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我国传入日本后,成为了日本文字的造字基础.日语汉字的音读来源于我国古汉语音,而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古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日语汉字与现代汉语读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汉日两种文字的发音,有助于日语音读汉字的识记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对学习汉日两种语言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语汉字读音比较复杂,它有音读、训读、熟字训之别,其中音读中还存在吴音、汉音、唐宋音、惯用音等。日语的吴音与汉音都是源自我国中古音,日语吴音母体是我国吴楚语音,汉音的母体是隋唐时期陕西河南一代的中原音。文章试从中古音入手,找出汉语拼音R和日语音读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日语学习者记忆单词的效率.增加掌握汉字读音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日文汉字中的音读名词很多都能与汉语的发音建立起联系。若能掌握日文汉字与汉语拼音之间的转换规则,对日语学习者快速记忆单词及掌握读音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日文音读汉字的读音与汉语拼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探寻两种读音之间的转换规律,旨在为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日本的文字体系,探讨了早期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字体系(汉字假名混写)这一特殊文字的形成,最后,剖析了汉字对于日本的意义,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5.
日语的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词是根据中国汉音、吴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现代汉语的发音与"汉音"、"吴音"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使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发音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但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寻。论文主要从拨音、长音、"イ"收尾音、口付き汉字、拗音五个方面探讨《日本当用汉字》中音读汉字与汉语汉字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字的综合考察,指出日本文字是如何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当代日本汉字与当代中国汉字的异同点;以及日本文字的读音规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严文红 《考试周刊》2012,(46):24-26
日本汉字源于中国文字。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传入日本以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被吸收到日本语言和文字中去,与日本固有的语言和文字融为一体,成为日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汉字对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文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诗讲究平仄,押韵.随着语音的变化,按现在语音来读唐诗会发现有的唐诗不符合平仄押韵规律.在日语中有音读跟训读两种读音.“音读”是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当时这个汉字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读音来读这个汉字的读音.本稿就日语音读跟唐诗音韵平仄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存在同一汉字有不同音读的现象,这给日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通过对单个汉字音读间的语义区别、不同音读与字频关联性的分析考察,探讨同一汉字不同音读间的语义关系。新发现14个日语常用汉字存在不同音读间语义区别明显的情况。语义丰富词汇多的汉字中容易出现不同音读,而语义单一词汇少的汉字中读音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一海相隔的邻邦,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广泛地存在着中日两国同字同文的看法,其实,中国和日本的文字差异还是很大的。日本汉字既有在字形上完全照搬中国汉字的,又有模仿中国汉字自创的,既有在含义上没做任何改变的,又有含义大相径庭的,既有模仿中国古代汉字发音的音读,又有日本固有的训读发音。通过对中日两国汉字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日语汉字。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对手机汉字拼音输入法、数字123输入法、字母ABC输入法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手机中文拼音输入法。该输入法具有占用内存小,方便用户输入汉字、易学、速度较快等特点。在Windows系统下,模拟手机键盘实现了此输入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汉语习得者在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认知上的差异,促进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用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三语被试对图画与西、英、中等五种不同书写形式进行语义相同和不同的匹配识别实验。发现: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相同匹配时,"西语词—英语词""英语词—拼音"以及"拼音—汉语标注拼音"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和错误率差异不显著。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不相同匹配时,(1)在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差异不显著。(2)在识别加工的错误率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西语词—英语词"和"拼音—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墨西哥汉语习得者对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识别加工总体上遵循的原则是:(1)熟悉度原则;(2)从音到义原则;(3)在语义不同匹配识别中,汉字的识别还遵循着由形或由音到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日本国内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听写汉语拼音音节的方式,了解到日本学生13个复韵母的感知水平依次是:ɑi、ɑoi、ɑi、e、ei/üe、uo、uɑi/iɑo/iu、uɑ、ui、ou。通过偏误分析,文章发现影响日本学生复韵母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汉日元音连读发音方法的不同;《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某些设计缺陷;教材及课堂教学中的不当说明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6点对日汉语拼音复韵母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钦州正同音字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正又称钦州正话或正话,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主要的语音特点是:有[ ]两个声母;阴声韵母和舒声的调类、调值像官话;阳声和入声韵母像白话和客家话;浊音去声部分字归阳平,像钦州、北海的白话;假开二的相当部分字读[ε],像闽南话。同音字汇收4000字。  相似文献   

15.
吐字发音是歌唱的重要技巧。十三辙作为汉字吐字的语音练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歌曲的演唱和声乐教学当中。但因其归韵复杂,韵内各字的发音规律不统一,记忆和运用的难度比较大。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发音位置为依据,分析了汉语拼音和汉字发音位置的变化规律,把汉字发音归入四个类别,提出了吐字发音的两个技巧即调整时长、转韵调整和两条原则即情感优先、兼顾辨析,使汉字吐字发音在演唱中的处理方式得到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考察儿童对无意义简单图形、汉语生字和英语生词的视觉辨别记忆能力,探讨视觉加工对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可能作用,并通过方言-普通话双语儿童(简称方言被试)和普通话单语儿童(简称普通话被试)的对比,进一步探讨方言被试和普通话被试在语音意识维度上的差异是否会在视觉记忆能力中反映出来.结果显示,方言语音经验并不影响与汉字学习有关的视觉记忆能力;但不同刺激类型的视觉记忆能力和语音意识的相关性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回归分析显示,在二年级时,图形和汉字的视觉记忆能力能够预测儿童的语音意识水平,而到了四年级和六年级,英语生词的视觉记忆能力是语音意识的唯一预测变量.由于汉语拼音和英语在形态上的一致性,结合系列研究的其他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巩固,使语音的形式化成为可能,而语音的形式化易化了语音加工过程,这个易化过程反映为语音意识测量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拼音为主的汉字教学,给幼儿的汉语学习与认知带来很多困难。在常用的增强汉字学习与记忆技巧中,依汉字演变规律,从追溯字源、再现汉字生成语境入手,通过揭示汉字形体内在机理,建立音、形、义三者内在关联的字源识字法值得关注。因此,研究旨在探索字源识字法对提高幼儿汉字理解、记忆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参加者(N =99)按年龄差异,被分到大、中、小三个班级,实验结束后随机选择24名幼儿后测。尽管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幼儿都认识一些汉字,但实验组的参加者接受了一个短期的字源识字法训练。结果显示,字源识字法提高幼儿汉字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效果;字源识字法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日文汉字对中国人来讲,既有方便快捷的一面,也有扑朔迷离、误导思路的一面。我国人民创造的文字,陆续传入日本后,是怎样为异族消化、吸收、利用的?失真程度如何?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化?如何发展至今?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到底是不是一会事儿?文章探讨了日文汉字的历史渊源、发音演化、我们学日文汉字时怎样理解日本人的思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segmental and tonal information in visual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Chinese readers. Two experiments using homophone judgement paradigm were conducted. When judging two Chinese characters (Experiment 1), both groups showed difficulties when the segmental but not tonal information was shared (i.e., S+T? condition), with stronger interference for non‐native readers. When judging a Pinyin and a Chinese character (Experiment 2), non‐native readers' S+T? disadvantag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inally, when their L1s share the Latin alphabets with Pinyin,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stronger segmental reliance compared with the native reade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readers rely more on segmental information in Chinese visual word recognition, this reliance is stronger among non‐native readers. Furthermore, the alphabetic nature of the Pinyin orthography may help non‐native readers'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a non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