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感是物我和谐的结果,而美感极致是在把美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是美感的高层次状态,是一种高峰体验。从表现形式来 讲,美感极致具有个人直觉性,是对象的审美性质和主体的审美能力 结成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适应关系的外在的直觉表现。从表现内容上 看,美感极致则是对一般美感的扬弃,它具有超越物我、超越时空、超 功利性等特点。美感极致状态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美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认知心理时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结构,即审美心理时空。这种心理图式具有强大的自由融合的张力,在美感的生成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主体可以超越客观时空,从而产生一种“象外之象”的美感;主体可以整合多种心理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时空意象”;主体可以将时间感受与空间感受相互转换,从而丰富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王振宇 《文教资料》2011,(21):91-92
在声乐艺术学习中,歌者具有良好的心理与美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增强歌者学习声乐的信心和表演的欲望;而美感意识对于声乐艺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会直接影响歌者的演唱风格,从而收到不同的演出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歌者的个人美感意识得到更完善的表现,而歌者丰富的美感意识又会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有声语言中音形意的和谐统一把朗诵艺术引向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朗诵主体缘情而发,在动态的声音表象中任意驰骋,激活了文字语言与有声语言相互交融的美感蕴藉。在朗诵艺术情感美、意境美、韵律美的审美创造中,朗诵主体发挥能动性,驾驭有声语言的节奏美感和语调美感表现技艺,从音声化的角度给文学作品增添了活力,生发出可视、可听、可感、可知的声音形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感境界,从而实现从文学作品审美意蕴的内化到声音表象的外化。  相似文献   

5.
论数学美感     
本文侧重从与艺术美感相比较的角度论述数学美感的发生机制和基本特征。进而论述了数学创造的心理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心理。最后指出数学美感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情感,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时代的和地域的差异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吴斌 《成才之路》2011,(26):14-14
摘要:美感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即功利原因和非功利原因。本文揭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美的事物是如何单凭形式而引起人的美感的。  相似文献   

7.
李安 《快乐阅读》2012,(25):122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我认为应从本文中的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人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因自由劳动与异化劳动的不同所引起的心理状态的不同,分析了由“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即“欢乐”与“乐趣”,“幸福”与“舒畅”的快乐感受,和与之相反的属于痛苦感觉的“不幸”、“不自在”、“不舒畅”的感受,这是在人的广泛的实践行为关系领域提出的美感与反美感,其意义大大突破了建立在艺术范畴上的狭义美感论,为美感理论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并为美感范畴的释义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个教师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他的口语常常伴之以一种美感。而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他的审美经验的形成,既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同时也与教师的长期培养分不开。因此,寓教于美,寓教于乐的原则,要贯穿口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管理工作的美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感是人们对周围现实的审美特性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后产生的感受。从管理活动的性质看,高校管理工作具有美的外部形态,管理工作的对象具有美的内涵,而管理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更具备了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美感心理是一个动态的发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协调,和谐运动,从而使主体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而主体在这种感受美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特审美享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主体精神的特殊活动过程,包含着独特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美感之于人生,并非只有提升的一面,它还能对人产生诱惑与奴役,这实质上是美感对人的一种异化。美感能够诱使人脱离生存的本真状态,不是由内而外的体认现实,而是由外而内的从自己的美感期待出发来扭曲和虚构现实,以求处于一种激情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陶陶  楚翰 《培训与研究》2001,18(4):5-10
在文学艺术意境的接受过程中,主体之美感的产生原因是丰富多样的,复杂的;而接受美感的产生,既来自艺术意境本身物化形态的触发,形成接受再造的依据,又来自接受主体的召唤结构、美感差异以及审美关系的潜藏的变量因素。  相似文献   

14.
美感体验来自外部世界的形象,更是心灵的产物,是人类大脑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所以美感与意识活动规律关系密切。人类意识活动规律有适应性、自由性和多样统一性。这些规律表现在美感中,决定美感的过程和形式,影响审美体验境界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舞蹈美感是舞蹈创作与舞蹈欣赏的基础,它是美学与舞蹈学相结合的舞蹈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舞蹈的审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功利性、技艺性的特征,决定了舞蹈美感具有直觉性、情感性、思想性、民族性、享乐性的特征。理解了舞蹈美感,在创作、表演、欣赏舞蹈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感知美感了。  相似文献   

16.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如何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美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多种心理因素的整合,是一种复杂的、多元化的心理活动。本文主要论述了对审美感知、情感、想象、感受与感动等美感意识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的美感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忽视,给人的震撼、教育、启发、激励和鼓舞是广泛的、深远的,也是长久的。认知体育运动的美感,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由美至善,善者至仁,仁者爱人。认知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视觉、听觉、大众媒体去感知体育运动的美感;用接近、类似、对比、因果方式去联想体育运动的美感;开展体育运动美感教育教学,提高审美水平;亲自积极参与,直接感受和体会体育运动美感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音乐欣赏和乐器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不仅如此,从审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反应来看,音乐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还具有临床上的放松与干预功能。音乐美感体验的诸多重要功能启示我们未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温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