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11”事件,对美国历史教科忆出版商来说,可谓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本来,2002年2月要上市的教科书,都已准备好要付印,“9·11”事件后又要忙着改版——增加“9·11”事件的内容。以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为例,他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9·11事件,那么美国选民通常是按“钱袋”投票,哪一个候选人能把经济搞上去就选举谁。但9·11事件打破了常规  相似文献   

3.
一、“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网站的快速反应措施纽约州立大学技术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专家组成的小组通过对3万个各类网站在“9·11”以后几个星期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政府网站针对危机做出了及时、全面的反应(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网站在发布信息、组织救援、支持反恐等关键环节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快速反应措施有:第一,美国政府网站及时向公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重要的服务内容,成为公众权威的信息来源。各表19·11以后美国网站新增功能新增功能提供有关9·11的直接信息了解…  相似文献   

4.
域外书情     
美秋季图书市场围绕“9·11”打转 美国秋季出版市场成为“9.11”出续集的天下,从“9·11”一周年纪念相关的书籍到读者翘首期待的杜娜塔特小说《秘密的历史》,名目繁多。法国作家梅松的新书《“9·11”大谎言》也出版了英文版。 去年“9·11”之后,美国至少出版了一百本与这件恐怖攻击事件有关的书,然而这一悲剧仍不断衍生出不计其数可探讨的题目,如谈情报工作一败涂地的《The Cell》、谈都市计划的由曾获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麦克华勒斯所著的《纽约新计》(The New Deal for NewYork)。由于媒体和出版界在9月前将重点放在“9·11”,因此有的书推迟到下  相似文献   

5.
吴坤 《现代传播》2002,(6):30-32
“9·11”事件石破天惊 ,阿富汗战争硝烟弥漫。如果说 ,重大事件和战争为媒体创造了机遇 ,那么刚刚经历由娱乐咨询化到新闻资讯化重新定位的凤凰卫视 ,利用其特殊的地位 ,独特的立场 ,抓住机遇 ,获得了可观的传播利润。无论是对“9·11”事件的现场直播 ,还是深入阿富汗战地采访 ,其全面深入的报道在业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探讨凤凰卫视的报道 ,有助于探索媒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轨迹。  相似文献   

6.
零售广告一直是美国报纸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去年,美国报纸第四季度几乎有一半的收入来自零售广告。然而,一些大零售商今年的广告支出计划表明,美国报纸第四季度的收入将不会重演去年的神话。 在“9·11”恐怖袭击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家零售委员会已经把零售业第四季度的  相似文献   

7.
去年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传出所谓“14名中国记者被美国驱逐”的消息。在4个月之后 ,当事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 ,披露了其中真相  相似文献   

8.
国际社会确实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而极端主义思潮也为恐怖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9·11”事件以后,全球反恐联盟对恐怖分子施以重击,但仍然难以防范无所不在的恐怖主义。8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英国著名智囊机构——英国国际事务皇家研究所的发言人基思·伯奈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请他们谈谈伦敦恐怖袭击阴谋带来的启示,以及对恐怖主义根源的看法。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恐怖分子仍能发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是不是依然强大?恐怖主义防不胜防,是不是终有一天,还会发生类似于“9·11”事件这样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素以“自由”“包容”“多元化”为荣,然而,这种特质在“9·11”事件后往往与“国家安全”相互冲突。目前正在激烈讨论中的移民法改革,再次凸显美国人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为辅,就是在保证国内重大时事新闻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也保证新华社当天播发的国际时事大事不漏掉,在遇到特别重大的事件时,加以突出处理,如美国“9·11”事件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号称信奉新闻自由原则,而且两党轮流执政,似乎很难操纵美国传媒。约瑟夫·斯特劳布哈尔和罗伯特·拉罗斯认为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再到水门事件,经历了从“叭儿狗”到“看门狗”再到“攻击狗”三个角色的转变。本文对此展开论述,进而提出,“水门事件”后,特别是“9·11”事件和第二次美伊战争后,美国传媒特别是主流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已经转变为第四个角色,即“牧羊狗”角色。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美国当局正在计划启动一个名为Initiative“9·11”的新媒介项目。这个名字既表示 200年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恐怖袭击的日期,又表示美紧急救援电话号码“9·11” 该工程的第一阶段预计耗资50亿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伦敦遭袭9·11事件后,伦敦肯定会成为恐怖袭击的又一目标,因为它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而且在反恐等议题上一直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但伦敦7·7袭击事件,无论是恐怖分子实施过程还是结果,都无法和“基地”精心酝酿发动的历次恐怖袭击相比,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视为一次失败的行动,显示了恐怖分子步入强弩之末的颓势。  相似文献   

14.
萧三郎 《青年记者》2003,(10):43-45
“9·11”带来的机会一度使美国媒体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转向更为关注新闻质量,并努力在一边是华尔街一边是新闻价值的独木桥上艰难地寻找平衡点。“9·11”的报道让人们看到  相似文献   

15.
一、从“9·11”看电子文件灾难恢复的重要性 2001年“9·11”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美国国防部受袭之后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可是数小时后他们的备份技术使得整个系统数据恢复运行,并立即投入到反恐斗争的指挥和调度中去。世贸大厦被撞倒塌后,在里面办公的各类企业机构57%由于没有采取计算机网络备份而毁灭了所有的数据资料,陷入破产境地,但是同在此楼的摩根斯坦利由于采取了异地实时备份措施,它们没有丢失任何重要的客户数据,并在事故后的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运作。 由上面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灾难事件的发生对政府、企业等电子文件形成者、…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在美国人心中,是永远的痛。过去的两年,对那些亲历灾难和失去亲人的人们来说,都足异常艰难的岁月,除了政府的帮助之外,还有什么力量在帮助他们逐渐走出阴影呢?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  冯莉 《新闻知识》2003,(4):8-10
2002年9月,“9·11恐怖事件”一周年祭日期间,美国一些主流媒体体育版纷纷推出了相关的重点报道: 9月11日《今日美国报》体育版头条标题是《体育的延续可以缓解悲痛》,“9·11”专版有《对体育比赛中“战斗性”词汇不必敏感》和《安保措施增加开支》的评论。 同日,《华盛顿邮报》体育版发表评论题为《体育:躲避忧郁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18.
从"9·11"事件灾难新闻报道看中美媒介生态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9·11”事件的灾难新闻报道中 ,比较中美主流媒体的报道 ,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就是中西方媒介在新闻理论、传播观念、文化环境与运营机制等方面所构成的“媒介生态”的差异在现实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法国作家罗兰·贾卡撰写的《本·拉登秘密档案》一书,于9·11事件发生前在巴黎出版,后来成为法国最畅销的书,台湾联经出版公司购得中文版权,于10月赶译出版上市。 该书18万字,完整详尽介绍了本·拉登的情况,向外界揭开了这位神秘人  相似文献   

20.
传媒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9·11”事件之后第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到底谁是世界新秩序的赢家和输家呢?” 在最新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2002年12月30日和2003年1月6日的合刊号上,刊登了法里德·扎卡里安(Fareed Zakaria)的文章《大家都未注意到的重要情况》,认为中国是去年的最大赢家。 文章说,输家显然是萨达姆,沙特阿拉伯、穆巴拉克、阿拉法特,当然还有“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