆是全国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曾经组织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型。面对智慧化发展的新需求,国家图书馆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推动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可以归纳为1+3+N,其中,“1”是指一个“云上智慧图书馆”,“3”是指搭载其上的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全国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全域智慧化知识服务运营环境,“N”是指在全国各级图书馆及其基层服务点普遍建立线下智慧服务空间。为确保项目科学发展,“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将建设三个支撑保障体系:一是智慧图书馆评价体系,二是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三是智慧图书馆研究及人才培养体系。图1。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6.
辨析智慧图书馆及相关概念,分析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阐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技术和结构体系,最终实现图书馆建筑、资源、管理与服务的全面智慧化。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的未来方向,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理念将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重点介绍了上海大学图书馆从感知、计算和交互等三个技术层次实现智慧图书馆的体系,并对其在智慧图书馆技术实现领域的实践和未来的构想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的诞生,"智慧地球"的提出,使图书馆的智能化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是智慧化的初级阶段,智慧化是智能化的发展和延伸,物联网技术则是图书馆的智能化进而智慧化的桥梁。物联网技术以其优良的特点,为图书馆的智能化带来了广阔而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论文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分析智慧图书馆高级智慧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智慧图书馆云数据中心的关键策略与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0.
编后     
岁末年初,全国智慧图书馆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智慧图书馆探索与实践》出版以及"云瀚"之出列,诸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趋势向好。就此断言智慧图书馆体系已现,为时尚早,然主旨尽符斯义,并不违和。综辑考量之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似乎反转般,经由多年的酝酿后,一变而入质实,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1.
解读贵州省黔南州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有关文件,提出黔南州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应建立“中心馆制”作为全州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图书馆引入RFID系统,使读者到馆数和文献借阅量大幅度增长,并带动了厦门区级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厦门图书馆在RFID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RFID技术需要不断的完善,并且需要建立统一的RFID技术标准,以实现厦门地区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厦门图书馆将以市馆为中心馆,建设厦门地区RFID系统的大流通服务体系,尝试利用智能书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应用不停车即可还书的自助还书系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调查统计与分析,总结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研究与实践现状,并以智慧图书馆广泛应用的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等技术为切入点,阐述当前高校阅读推广的特征,分析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阅读推广的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纯琳 《图书馆》2021,(1):49-55
数据是生成图书馆智慧的核心,掌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数据流动机制,构建智慧服务生态系统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提供高效智慧服务的重要前提。文章阐述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数据流动机制,构建了由服务主体、信息资源、服务环境和服务数据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系统。该系统具备数据流动、数据增值、数据决策三大特征,可以从强化服务数据实时反馈、培养馆员和用户数据素养、加强智能感知分析、提供智慧环境支持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数字图书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云计算以及区域数字图书馆理论的归类总结,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数字图书馆革善构建忘路和云服务方案,并对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优势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UHF RFID实现图书馆中心机房IT资产的智能化管理。剖析了当前图书馆机房管理的困境与现状,对图书馆机房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设计和开发了图书馆机房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IT设备资产的全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报表与统一规划,提升了图书馆中心机房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并在图书馆内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图书馆因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设备兼容性差、经费紧张以及缺乏整体资源建设规划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步伐缓慢。利用云计算超强的计算能力和经济性、灵活性等特点,建立区域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可有效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探讨了云计算对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影响,分析了天津市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及其联盟发展的现状,通过对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现状调查及其绩效对比评测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从提升服务辐射范围、完善规章制度、多渠道筹措联盟建设资金、整合成员馆馆藏资源、着力推进联盟特色资源建设、与商家合作搭建联盟"云"、培养图书馆2.0专业技术人才7个方面来改进联盟建设,以期促进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时代数据意识全面增强的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科研活动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服务和业务管理也应尽快走向数据化和智能化。本文以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实施为契机,回顾我国图书馆业务重组的历史,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和主要内容,包括采访流程再造、馆藏模式再造、服务流程重组和图书馆人员再造等。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下,要革新图书馆服务理念,提供一体化的读者服务和资源发现服务,重构学术服务,强化数据管理。从全国图书馆发展的宏观规划来看,图书馆联盟也需重构,要探索向智慧图书馆联盟的转型升级。图书馆整体应该跳出传统的文献服务范畴,以数据智能计算为中心,着眼于数据的搜集、组织、挖掘、应用的全过程,将数据服务作为新时代图书馆服务的主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