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反思近年新闻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传媒观察》2012,(1):53-55
正新闻媒体并不十分青睐新闻专业毕业生,认为他们"上手快,没后劲"。这一切,使得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不能不令我们对高校的新闻教育深刻反思。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但是,在新闻媒体伴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之时,新闻传播学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一是高等教育的"扩招"。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目前,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已达  相似文献   

2.
在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大潮中,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日渐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是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却是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在这矛盾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李斌 《新闻界》2009,(1):185-187
新闻网站与传统大众媒介不同,对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具有特殊意义.新闻专业教擘需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和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网站也需要新闻专业教学力量加盟,为新闻网站的内容创新和业务经营献策出力.新闻网站建设和新闻专业教学要努力突破"为实习而实习"的被动状态,实现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大潮中,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日渐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是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却是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在这矛盾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程晨  赖黎捷 《今传媒》2016,(1):151-153
以宽口径为特征的"大传播"就业已经成为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原有的以"小新闻"专业对口为目标设置的课程培养体系是否还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成为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新闻学专业课程的有效性,并结合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燕雄 《新闻大学》2000,(2):108-109
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新闻从业人员中,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并不在于优先获得了采写技能,也不在于他们比别的专业的毕业生更有可能自觉地遵守新闻道德规范。那么,新闻学专业如何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与非新闻专业毕业生进行竞争呢?新闻学专业的优势何在?这与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媒体对人才的要求是新闻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媒体对新闻人才的第一个要求是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官员兼学者梁衡认为:“新闻有学,学在有无中”,“它的学问被化掉了,化作似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波 《今传媒》2007,(8):60-61
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规模自2002年以来急剧扩大,新闻院系开始大量涌现.据教育部高教司2005年统计,全国新闻类专业在校生达12万余人,新闻类专业点达661个,而且目前仍在继续增加之中.但另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严峻局面;新闻传播界对目前新闻传播教育议论颇多,不少新闻传媒单位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持排斥态度.  相似文献   

8.
靳舍 《传媒》2018,(14):89-91
融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但每年传媒专业的毕业生中都存在着找不到合适工作或者脱离原有专业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传媒行业发展过快,另一方面则是高校的新闻教育与业界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中存在着高校与传媒业间的壁垒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精"与"全"两难的矛盾.本文对融媒体时代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供给侧"思维下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林喦  李昱慧  黄鑫 《今传媒》2009,(8):94-96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生超过15万人.①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每年庞大的新闻专业毕业生队伍却不能满足媒体市场的需求.探究问题的实质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与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新闻界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一批成绩不凡的记者、编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而新闻科班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往往也并不比非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工作了三四年的新闻科班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按目前的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新闻学家.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2012,(4):80
春天是"绽放"的季节。而对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们来说,春天更是像子弹一样奔波的"求职季"。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就业信息:新闻专业本科应届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媒体组织用人单位要求的情况近几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旨在从研究新闻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改革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眼下,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寒冬,加上近年来许多高校盲目创办新闻、广电及相关专业,使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不乐观。但机会总是有的,现在结合近年来我带实习生的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新闻专业大学毕业生如何迈进新闻单位的门槛。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上手快”与新闻传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 《新闻界》2004,(2):20-21
常听见传媒业界人士说的一句话就是新闻专业毕业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上手慢,但有后劲。言下之意,新闻专业毕业的记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不行了。于是在选用人才上出现了一些误区。而对于新闻传播教育单位.这句话似乎成了一个把柄,也时时存有检讨之意,对自己的培养计划时时调整,甚而对自己的学生也显得信心不足。这就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咀嚼这句话,检讨一下对新闻人才培养应该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1998年看作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新闻教育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毕业生走上新闻岗位,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是上路快,但后劲不足.其后,新闻教育则引进传播学,强调术理并重,增加学术含量,毕业生走上新闻岗位,却又面临动手能力差、还不如外专业学生的指责.  相似文献   

17.
周宁 《新闻传播》2006,(9):61-62
我国新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转变陈旧的新闻教育理念。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媒体需要。据悉,近三五年内,我国对于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对于大专层次的毕业生需求量非常少。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纷纷涌进媒体,“争抢”新闻专业毕业生的饭碗。  相似文献   

18.
责任与专业是新闻职业和新闻事业的重要规约因素."专业"强调新闻的客观、独立与服务性;"责任"则要求媒体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确保正确舆论导向,这一定程度上与媒体的"独立性"相冲突.处理好专业与责任的关系,新闻事业才能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专业是当前最热的文科专业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国高校开设的新闻学类专业点已经达到661个,每年毕业生的规模近10万人,这些年轻学子充实到新闻队伍当中,必然对我国新闻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当前的新闻教育面临很多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文理想、新闻事业理念有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的情况,从而使新闻教育走人世俗化、功利化的误区中.这种指导思想培养出来的也许是媒体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能够"妙笔著文章",却不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新闻人,很难"铁肩担道义".  相似文献   

20.
我打理不了博客、微博,使用电脑,手机都不太熟练.但我不认为自己落后,因为咱只看微博精品--来自报纸的"微言大义"、"微博转吧"等变成铅字的精品.以我的阅读体会,一天能读到一条让我既有新知,又有新悟的微博,这一天就过得天高云淡,神清气失.不信,咱们一起欣赏几条: 先看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杨澜:"今天听到一条新闻说河南某大学本科设'新闻发言人'专业,不禁大呼如今大学的学术设置越来越像职业培训班啦!请问哪个政府部门或企业、机构会聘用大学毕业生做新闻发言人?你以为这是在培养播音员吗?现在大学设立学院、系、学科好像很随意,不尊重学术体系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