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0年4月2日,喻云纪、黄复生等人,受同盟会东京机关的派遣,在北京设立守真映相馆作为掩护,并用炸弹袭击清摄政王载沣,事败暴露。此案黄复生、罗世勋及汪兆铭均被判下狱监禁。翌年10月,清廷开放党禁、遂将他们释放。 汪兆铭(号精卫),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被捕后曾写有口供,系研究当时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及汪精卫早年思想之重要史料。此案当时《东方杂志》略有披露。对于民族败类汪精卫的其人其事,历史早有定论,毋庸赘述。现将清廷决定开释汪兆铭等人的有关文件及汪兆铭被捕时之供单一并标注公布,以供研究。汪兆铭供单原存我馆军机处月折包内,系宣纸墨笔书写,长约313.5公分,宽约20.5公分,是清方之过录,非汪之亲笔。  相似文献   

2.
黄道周是晚明重要的馆阁作家、学者和政治人物,其文集《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简称《黄漳浦集》)是最通行的黄道周诗文集。陈寿祺称收集黄道周的文集费数十年苦心,"搜罗已极完备",但是《黄漳浦集》尚有遗漏,近年辑考屡有所得。从其好友张燮《张燮集》之《群玉楼集》中发现黄、张之间书信往返较多,其中附有黄道周书信十八章,现对天启四年(1624)之前六章书信进行疏证,确定这批书信的作年,纠正《黄漳浦集》编集之误。  相似文献   

3.
名片在早期常被人们留下作为人际交往的凭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普通社交名片;二是公务或职业名片。两者相同的是在名片上均印有使用者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区别是  相似文献   

4.
胡适一九四九年飞离北京时,留下了一批书信,这些书信以前只在报刊上零星发表过。最近,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将它系统地整理成《胡适来往书信选》(分上、中、下三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内部发行。书信选包括胡适自一九一五年到一九四八年的一部分电报和信稿、电稿,并在附录中收入了胡适所保存的其他书信、一部分手稿和一些与书信内容有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5.
窦坤 《历史档案》2007,2(3):70-76
名片为社交中的交往媒介,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清末开始采用西式名片,其形式与意义均与中国古代名片不同.本文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莫理循文件中大量的名片档案和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的名片资料,说明清末民国时期名片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其功能、特点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在社会交往中的反映,以及中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档案》2022,(2):25-25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位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委会王家庄村80号,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为传统土木结构民居院落。主院由三开间重檐木结构楼房围成四合院,正房西向。偏院又称小花园,由主院南厢房与东、西书房与南面照壁构成“三坊一照壁”布局。王复生、王德三烈士出生在南厢房,少年时代在此度过,偏院书房为王复生、王德三烈士青少年时代读书学习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这张名片好     
前不久,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一则短文,文中说及农民日报总编室一同志,在给一位农民通讯员寄样报时,附了一张名片,名片的背面附有《本人当编辑(记者)的约束之规》: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笔者很赞赏这家报社的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编辑(记者)约束之规的做法。我们绝大多数的编辑、记者表现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也有  相似文献   

8.
本书为巴金夫人萧珊的作品,包括日记、书信、译文等。书中文字温馨、朴实,于平凡之中见真情,尤其是日记和书信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巴金夫妇生活的这个年代的时代背景和精神风貌,这些内容均为第一次出版。本文选编自该书序言。那份弥足珍贵的相濡以沫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流走,他依然打动着今天的我们。  相似文献   

9.
杨萍 《云南档案》2011,(1):10-1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纪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本刊将刊载我党历史上的一些大事、要事,解密部分档案史料,供党史研究者参考,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期摘录了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中王复生早期在北京求学时的几则日记,从中可以管窥先烈革命思想的成长轨迹。王复生,原名王濡廷,1896年出生于云南省祥云县下川坝王家庄一个书香之家。青年时代从边远的云南到北京大学求学,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在这场斗争中,王复生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决定与"旧我"决裂,作有益于社会、国家、世界、人类的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特意将名字改为"复生"。在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的引导下,1920年3月,他与邓中夏、罗章龙等19人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担任法文翻译组组长,积极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他深入到京郊丰台铁路工人和门头沟煤矿工人中开展社会调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到陕西华县、绥德和广州等地开展革命工作,参与发起组织云南旅外青年进步社团"云南革新社"(后改称"新滇社")。他还引领自己的两个弟弟王德三、王馨廷走上革命道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复生被国民党云南省当局逮捕入狱,险遭杀害。出狱后,根据中央指示前往东北,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6月,日伪军在东北地区实行"大检举",大肆逮捕爱国人士,疯狂镇压抗日力量,王复生不幸被抓捕入狱。日伪军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刑讯逼供,在短短一个月内使用酷刑18次之多。但王复生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同年8月15日,被杀害。  相似文献   

