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略论物权的民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物权的法律保护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法律范畴,从总体上说,物权的法律保护可分为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私法保护主要表现为民法保护,物权的民法保护,依不同的标准,有物权方法与债权方法、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本权之诉与占有之诉之分。本文结合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分别从学理上论述了这些民事保护方法的内容和特征。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不足,意图为我国物权法的起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公民公法上的权利义务与私法上的权利义务总是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比较与鉴别,造成客观实际上对不同法律关系及内容认识的混乱.公民公法上权利义务和私法上权利义务之区别,如同对公法和私法相区别一样重要,只有认清公法上权利义务和私法上权利义务的联系和区别,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的正式颁行,使得我国在私权利保护方面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其凸显的尊重意思自治、强调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协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等特征,对于当下正进行的矿产资源法修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矿产资源法公法色彩浓厚而私法色彩偏淡的问题已然备受关注,实现两法共治是其必然出路。本次矿产资源法修改应当着力实现公法与私法的联动与平衡,通过明确产权保护制度、建构公平交易制度、探索公私合作模式,促进矿产资源合法高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定分止争、防止无序的重要手段,所以秩序成为法的基本价值.通过分析公法与秩序的内在机理出发,着重围绕"公共权利--公民权利"这一核心公法主线,从公法层面分析了公法对秩序的维护;以及在当前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中公法对秩序维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要正确地处理好公法与秩序的关系,通过完善公法来更好地规范公权力的运行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行使,以此在社会中形成安定有序的秩序与和谐的状态,促进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作为物权法一项基本立法精神,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与公法中的宪政平衡性的价值理念有着内在一致的逻辑联系。我国目前财产平等保护的立法与实施现状,要求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进行平衡与协调,最终以公法上的制度建构来保障和支撑物权法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运行及实现。  相似文献   

6.
民商法的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法;行政法保护的是政治国家的利益,本质是公法;而经济法是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保护中心,为解决民商法、行政法均无法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产生,其本质是国家管理经济的法。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协调差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讨论的是内容违反一定位阶的公法上的强制性规范的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其本质是公法和私法的关系问题。18世纪以来,学界对公法和私法的关系认识越来越深入,从相互独立到公法优先再到公法强制与私法自治相协调。与认识的逐渐深入相对应,人们对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效力的认定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本文在借鉴德国、日本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应当重构我国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效力的制度:从根本上否定"违法=无效"的传统公式,将《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从解释规则转化为授权法官进行价值补充的概括条款;同时法官在价值补充时,应对违反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作一元化把握,结合个案对行为效力作具体评判,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民法上一系列制度对私法自治理念的昭示足以证明其基础性地位。没有私法自治,民法的整个体系将濒于坍塌,所以私法自治被称为民法的基石。担保物权属于物权,而物权又属于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私法自治亦应成为担保物权所遵守的基本理念。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物权法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私法自治原则。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并没有彻底地贯彻私法自治的民法基本理念,担保物权的立法应该更加“私法化”。  相似文献   

9.
诚信原则是人类道德或人类理想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也是变动的自然法的缩影。现代意义的诚信原则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现代诚信原则的价值基础是由市场环境、市场主体、立法--司法模式等影响其本质变化的因素所决定。其价值判断包含社会妥当性、实质正义、公法手段介入私法合理化等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多元化趋势直接形成人类价值观的多元化构成。正因为社会的多元化,才需要构筑和谐社会。因此,和谐社会要求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即表现“现代”这一时代空间的共同法作为其构筑的前提。这就要求将传统意义上的公法和私法整合为不排除公法理念的私法和不排除私法理念的公法的共同法。  相似文献   

11.
意思自治是传统私法的核心原则,然而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公法因素不断渗透到私法的领域,作为一种必然趋势,私法的发展需要克服这一瓶颈。然而纵观私法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公法因素对于私法的渗入,不仅不会影响到私法本身的性质,反而会促进私法本身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将国家所有权纳入调整范畴,但实践中并未对其进行清晰的权能划定。从公权力介入市民社会的发展史来看,国家所有权具有部分私法性质,能够被纳入物权法。但国家所有权应当采大陆法系的双重结构模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国际国内立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规范与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1975年国际法协会《威斯巴登决议》与1989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对外国公法规范作为准据法的确认,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立法中的地位;荷兰公司股票案与欧洲国家引用《欧洲人权公约》排除外国法的适用,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司法中的地位。文章从利益角度、法律选择角度、价值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财产权是以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为客体的权利.19世纪后期以降,为私有财产辩护的西方自由主义财产权思想遭到批判,社会连带主义和社会法学为私有财产权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法学界对于财产权限制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法理学、法史学对于财产权限制的理论基础研究,以及宪法和行政法从公法角度、民商法从私法角度对财产权限制的制度研究,这些成果在量和质上的研究基础相当可观,但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商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商法的内在实质。所谓的"商法公法化",只是将公法规范注入商法领域辅助商法进行调整,是商法贯彻国家干预的具体表现,并非否定商法的私法本质及其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主张取消商法并将其归入经济法是缺乏理论与现实依据的空想。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维持对公共利益的抽象规定,是因为:在认识上,尚存否定公共利益的客观存在的观点;在性质上,公共利益在法律上难以界定;在立法例上,难以找到对公共利益的具象规定;在国情上,中国国情需要公共利益的抽象规定;公共利益的抽象规定既能够贯彻经济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又能够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博弈。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放弃公共利益的争论,从以下两个方面保证合法私产不受公权力不当侵害:一方面征收必须经过正当程序;另一方面必须给予被征收者以足额的补偿费用。  相似文献   

17.
权力与权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必须严格界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行使都有一定的边界。公权力介入私权利应当是正当的,私权力的行使应当是合法的。延安"黄碟案"正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对公权力介入私权利的正当性及私权利行使的合法性的分析,揭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行使界限,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正确定位和合理配置问题,同时提出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法治的进程中,要保持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及和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和效力,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分歧。着重阐明了这些分歧,并采用“直接适用的法”支配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属直接调整方法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障碍,很多与民法的不发达有关.民法全面体现了现代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契合了法治的精髓和本质,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制定一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成熟的民法典,有助于法治形式框架的构筑,有助于培养现代型法治社会的合格国民,有助于权利观念的发育成熟和平等理念之催生及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