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漳州方言也叫“漳州话”、“漳州腔”、“漳州音”,是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大支系。本文以漳州市区话为主体,将漳州话和普通话的词语作简要比较,从构词方式、词的来源、词义范围等方面找出漳州方言与普通话在词语上的主要差异,进而分析二者各自的词语特点。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与方言间存在“同词异义”(或说“同名异实”)现象,它指写法和读音都完全相同的某个词,在普通话中表示的意思与在方言中表示的意思不尽相同,有的还截然相反。这种别有异趣、值得探讨的语义现象在普通话和零陵方言中就较为突出,如“爹”“爷”“公公”三个词,是汉语  相似文献   

3.
忠县地属重庆地区的东部,其语言中有许多方言特征词语。“嘴”的别体有九个,它在普通话中具有八个义项,在忠县话中,其意义与普通话稍有不同;“嘴”在普通话中可以作名词、动词、量词,在忠县话中也能如此。但是,忠县方言量词“嘴”却与普通话量词“嘴”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宝应县河西话是指分布在江淮官话区的来自中原官话区移民所持方言,中原官话没有入声,而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是有入声,通过对中古入声字在河西地区的读音变化分析,发现方言岛型河西话出现明显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而非方言岛型河西话则受当地话和普通话共同影响,带有更多当地话的语音特点,发展趋势为混合方言。  相似文献   

5.
南阳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从声母看,南阳方言有比普通话声母多的现象,不家声母相混现象;从韵母看,南阳方言中韵母相混现象较多,另外还有丢失韵头现象;从声调看,主要是南阳方言调值与普通话调值不同,找出方言和普遍话的语音对应规律,掌握简单的纠正方法,不失为南阳人学习普通话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吴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习惯上往往偏重于语音的辨正,常以纠正方言读音,达到普通话读音标准为满足,仅如此,这对学习普通话说来,充其量只是解决一个朗读问题.而在口语或书面语言中,仍不时会夹杂一些吴方言词语,也并不感到不妥,结果就出现了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不相一致的所谓普通话(自然还包括语法等问题).这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忽视了对吴方言词语的辨正.其实,吴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不仅在语音上,就是在语汇上也明显的不同,只是不少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罢了.对于吴方言区人们来说,吴方言词语不但面广量大,而且,耳熟、口熟,听起来顺耳,说出来自然,可是给普通话学习却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到上海工作了刚半年,突然觉得不会教书了。以往三言两语就讲得很透彻的问题,现在却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这主要缘于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但却深深感受到了吴方言对学生学习的重大影响。首先谈吴方言对学生书面表达上的主要影响。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几乎找不到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语音上的相同之处,但是它还没有对学生书面表达上有什么影响。对学生书面表达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影响。1词汇方面的影响一位参加上海市第十九届运动会体操表演的同学在周记中写到:“军训刚过,我们就开始跳操。一次不小心,我把手表掉了”。“跳操”是典型的吴方言(上海话),意思即练操或做操。而“掉”也绝不是普通话“落下“‘落在地上”的意思,而是“丢失”之意。这位同学在体操训练时不慎将手表丢失。类似的还有“租”与“借”,“走”与“跑”,“买”和“卖”等这些在普通话意义区分很明显的词语,吴方言都不分。另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谈到亲人对自己的关心时写到:“我有好几个爸爸。他们都非常关心我。大爸爸经常出差到外地,每次回来时都给我买很多礼物……”刚读这篇周记,我很愕然,百思不得其解,是他妈妈嫁过几次人,还是……。不懂上海话的老师会和...  相似文献   

8.
<正>兰州方言是西北地区方言的主要代表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时又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方言在西北地区比较普遍,即使不是兰州本地人,也会多少听懂一点兰州话。与普通话相比,兰州方言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在众多兰州话中,本人觉得最有特色的是兰州话中一些单个字词的用法。一、尕"尕"在兰州话中是"小"的意思。例如:"这双鞋太尕了,穿着夹脚。"(这双鞋太小了,……。);排队的时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词语轻重格与普通话水平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词语的轻重格是形成汉语言音乐美的主要因素,它对掌握普通话,克服方言语调,以及在日常口语交际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PSC”中,应试往往不了解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而不自觉地违背了普通话词语轻重格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词语轻重格的影响,同时与轻声音节不规范的读法以及部分词语的调值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说道”和“说到”是两个读音虽然相同,意义却大不相同的词语。“说道”中的“说”和“道”都是“说”的意思,是个同义复词,意思就是“说”;而“说到”,严格地说则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是“说”和“到”的组合,意思是指把话讲到了什么地步或当话讲到什么内容的时候,说话内容后面往往要跟上“的时候”之类表示时间的词语。但是,正因为它...  相似文献   

