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左”与“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两个方位名词,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用“左”用“右”大有讲究。周朝、秦朝、汉朝时,以“右”为尊,世家大族称“右族”,皇亲国戚称“右戚”,西周大学称“右学”,专记历史大事的史官称“右史”。那时右尊左卑还具体表现在居住的方位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普通平民则居市区之左,等级十分森严。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言及“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这里的“闾左”指的便是居住在里门左侧的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亦写到,蔺相如完璧归赵后“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是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中,“左”和“右”两字的用法和意义比较复杂。它们可以分开用,也可以合用,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当“左”和“右”分开用时,它们常有以下两个意义。首先是表尊卑。不过,表尊卑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就名位而言,古代尚右,往往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即是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小读者,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汉语中,"左"和"右"是用来表示方位的词。但是你知道吗,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哦。中国古代崇尚右。在官职上,通常把右作为上位,右比左的地位高。这种"尚右"的规定,从周、秦、汉时一直延续到后代。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设有左丞相和右  相似文献   

5.
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陕西商州市中学任俊荣高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蔺相如自完壁归赵、渑池之会以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则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可见,“右”...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表示尊卑古人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尊。《廉颇蔺相列传》中"以相如功大,拜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界线分明.在古代通常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用“右”借指较高的地位.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相似文献   

8.
“右”,高中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注为:“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左”,第三册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句释为:“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在古代究竟是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 《辞源》956页“左”字条①:“方位名。与‘右’相对,面向南则东为左,面向北则西为左。古时常以东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左右尊卑的问题:有时“左”为尊,如信陵君“虚左”请侯生(空着左边的位子,让侯生上坐);而有时则右为尊,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还有司马迁不惜笔墨叙述鸿门宴的坐次安排,是何用意?这些都涉及到我国古代左右尊卑的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解惑”,而且可以深达其旨。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言文,常会见到“左官”“江左”“闾左”“左衽”“虚左”“右职”等词语,这些词语都与左、右相关。因此,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左、右词义,对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句含意,提高鉴赏、评价文言文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左、右表地位尊卑高低以及贫富。 1.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 a.右表职位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汉书·黄霸传》:“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右职即高职。 b.左表职位低或降职。①职位低,…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般说来,人类的左半大脑比右半大脑更为发达,这是由于人类长期习惯使用右手的结果。唐朝的孔颖达在《左传·襄公十年》疏里就说过:“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这自然形成了古人特有的左贱右尊的尊卑观。董勋《答礼》言:“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被赵王委以重任,“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官职比廉颇大。《琵琶行》一句“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就表明白居易的官位是降职,人是被贬…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所处方位的不同即表示尊卑的不同,这是文言阅读中务必要掌握的一种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右尊左卑例如“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这种尊卑贵贱常常用“左”、“右”来表示,且情形各异。古人崇“右”,在官职、地位上,以“右”为上、为贵,重要的职位称右职。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即相如官职在廉颇之上,上朝的时候,相如要站在廉颇的右边。《〈指南录〉后序》:“予出右丞相兼枢密使。”“……士萃于左丞相府。”这里的“左”、“右”有“副”、“正”之分。古时豪族大姓称“右姓”,富豪大户称“豪右”,皇帝的贵戚称“右戚”。如《后汉书·张衡传》:“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南…  相似文献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又说“左”是上位? 严格说来,“古人以右为尊(上)说”的表述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以相如功大,释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句话。句末的“右”,即“上”。意思是说,相如的地位在廉颇之上。但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还有这样一句:“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课文注解为“正副统帅”。显然,周瑜是左都督,是正职;程普是右都督,是副职。那么,“左”比“右”又高了。一会儿“右”为上,一会儿“左”为上,岂不矛盾吗?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呢?  相似文献   

16.
“左”和“右”是古今汉语中常用的两个字,意思常常是相对的,又常常连用。“左”和“右”的本义分别是左手、右手。“左”和“右”常常分别表示左边和右边。因为君主往往向南而坐,所以“左”又指东面,“右”又指西面。例如“淮左名都”(姜夔《扬州慢》)中的“淮左”就是“淮水东面”。“左”和“右”都有帮助的意思,其中“左”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左”、“右”可表尊卑,“左”与“右”究竟哪一边为尊,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来回答,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和朝代,对左右何者为尊有着不同规定。周朝规定,天子面南而坐,诸侯朝于天子,则面向君王按尊卑顺序一字排开,官位高者在右边,官位低的就在左边,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右贵左贱的场面,这也许就是古代尚右的原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记述,赵王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文下注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又记,魏公子自迎夷门侯生,"从车骑,虚左。"文下注释为"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同属战国末期,为何人们尚左、尚右观念不同,本文就古代"尚左、尚右"与"尊、卑"关系的变化略加考证。周时规定,天子面南而坐,诸侯朝天子,同姓从西面向北而上,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界线分明.在古代通常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用“右”借指较高的地位。例《廉颇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并且还用“右”指世家大户为“右姓”、“右族”,在《张衡传》中有:“时国王娇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又如:“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后汉书·郭伋传》)都属此类。古代尊崇“右”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称住在里巷大门左边的贫苦人为“闾左”,《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古代称官员降职为“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尚左与尚右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与右 ,原本是人们用以表示方位的名词。以人所设定的位置为中心 ,左与右的位置相对而言。在古代社会中 ,人们逐渐赋予左与右以丰富的社会性内容 ,形成了尚左或尚右的观念 ,成为用以反映社会中人或事物的上下、尊卑、高低、轻重差别的一种方式。古书中或云“人道尚左” ,或云“人道尚右” ,看似矛盾 ,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领域所流行的观念。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以为引玉之砖。先秦时期的尚左与尚右观念在等级森严的先秦时代 ,人们把左与右的概念与等级制度相联系 ,用尚左或尚右的观念作为表示人与人之间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