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2008,(11)
《参考消息》:文摘类报纸的金牌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8,(11):49-80
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直发挥着转达外部信息、提供决策参考、“种牛痘”增强免疫力、“经风雨见世面”等特殊作用。它作为中国人的“耳目”,通过独家转载外电、外报、外刊、  相似文献   

3.
《参考消息》是新华社主办的一份历史悠久的参考性报纸,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但对于《参考消息》的早期历史,或许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200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四卷本的延安版《参考消息》影印本,其中收集了从1944年至1945年间的500多期《参考消息》.这些《参考消息》是由在延安时期担任新华社英文改稿专家的外国友人林迈可带到国外的,后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并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影印出版,为进一步研究《参考消息》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信仰、信念、信心等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更值得让媒体倾注热情和投入。这些年,每次坐国航的班机,起飞前空姐都会对我说:"您是我们的金卡会员,这是给您准备的报纸。"基本上,《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是赠阅的标配。于是,我在万米高空,仍然是《参考消息》的忠实读者。平常我有一份《参考消息》,是北京版的《参考消息》,因为周一到周五,北京版的《参考消息》都有16个版的《参考消息·北  相似文献   

5.
《参考消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是快乐的代名词。每每与它亲近 ,我都能获得大量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眼界为之大开。 70年代初 ,我还在读初中。一次送语文作业本进办公室 ,第一次见到报架上的《参考消息》,我很惊喜 ,也很纳闷 :《参考消息》“参考”什么呀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那上面不是报道外国的消息 ,就是外电对中国政局、经济形势的评论 ,内容就像刚出炉的烧饼 ,散发出新鲜的麦香 ;它见解独特 ,闻所未闻 ,一看而不能止。时间凝固了 ,不知什么时候校长走到了我身后 :“去去去 !这报纸学生不能看 !…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幸,在《参考消息》于1957年由刊物型改成报纸型的当年,担任了该报的编辑,而且一干就是17年。从1992年起又从事参考新闻史的整理研究工作,《参考消息》报史是工作重点之一。这里,就作者所知,把毛泽东倡办《参考消息》报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办报宗旨作一个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一份在世界上极少见的独特报纸,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也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它就是由新华社出版发行的《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57年之前,一直是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的秘密内部刊物。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以四开四版日报形式出版《参考消息》报。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以不同于公开报纸的独特报道内容和浓厚的参考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外名气也不小。2002年,《参考消息》发行量为320余万,是中…  相似文献   

8.
周总理与《参考消息》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卫广益周恩来总理生前为把《参考消息》报办成毛泽东主席要求的“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倾注了很多心血。根据毛主席的倡议,中共中央决定《参考消息》从1957年3月1日起,由刊物型改成报纸型出版,并把阅读对...  相似文献   

9.
《参考消息》报头是从鲁迅的手迹中集成的。1956年12月,《参考消息》筹备改版,确定从1957年3月1日起正式扩大发行。筹备工作有一项任务是设计报头。是请人题写还是从名人手迹中选拼,有关同  相似文献   

10.
周效政  孙彦德  邓媛 《传媒》2021,(23):24-25,27
9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对于走过不平凡历程的"90后"《参考消息》来说,亦恰是风华正茂时. 从当年仅凭"一部半电台"创刊,到如今开启建设全媒体新闻机构新征程,《参考消息》的90年,始终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同步,始终与改革发展并肩,始终与党中央和亿万读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易艳 《新闻界》2012,(12):78-79
"种牛痘"是1957年毛泽东在论述扩大《参考消息》发行的原因时用到的一个比喻,主要是指:适当接受某类反面信息之后,有可能产生对这类负面信息的抵抗力,即负面信息产生正面效果。这是一种辩证法的论述。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时曾说道:"我们决定扩大发行《参考消息》,从两千份扩大到四十万份,使党内党外都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已走过了14年的里程。14年里,随着经济的繁荣,我国的报纸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猛发展。到今年初报纸总数已达到1791种。比1987年增加了1600多种。更为重要的是,自1981年报纸第一份“星期刊”问世,其后,各种各样的“星期刊”、“周末版”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已有100多种,向观众展示各自的风采。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装载更多的信息,报纸的“扩版热”居高不下,大有继续升温的趋势。国内大报《参考消息》、《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纷纷扩版改版。上海《解放日报》、广东《广州日报》更是扩版  相似文献   

