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茹太素,明代山西省人氏,曾在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当过刑部主事。传说有一次,他给朱元璋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意见书,议论朝廷应该如何选用人材。明太祖叫人读给他听。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尽是空话、废话。朱元璋一怒之下,着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茹太素打了一顿。晚上,朱元璋叫人继续读下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才涉及到议题。后来朱元璋说:“茹太素那个意见书,如果开门见山地写,只要五百字就行了。我打他,是因为空话太多。”有一天,欧阳修和一个同事去游玩,看到一匹奔驰的马把伏在路上的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问同事说:“把这事记下来,你怎么写?”同事回答:“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亡。”欧阳修听了摇摇头说:“要请  相似文献   

2.
据《唐宋八家丛话》记载,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任翰林学士时,一日和同僚外出,见 奔马踩死一犬,他就问同僚怎样用几个字记 下此事,同僚说可记: "有犬卧通衢,逸马 蹄而死之。"这看上去已很简洁,谁知欧公笑 道: "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不如记'逸 马杀犬于道'。"相比之下,欧阳修更胜一筹。 这就是人们广为传诵的"黄犬奔马"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江西庐陵人。他四岁丧父,家庭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秆代笔,在沙上写字。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欧阳修刻苦学习,终成一代文豪。欧阳修的写作态度极为严谨,文章往往要经反复修改后才定稿,在写作方面.他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记叙一下此事。”只听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改文     
一日,欧阳修与一同事出游,途中恰遇一犬被奔马踩死于道上。欧阳修叫同事将此事记录下来,同事写道:『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欧阳修看了笑道:『若要你写历史的话,岂不万卷也写  相似文献   

5.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天,与三个下属出游,见路边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请你们三个分别记叙一下此事。”其中一人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第三个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相似文献   

6.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相似文献   

7.
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文章应不少于500字。(新人教版)提示:写马的文章可以说数不胜数,同学们详细地了解马后再来“画马”,就不能人云亦云了。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深入思考,写出自己对马的感受,倾吐自己独特的思想。这样的文章,才能一鸣惊人。倘若写《马,人类无言的朋友》,你就要思考如下问题:马为何是人类无言的朋友?人类的生活中缺少了马又会怎样?你是怎样看待马的?……只有在逐层深入地思考后,你才会拥有个性鲜明的思想。倘若写《马,我为你哭泣》,你同样要思索:马遭遇过哪些不公正的待遇?为何“骈死于槽枥之间”?现在马为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了思考,你才会有所发现,你才会有深刻的感想,才会为你心中的马安上一双“慧眼”,让它神采飞扬!由此可见“画马”也要点睛,因为思想比资料更重要!(黄松海)  相似文献   

8.
人们喜欢简洁的文章。古往今来,流传着多少文坛名人简洁文字的佳话。欧阳修一句“环滁皆山也”,一句“逸马毙犬于道”,成了锤炼文字的千古美谈。绍兴才子徐文长,曾替一位年青寡妇写了一张短状:“十五嫁,十六寡。公鳏,叔大。花少叶,叶缺花。嫁乎?不嫁?”出乎意料,原先一直刁难此寡妇再嫁的县官,看罢此状,竞顿生侧隐之心,爽快捉笔判嫁。此状容量大,用字极省。增一字则嫌多,减一字则嫌少,一字千钧,无隙可击,可谓“惜墨如金”,简洁得令人叹为观止的了。那么,“洒墨如泼”的文章又当何论呢?例如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讲阿毛被狼吃掉的悲惨故事的经过,就用了两大段几乎一句不易的反复叙述。这是行文罗嗦吗?否!恰好相反,正是这样的反复,才将祥林嫂的悲剧性格,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狼吃阿毛的故事,鲁镇人早已“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了,但  相似文献   

