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曹云  张忠杰 《体育世界》2010,(10):74-7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二者在健身和锻炼效果上的异同,指出传统体育养生的独特功效,为科学锻炼健身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7,(6):68-7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亚健康状态的缓解与改善,并对广东财经大学2013级和2015级体育保健两个班的学生共81人进行体育养生练习的前后亚健康状态的对比调查,研究显示,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能增强大学生终身锻炼的技能和意识;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学的现代发展和传承;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体育养生文化。通过普通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正确地把握传统养生体育观,对传统养生体育内容体系的现代化改造,对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建构的开发及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主导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就是运用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剖析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生理效应,从而揭示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作用机制。传统体育养生效果的验证模式突破了原来只能靠习练者个人主观感觉体验的验证模式,走上了客观的实验验证模式。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表现,与现代体育的角色冲突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了传统体育养生的角色定位:学校健康教育的服务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运动锻炼的康复师和时尚健身文化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古代诸子思想和历史典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思想形成的4个理论来源,分析了它们对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影响。经历了数千年的检验与优化,我国养生体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其特征是:选用独特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尤重植物神经系统及由其调控的基本生命功能的锻炼,以使两大神经系统所调节的全部生命机能向整体协调与优化、延缓衰老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7.
《少林与太极》2015,(10):14-18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视角,全面剖析了传统体育养生发展所面临的冲突。进而提出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策略,最后指出,在传统体育养生发展出现危机的当代,我们有责任承担起这样的义务,唤起我们保护和发展传统体育养生的意识,培育大众对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类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对大学生身心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高校开展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八段锦等传统养生体育项目的锻炼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绵缓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并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对缓解大学生因学业、就业等情况造成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法研究巫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关系。传统体育养生是养生学和传统体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原始舞蹈、生产劳动和图腾崇拜促成了传统体育养生的产生,其中巫术活动中的主导者巫师是传统体育养生的萌发者,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养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养生文化与学校体育教学接轨对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并将对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产生积极影响。体育课教学从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多样化、科学化是学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