11.
湖州地处苏、浙、皖三省之交,交通便利,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外地移民甚多.外省以河南(冈山、罗山两县为主)、湖北、山东及苏北人为主.本省如温州、平阳等地移来定居的人也不少.五方杂处的结果,语言便相互影响,不但在语音方面使湖州话有所变异,即用词及词汇意义也大大发展.使湖州方言变得非常丰富.湖州话的词语有好多在普通话中没有现成的词与之吻合,必须化许多笔墨去比况,去说明.有的词在主要意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但,另有其方言的特殊意义;有的词义虽相同或相近,但读音特别,又不符合一般的转化规律.下面分语音与词义两个方面来说明湖州方言词汇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2.
洛阳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陆法言的《切韵》曾以洛阳话为基础建立起了中古语音系统。当今的洛阳话,主要是老城、河、郊区以及附近县市的口语,仍然保存看大量的古词古语,有些词语很难用适当的汉字标记,这种现象,人们俗称“有音无字”。而正是这些所谓的“有音无字”词语,却保留了古音古义乃至相当原始的用法。由于年代久远,语音嬗变,音、形、义之关系渐趋模糊,或音义俱明,其形难寻;或词义可知,语音难,本文试图借助古代的字书和典籍,通过普通话与洛阳方言之比较,对洛阳老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动词和形容词作精浅的考释,以求探…  相似文献   

13.
“我有吃!”某电影明星在电视广告中用普通话语音开玩笑似的来了这么一句,那意思大概是“我吃了或吃过(这种东西)”。这广告词不长,却总让人感到疙疙瘩瘩的。我们知道, “(我)有吃”是方言的说法。这种“有+谓词性词语”  相似文献   

14.
时洪艳 《文教资料》2011,(34):40-43
广义上的鲁西南主要包括临沂、枣庄、菏泽、兖州、济宁五市及下属地区。鲁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具体来说属于山东方言区中的西鲁片.同时也属于中原官话的东南片。鲁西南地域广泛.因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战争,人口迁移等原因,鲁西南地区各方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鲁西南各地区各方言的相同之处也颇多。鲁西南方言的特点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本文仅从鲁西南方言的语音、词汇量方面入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语音方面:鲁西南方言语音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词汇方面:鲁西南方言中有很多古语词的遗留现象和一些特殊的民俗词语,且鲁西南方言中词、短语与普通话中的词、短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鲁西南方言有时要表达与普通话对应的词义需要用短语,文内提到的词和词汇都包括短语在内。鲁西南方言语音、词汇方面的这些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古今语言的演变.以及地区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在普通话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抚顺话作为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差别与普通话不是很大,但由于地理位置、殖民统治、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等历史问题造成了抚顺话与普通话在语音系统上的差异,对抚顺人学习普通话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本论文通过对辽宁抚顺人学习普通话时在语音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学习普通话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帮助辽宁抚顺人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6.
“江湖话”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方言,不仅具有方言的一般性质,尤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旧时代的“江湖”艺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因此而形成的“江湖话”也具有非常特殊的社会属性。成都“江湖话”词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词语系统。对这些词语的解读,不仅是为了探讨它们同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之间的联系,更是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声调教学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发准声母、韵母、声调是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声调是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普通话教学重视声、韵母而忽视声调,在声调的教学中“千地一法”的现象日益突出,这种不顾各地方言实际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成效性。如何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地区方言特点,探索出声调教学的新方法已成当务之急。这篇文章从零陵人学普通话声调方法入手,以探求普通话声调教学的新方法,就正于方家。一、零陵话声调及其特点零陵话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声调种类数量不同。普通话有四种声调,零陵话中北方言保存了入声调(主要是祁阳、东安两地),…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编码度理论和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讨论汉语的基本颜色词。上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颜色编码度低,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基本颜色编码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是汉语颜色词的历史传承、变异和认知发展而导致的词汇创新造成的。上古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在“紫”与“褐”的发生顺序上是一致,但与基本颜色词理论的普遍发生顺序不一致,基本颜色词理论认为“褐”在“紫”前出现,而汉语正相反。  相似文献   

19.
实词虚化是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现象,普通话如此,方言亦如此。比如词根演变为词缀,动词演变为介词,都体现了这一规律。徐州话有些名词虚化的趋势明显,而虚化的规律与普通话区别很大,如“丈人”一词就很值得研究。“丈人”普通话释为“岳父”,是表人的一般名词。作为一般名词,徐州话也作同样解释,用法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但是作为詈词,徐州方言“丈人”词义词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句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本文旨在描写徐州方言詈词“丈人”在不同句法环境中词义词性的变化过程,揭示其由实到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涪陵方言属四川方言川东方言片区重庆话属的一个方言点。涪陵话的语音、词汇与普通话存在不少差异,致使涪陵人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常常出现方言词汇而影响其正确表达。本文从语法上的词类概念角度,辨析涪陵方言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