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情感特性、思想题材、审美意象、创作手法受到古代道德文化的规定,其写作表现为从属于古代道德文化的本体论形态。这种本体论形态导致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主流偏重于诗歌的教化功能和功利性审美情感,并且使个人化抒写表现为异质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不仅是语言教学的极佳材料,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课五册课本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也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这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漫漫泱泱且浩浩瀚瀚的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极其重要且无法取代的一部分——诗歌。毫无疑问,高中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应尽显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代诗人词人作诗歌无非是为了抒情言志,而现代人读诗歌则是为了感悟人生,体会在诗词作者所在时代的时代精神,自然也能从中感受诗词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在,感受诗歌中丰蕴典雅的情韵,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水平,丰富自身原本尚为肤浅的内涵。诗歌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为了在人性冷漠的现代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独具的艺术特色。在创作实践中对情景交融的追求 ,贯穿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情景交融的创作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 ,其要点是 :情与景二者应兼备 ,情与景须交融为一 ,情与景两者以情为主。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意识。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又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它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感兴为心理基础 ,是一种理想的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也非常多。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阐述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分析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审美效果,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语文茶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  相似文献   

8.
陈亮 《家长》2023,(17):77-79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融入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扬、传播优秀文化,还可以在学习中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微观分析,细致品味古代诗歌,进而感悟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艺术情感,以此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能力。本文论述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必要,分析古代诗歌的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古代诗歌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修辞技法到审美体验的过程。“兴”作为心物对应关系中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传统心理结构。“兴”体现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基本美学精神和原则,具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彰显人文教育。本文尝试从领略和谐美、创造意境美、传承文化美这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作品篇目的增加,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语教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出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堪称"国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古诗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古代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生学好古代诗歌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拟从诵读、理解两个方面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景智 《科学教育》2010,(3):49-50
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83):25-26
审美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古代诗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基础性课程。本文将对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内容及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许多诗歌,诗歌本身强大的情感渲染力和审美意蕴,对于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成熟以及高雅的审美意趣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古代和现代诗歌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诗歌的情怀,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诗歌本身意义的理解和提高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并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诗歌的情怀是一种使人在他人营造的情境中去感  相似文献   

19.
赵娟 《文教资料》2011,(24):59-60
中国古代诗歌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有极其高深的艺术造诣,但是在新时期却不被高中生熟知。作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走进古代诗歌,使他们了解并且喜欢诗歌。在潜移默化中,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而且在修身养性、形成正确独特审美情趣方面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普遍存在的两个误区及产生误区的两个主要因素,并且将《语文新课标》与教学实际充分结合起来,提出了提高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六种策略,使学生受到古代经典诗歌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有利于提高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更有利于继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