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辅导员》2014,(20):54-54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知识不是冷冰冰的符号,教育是一个因为喜欢而接受知识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胸怀大爱,才能呵护成长。  相似文献   

2.
呵护纯真     
这篇作品很美,像童话。作者说,那雨是天外的雨,那财富是天外财富。我以为,那小孩儿也像天外的小孩儿——一个可爱的小天使。那个小女孩儿,“让世界显出一层晶晶的光亮”。  相似文献   

3.
呵护心灵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的教育。”(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语)诚哉斯言!教育应该对人的身心给予全面关爱,对人的性灵给予全面滋养,对人的境界给予全面提升。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对教育作过这样的诠释:“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  相似文献   

4.
一天,不满两岁的儿子问当幼儿园教师的妈妈:“妈妈,你肚里哪来那么多的故事?”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童话集,对儿子说:“那些故事都写在这书里。”儿子又问:“这书是你写的吗?”她摇摇头:“不是,书是作家们写的,妈妈写不好。”幼稚的儿子此时并不懂得关于“作家”的任何概念,也不知道写书是怎么回事,便问:“我能写这书吗?”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可以啊!不过,你现在还得妈妈帮忙——因为你不会写字,只能用嘴说,妈妈帮你记。”“今天能写吗?”儿子似乎急不可耐了。“可以!”她满口答应,马上准备好纸笔,说:“你可以讲了,妈妈帮你记。”“我讲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李国丽 《小学生》2010,(12):54-54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虽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意义重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  相似文献   

7.
邓媛媛 《新课程研究》2009,(11):174-175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钓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的健康心理是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属于世界观的教育。别林斯基说过:“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象里。”然则,要发现美、找到美都需要花一番“审美”的工夫。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价 值。“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既不是人的心灵或意识,可随意创造的,但也不是可以离开人类社会的生活,当成一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它是人类在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客观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美必须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探求。当然,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的探求常常体现在日常的细小的劳动中,所以,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常常渗透在日常劳动中,日常劳动教育也渗透着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活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动情,乐在其中;以情感人。美在其中;少儿舞蹈教育,必须“以情动情”,以情才能感人,然后才能“乐在其中”,“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用在外表上的,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的。  相似文献   

11.
阳光醉人的傍午,一位妈妈领着3岁的女儿去市场购物。女儿看见有一面墙上画个大圆圈,便指着它,颇为自豪地对妈妈说:“这个念‘0’。”妈妈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你怎么知道?这是谁教的?”幼稚的女儿不假思索地答道:“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妈妈又问:“你看这个圆圈还是什么?”女儿先眨巴眨巴眼睛,然后摇摇头,充满童真的神情中掺着一丝不耐烦,肯定地对妈妈说“:它就念‘0’,别的不是什么了!”妈妈的心里不禁涌起一阵失落和气愤的感觉,但她当时对女儿没说什么;第二天,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把幼儿园老师告上了法庭。她在诉状中写道:对于3岁孩…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的美需要发现的慧眼,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的发现,充满了魅力和憧憬,伴随着惊喜与激动。一、有发现,才会有“激情燃烧”绝大多数教育者每每谈及“教育”这个话题,总有一种压抑、负重的感觉,经常耳闻目睹的是“叫苦不迭”、“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难道教育就真的这么枯燥、乏味吗?教育的本义是让人们“诗意地栖居”,我们只有努力地找寻教育的诗意,才能惬意地享受教育,享受教育的美丽人生。教育可以让人谈笑风生,欢乐开怀;教育可以让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3.
杨碧琼 《湖南教育》2009,(11):45-46
美是什么?美是和谐,美是创造,美是生命的变奏曲,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一种生存境界。两年前,我提出了“美的教育”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建设一所师生都能享受美的教育、美的生活的学校。“美的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在“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15.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用“心”去做成功的班主任》一书,从中受益良多。书中阐述了班主任的使命及如何在工作细节上用“心”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明白了要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需要我们倾注真挚爱心的同时,更需要将教育的智慧运用到教育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相似文献   

16.
近期看了《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中《我的乏味语文》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四年级语文教师.为了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在带着学生学完《搭石》一课后.让孩子们畅所欲言.领悟从平凡的小事中折射出真正的美。……孩子们热议的正是当今网上盛行的种菜、偷菜、买桨、卖菜游戏,以及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职业——“偷菜钟点工”。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核心理念表明,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困生"是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者热议的话题,因此,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成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教育目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学困生心理特征以及学情,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呵护童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堂语文课上,教学《乡戏》这篇课文(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一位学生提问:“‘逢年过节’的‘逢’是什么意思?”一位女生兴致勃勃地答道:“是‘每逢佳节’……”见她说不下去了,我提议“将它代进去——‘每逢佳节’年过节。”“哈哈哈……”一阵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9.
智力滑板     
是与不是一个小岛上住着两种民族。在X民族的语言中,“是”说成“美拉”,“不是”说成“塔底”;而在Y民族中则相反,“是”是“塔底”,“不是”才是“美拉”。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在岛上遇见两个人,陌生人说:“今天是好天气啊!”他们一个回答“美拉”,另一个人回答“塔底”。后来不管问什么,两个人回答都相反。但有一个问题,他们却都回答“塔底”。你猜猜,陌生人打听的是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崔灿的妈妈到幼儿园来送孩子,特意说了这样一件事。她在家中偶然提及一个弃婴被活活冻死在了偏僻的路旁,结果让5岁的崔灿听到了,竟号啕大哭,要求妈妈把那婴儿抱回家。说自己的牛奶不喝了,都给那婴儿喝,自己的玩具也都给婴儿玩。面对连“死亡”内涵都不懂的女儿的“无理”要求,妈妈费尽口舌几经“哄骗”,才使小崔灿暂时放下了这桩“心事”。第二天清晨一醒来,女儿又将“心事”重提,妈妈支吾着忙将女儿送到幼儿园,希望幼儿园老师能帮忙解决女儿的“思想问题”。这还真是个难题。同时,我和同事被小崔灿的善良深深打动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