9.
果戈里     
天天都写果戈里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果戈里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如果一天没写呢?”朋友问。“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遍写下去,直到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万宝”笔记果戈里是有名的“笔记迷”。他有一本厚达490页的大型记事簿,名为《万宝全书》,实际上是搜集创作素材的笔记本,里面有天文地理、民族风情、贫民生活、趣闻轶事……内容极为丰富。出门时,他常带个袖珍笔记本。有一次,他请朋友到饭店…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读者刘显源先生 ,指出 2 0 0 1年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有一处重大差错。刘先生在信中说 :该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史思雷写的《欧阳修追字》。文中写道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 ,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邀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刘先生说 :“我初读而疑惑 ,继读而惊骇。”刘先生指出 ,据史料记载 ,宋朝宰相韩琦建的是“昼锦堂”而绝不是“画锦堂”。欧阳修应朋友之邀写的也是《昼锦堂记》而绝不是《画锦堂记》。并指出 ,所谓…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公布时,我在温州乐清。第二天,一位高中生朋友拿着《乐清日报》问我:“朗”和“琅”是不是通假字啊?新华社记者汪涌、高鹏写的通稿《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公布》怎么写“朗朗上口”呀?我接过报纸一看,报道中那句话写道:“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我跟那位朋友说,“朗”和“琅”不是  相似文献   

12.
把书买回来的时候,朋友看到了,问:“这是什么书啊,封面这么敷衍?”我说:“叫《小行星掉在下午》。”朋友又问:“书名也挺敷衍的,谁写的?”我答:“沈大成。”朋友笑了:“这名字也太敷衍了吧。”我上网查了一下,“沈大成”居然还是上海一家老字号食品店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正>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一天与两个朋友喝酒作诗。欧阳修说:"咱们每人作两句,所写的诗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犯罪的,并且所犯的罪该判徒刑以上。"朋友们一想,这还不好作,把人往坏里说就是了。甲说: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乙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欧阳修说: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甲乙二人问:"你写的是犯罪吗?"欧阳修说:"到我诗中说的样子,是已经蹲完监狱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表达方式。甲朋友两句诗运用的是纯记叙手法,写拦路耍流氓、下海当海盗,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乙朋友两句诗运用的是记叙兼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14.
读一读把笑写在脸上我有个朋友,他有好多朋友。我挺羡慕他,就问:“为什么你有那么多朋友?”他笑笑:“因为我总是把笑写在脸上。”这句挺有诗意的话也就立刻引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相似文献   

15.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欧阳修的朋友韩琦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昼锦堂”。  相似文献   

16.
开学以来,写了几次作文, 不是写一个人,就是记一件事,写一个小动物,学生都腻烦了。我忽然想起一个朋友托我写广告的事。我们碾庄镇是紧靠陇海铁路与徐连公路的一个新兴小城镇,工商业较为发达。我的这位朋友开了一家制药厂,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新型灭蚊药,急需为新产品做广告。我想这次作文课不妨让学生练习写广告。 上课了,我问学生:“大家见过广告吗?”徐海波即说:“我家开饭店,门前就做着广告。” 我又问:“广告怎么写的?”“精制南北大菜,包办喜庆筵席。” 高国庆也争着说:“我家开了皮鞋厂,广告上面写着‘穿我皮鞋,足下生辉’。”不大爱说话的曹友高也说:“电视里哪个晚上不做广告,多得烦死了!”我又问:“做广告有啥用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用处太大了!饭店做广告,就有人来吃饭;商店做广告,就有人来买东西;产品做广告,  相似文献   

17.
做一个战士     
一个年轻的朋友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8.
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论文。一只狐狸走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日:“论文。”问:“什么题目?”  相似文献   

19.
这个正题是从《修辞学发凡》里引出来的。根据前人记载,《发凡》归纳出六种句法:1、有奔马践死一犬。2、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3、有犬死奔马之下。4、有奔马毙犬于道。5、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6、逸马杀犬于道。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有人问镜子:“为什么你能以一片而包收一切,以有限而容纳无限?”镜子答道:“朋友,因为我空明,摄进而不拥有,纳入而不私藏。”请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