10.
《电子出版》2003,(6):39-39
在经济迅猛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名片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载体,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扮演着一种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名片更是承载着重要的资源、机遇,甚至是效益。但是,名片数量一旦增多,名片的保存、查询都将成为非常烦琐、麻烦的事情。 对名片进行管理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数据库技术,因此需要将大量名片信息输入电脑或其他信息终端中,名片上大量的英文和数字手工录入费时费力,文通e-card的出现,就完全解决了困扰商务人士的烦恼。e-card采用了TH-OCR技术为核心,拥有较之过去产品更为全面的应用功能,不论是英文,中文、数字还是简体、繁体字的名片都能被快速扫描和自动识别。扫描后用户可将识别后的名片信息备份到数据库而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安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将确保客户的数据万无一失。e-card每分钟可扫描识别至少15张名片,它的速度和准确率让手工录入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1.
梅红 《中国编辑》2011,(1):89-90
在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四川教育出版社抢得先机,在李致同志的支持下,奉上了《曹禺致李致书信》这份厚礼。这本书首次将曹禺与李致的38封珍贵书信公布于世,不仅为研究曹禺20世纪8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2.
飞花拾零     
钱学森谈文艺管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文艺事业的组织管理属于软科学工作,要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文艺工作的宏观管理应借鉴系统工程方法,即掌握信息、定量化使用和采用经济、法律手段;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要放活,国家应依赖间接手段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和调节。文艺作品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不断提高. 古代名片妙用古代使用名片有不少讲究,以明清为例:一般人使用“白刺”,显贵们使用“红刺”,他们的名片还故意不写出自己的姓名,有的在名片上书王者,有的书号,以示  相似文献   

13.
《文汇报》副刊《笔会》原主编、高级编辑徐开垒在长期的编辑创作生涯中,结识了众多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普通作者,细心积累了大量的来往书信.其中有不少重量级名人,如巴金、叶圣陶、冰心、沈尹默、丰子恺、赵朴初、艾青、曹禺、郭绍虞、钱君匋、柯灵、唐弢等诸位先生的珍贵书信.在他的晚年,曾经四次向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以下简称为“上图”手稿馆)捐赠作家书信和自己的书稿,合计254件,其中书信达180余件.  相似文献   

14.
采访前的预约策略谢骏新闻采访一般要事先预约。预约的对象是新闻源,即当事人、知情者、参与者、目击者等;预约的内容应包括采访的内容、时间、地点等;预约的手段大体上为:电话预约,书信函件预约,电报、电传预约,记者本人当面预约或托别人预约等。预约对于采访的成...  相似文献   

15.
(二)专用书信书信除了一般的外,还有一种专用书信。这种专用书信,只用于单位与单位,个人与组织之间联系工作,交流情况,处理问题等。如果将这种书信再细分的话,按其内容和性质,大体上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16.
这张名片好     
前不久,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一则短文,文中说及农民日报总编室一同志,在给一位农民通讯员寄样报时,附了一张名片,名片的背面附有《本人当编辑(记者)的约束之规》: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笔者很赞赏这家报社的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编辑(记者)约束之规的做法。我们绝大多数的编辑、记者表现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也有少数人受“一切向钱看”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利用新闻媒介搞不正之风,如用人情稿、关系稿等搞以稿谋私。有鉴于此,各个新闻单位在加强自  相似文献   

17.
家书抵万金     
我独钟情于收藏书信已有十多年了,至今已收藏了各种各样的书信近千封. 书信在收藏领域里是一个起步较早而参与人数始终不多的项目.在古代,书信是人类除语言之外用来交换意见的主要工具.早在人类发明纸张以前,就已经有了写在布帛、竹简、木版上的书信.从那时起,书信便成了古代收藏家们的收藏对象,尤其是一些社会贤达、文人骚客的书信,更是备受藏家们的青睐.由此一代一代传下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如西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唐朝韩愈的<答李翊书>等,就是书信中的精品,现在已成了中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名片趣话     
名片古已有之,汉代就较为通行,只不过那时不叫名片,称为名刺、名谒、名帖等。就中外历史上看,面积最大的名片是清代李鸿章出使美国期间特制的那张长六尺的名片;而体积最大的又是清代乾隆年间,高丽国宰相李银为向郑板桥索取字画送来的高一尺二寸、阔五寸、厚半寸、如“金版玉片”的名片;最贵重的名片要数日本三菱公司推出的厚十五微米、重一克、加有封套的纯金嘉庆礼仪名片。  相似文献   

19.
<正>札,作为公文名称始于宋代的御札,但其性质为诏令文书,属于圣旨类。札作为官府文书中的下行文种,则始自清代。清初,凡遇重要、难办的公务,官员之间常先用书信商洽沟通而后行文处理,这类商洽沟通的公务性书信转化为官府文书后,凡下属致上司陈述或请示者,为上行文种"禀文",上司回复属下者则转化为下行文种"札文"。起初,上司给属下回复公务性书信时,因可以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更不必编写字号和加盖半印,故使用起来远比法定的下行文种  相似文献   

20.
欧阳哲生 《历史档案》2007,7(2):118-124
胡适生前刊行的著作主要是一些经他本人编辑或订正的著作,此外尚有许多手稿、私人往来书信、个人的日记和一些档案文献材料,暂时未予出版.胡适去世以后,这些材料陆续整理出版,其方式或直接影印,或经人整理.以下将简述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胡适档案文献材料的整理、出版与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