13.
引进剧在中国电视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华 《今传媒》2011,(4):80-81
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口菜饼子》的诞生,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电视剧的百花齐放,再到今天经济市场中国产电视剧的繁荣兴盛,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初级探索、学习到繁荣兴盛的过程。引进剧正是在这种过程中的初级阶段80年代引入中国的,引进剧的引入,引进了新的视角和崭新的思维方式,培育了中国观众、孕育了中国电视剧人才的成长,引进剧的引入,起到了真正的电视剧百花齐放,为中国电视剧制作提供了一条探索、学习之路,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和铺垫。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7):22-2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参考消息》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刊登的全部1014篇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报道进行报道倾向、编译形式和文体风格三个维度的考察,旨在对该报关于重大社会议题的报道策略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释。研究发现,《参考消息》相对温和新闻生产策略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特定社会议题脱敏和预防舆论"板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3):73-76
2013年7月,新华社《参考消息》总编辑张铁柱参加一个培训班.某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去讲课时举例说,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环球时报》.张铁柱立时举手发言说:《参考消息》才是发行量老大.白岩松解嘲说,可能《环球时报》过去发行是最高的.张铁柱继续更正说:《参考消息》从来都是国内发行第一.① 话虽这么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与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相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其中反映了以下现实:国际题材在今天的开放时代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邻国,他们如何看待“崛起的”中国和中国人,往往是我们比较在意的乃至比较敏感的.而在相当程度上,《环球时报》这个报界“新贵”比起老派的《参考消息》来,以其题材抓人、语言尖锐吸引了过去《参考消息》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参考消息》是一份独特的报纸,世界上大概极少这种特殊的报纸。今年6月10日,《参考消息》以四开四版报纸形式发行一万期。《参考消息》在它以报纸形式出版之前,早就问世了。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成立,当时正值中华苏维  相似文献   

17.
李晨 《声屏世界》2022,(4):39-41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以改革开放大时代之下的一个小家庭为缩影,折射中国从计划经济到逐步开放的时代变迁;以"家国同构"的春秋笔法,呈现"70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和集体记忆.文章通过梳理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呈现,分析以该剧为代表的年代叙事类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记忆传承与中国故事书写,探讨影视作品如何通过建构集体...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对办好《参考消息》、扩大《参考消息》发行,谈过很多意见。现摘录几点供研究参考要见世面,要了解.国际情况、了解敌人的情况。我们准备发行一个刊物《参考消息》,在座的大概都看到了。  相似文献   

19.
裹挟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战友报》由1937年创刊的《抗敌报》延伸而来,之后几易其名,从《抗敌三日刊》到《子弟兵》,从《华北解放军》到1955年10月更名为《战友报》,已经走过了72年的战斗历程。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战友报人经历了浴血沙场的洗礼,迎着新中国和平建设的阳光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军队前进的步伐,续写着我军新闻史上的华彩乐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战友报》,可圈可点的闪光点很多。尤其是在军事训练报道,促进战斗力建设宣传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世界关怀中国--和北大学子谈办报与当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31年创刊到1957年,<参考消息>的发行只有2000份,仅供党内有相当级别的干部看.1957年3月后逐渐扩至40万份,读者范围大大拓展.在战争年代,<参考消息>起到了让党内干部"见世面",为党内干部"种牛痘"的作用.而今天,<参考消息>紧密联系着中国的开放和改革进程.可以说,<参考消息>影响了几代人的眼光和视野,同时影响了社会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