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8所职业院校的1340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于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农牧两所职业院校的134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在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72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回归预测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与其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呈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学校组织氛围、角色控制等维度对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学校组织氛围因素对职业倦怠中的非人性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必须关注教师,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而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更加特别。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教师没有工作热情,而且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作者对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作分析,为解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5.
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病。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教育观念冲突、低成就感等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化解,逐渐耗损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导致了职业倦怠的产生。职业倦怠危及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质量,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更是不可忽视,亟需寻找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赣州市18个学校1096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及41位教师的访谈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以社会、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压力为主;近四成左右的教师有明显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疲惫和少成就感;人口学变量和职业状态变量对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水平有影响;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在最高获奖级别上的差异折射出教师发展阶段中的"高原期";对职业的认同度及其职业能力共同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教师调查问卷》对高校266名在职教师进行幸福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幸福感的现状高于全国常模;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性别、文理科、职称及年龄差异,低学历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明显;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职业压力之间均呈负相关,而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考察特岗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以及人格特征现状,探究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相关关系及其影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人格特质量表》,对云南省、河南省与贵州省的8个地区345名特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岗教师情感衰竭现象最为严重,特岗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于聘任压力,特岗教师大部分人格特征属于外倾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特岗教师工作压力和人格特质对其职业倦怠状况存在不同程度显著相关,并且工作压力与人格特征不同因子对其职业倦怠维度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72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回归预测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与其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呈显正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学校组织氛围、角色控制等维度对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有显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学校组织氛围因素对职业倦怠中的非人性化有显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必须关注教师,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武汉市4所高校59名一线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都处于较低水平,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98,p0.01),工作乐趣对职业倦怠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减轻工作负荷和提升工作乐趣有利于缓解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长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法的同时,也不时会出现身心疲惫。这种积极进取和职业倦怠的交替始终困扰着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克服这种职业倦怠现象,就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呢?一、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1.工作热情减退,易产生职业倦怠从执笔登台授课到从容应对各种状况,从对理论概念的反复玩味,到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把握,每一位中职教师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医学院校护理专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容小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护理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职业倦怠的原因涉及工作负荷、生源素质、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而缓解、远离职业倦怠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但整体并不严重,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工作满意、师生关系和人际知觉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职业环境因素对人的情绪、人际关系、工作状态等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近年来中职生源质量下降,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显得无奈,形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职业倦怠。本文就如何消除和调整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以满腔热忱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沉重的升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落后的学校管理导致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本文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学校在避免和缓解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以引起社会对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就会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消极怠工。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析职业倦怠的原因,旨在让教师设法预防,主动调整职业倦怠,挖掘潜能,活出自我价值,重拾工作激情。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职业倦怠的问题入手,对高职院校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内、外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外部从社会和学校,内部从教师自身方面来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危害教师的身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职业倦怠发生在教师身上,受害最大的是学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引进考核激励机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保护教师工作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关乎拉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研究发现拉萨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已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与社会声望、教师个人家庭因素、保教工作、幼儿在园安全责任、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六个方面显著相关。本文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对缓解拉萨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江西77名思想政治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情绪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和学生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