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文文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诗经》研究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檀作文 《天中学刊》2000,15(1):52-56
20世纪的<诗经>研究可分为四大时期解放前以"<古史辨>派"的出现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解放后,文革之前是一个时期,拨乱反正之后又是一个时期.第一期可视为清代<诗经>学的延续.第二期,现代<诗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体建立.第三期的<诗经>研究,以阶级分析法和唯物史观为理论支柱.第四期是一个多元化取向的时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取向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3.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4.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5.
<熔裁>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二篇,具体探讨了写作活动中的"熔意"与"裁辞"的问题,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从<熔裁>的逻辑结构的分析,揭示出"熔裁"的思想渊源、丰富含义、基本途径、根本目标、思维个性等五个方面内容特征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古及今对<离骚>"三求女"喻意的解释众说纷纭.笔者从<离骚>本文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认为<离骚>中的"三求女"指求楚贤君.屈原求女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明君以实现其"美政"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10.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冬兰 《海外英语》2012,(8):234-236
语音系统为语言第一性,非语音系统为语言的第二性。语义是语言单位的意义,是思维的直接所指,即语言所指,它包括语音层面的语言所指和文字层面的语言所指,语义可以单独和语音或者文字结合,也可以和语音、文字三者结合在一起。语法是一种先天的内在语言能力,需要后天语言环境的刺激派生出语言现实,包括了语音语言现实和文字语言现实。习得语言,学习者必须明确学习目标:侧重学习语音语言,侧重学习文字语言,或者两者都一样重要,综合语言是最终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其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歌唱中声音"高"、"低"位置的特点和比较,提出获得声音"高位置"歌唱器官的结合使用以及歌唱中获得声音"高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轻声辨正     
普通话轻声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不利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应加以辨正。从轻声的发音来看,应该明确词语内部音长的分配,区分轻声与轻音。从轻声的作用看,应该重视其构词功能和语法作用。关于轻声词语的规范,建议保留承载一定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轻声,舍弃习惯轻声。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表音文字,但英语的拼法看来很不规则,字母与音素不相对应的现象不少,然而,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英语拼写优点很多,几近最佳的拼写法,英语拼写中的不规则现象是出于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并不是任意的变化无常的。许多表面看似古怪难解的拼写和读音现象,实则为有趣的音系规则所致。当我们懂得了其中的奥妙,那些古怪的现象非但不怪,而成了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语言现象。拟探讨英语拼读不一致的根源和潜在的规则,认为探讨英语的拼写与读音的深层次的规则和联系对于英语词汇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是导致高校学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保持高校稳定,核心是如何保持高校学生的稳定,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意识多元化、信息社会化、追求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用什么方法能够科学而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现通过对突发事件类型、原因的分析,探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稳定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最大的质疑是无能的儿童观.作者在儿童的声音世界里,发现了批判无能的儿童观的最坚实的例证.幼儿世界的一种"原声音"和"代声音",不仅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层面附着意义,而且常常具有很浓的理性味道,值得敬重;捕捉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意愿、发现儿童的哲学、关注儿童的成长是本文的动意所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冬 《河西学院学报》2008,24(1):80-82,116
广义“因声求义”说是上古的声训、以宋代为主的右文说和清代的“因声求义”说的合称。文章从语源学、词族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发展情况以及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语源学、词族学与广义“因声求义”说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18.
“复义”是英美“新批评”的核心术语,复义现象不仅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也存在于生活语言之中.《老子》“音声相和”就是一个复义语.“音声相和”的所指可从音乐实践中诸多“乐从和”的文化事象和言语应答的生活情景作多层次的阐释,由此对作为中国音乐美学重要命题的“音声相和”的丰富意蕴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仫佬族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有的音素很特殊。本文通过对几个相关音素的分析 ,指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推广和使用已数十年,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开展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使用和测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虽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勉强听辨,但听辨起来似是而非,容易引起误解和欠缺美感的缺陷音。缺陷音会影响到语音的规范和纯洁,影响语音面貌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成绩,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修正。本文主要针对四川方言区较典型的韵母和声调缺陷发音进行分析辩正,找出与普通话规范语音的差别,指出克服办法,有利于学习普通话的人群准确掌握普通话规范语音;有利于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人员了解缺陷音现象和类别,准确判断和识别缺陷音,准确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