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舍勒从以现象学为方法论抓手的知识论说明切入,展开其人学总体性建构“从两极到中介”的哲学化道路.是其人学理论布展的匠心独运之处。舍勒以批判康德伦理学和尼采道德相对主义为出发点,系统论证了价值、情感、人格及其关系在其实质价值伦理学中的结构性统一,客观上为探索建立一种积极的理想人格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古希腊知识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做了简单阐明,论述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使命:在希腊思想从认识自然万物到认识社会人生的转向中寻求和发现真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通过对“知识即美德”的解读,在试图为西方人的道德生活寻求和奠定一个确定的知识论基础的同时,比较了那同一时期中国伦理道德也面临的从自然风俗习惯向社会人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建立了一种不同的道德推理与道德实践模式。这种道德理论改变主流伦理学理论的知识论进路,是在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的。它提出,寻求普遍道德原则的道德真理的过程,其实是以他者经验、他者感受和具体性为手段的,道德知识总是嵌入在社会立场与经验中。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近代伦理思想史上,康德对幸福论伦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认为私人幸福学说不仅不能说明道德的来源而且从根本上颠覆了道德。与幸福论伦理学相对应,他建构了博大的德性论伦理思想体系,讴歌道德的崇高价值,论述道德的一般形式特征和道德主体性,对伦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今天仍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其在理论方法上的缺陷、偏失则从反面给人以警戒。  相似文献   

5.
“尊德性而道问学”:传统儒学知识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知识伦理学相当发达,突出表现在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和把握上。儒家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尊德性而道问学“是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最为全面的阐释。总体上讲,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回答是:知识与道德是统一的。这对于我们当今处理好科学技术与道德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伦理学研究在取得令人关注的成果的同时,在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却难以突破,伦理学教科书从理论体系到具体内容,基本上还是“几十年一贯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伦理学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倾向及其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克服以往伦理学研究中以哲学的一般原则取代具体的伦理分析,以阶级分析代替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以及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局限于某种既定的理论框架和模式,满足于对现行方针政策的道德诠释等倾向,摒弃伦理学研究中保守、僵化、封闭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鼓励理论探索和学术创新一这是伦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现实生活对伦理学提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西方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发展脉络。古希腊时期,对道德的认识有着知识论的传统。近代时期,对道德的认识有了认识论的转向。知识与道德处于不可分割的关系之中。休谟和康德要求将道德与知识分离开来,以为道德争取一块独立的领域。如何应对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张力关系在当今中国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30年代中期以后,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向,开始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讨论知识与文化问题。他通过分析文化对知识的制限作用,将知识论、逻辑学、哲学(形而上学)及道德伦理学融为一体,建构了一套以“文化主义知识论”为基础和核心,包括文化哲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在内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的转变虽然是从30年代中期开始的,但30年代初已经产生了许多促成其哲学思想转变的萌芽;对西方哲学问题的怀疑、受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启示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某些观点的深刻影响,成为张氏哲学思想的转变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9.
生态理性视域中的伦理知识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伦理学研究离不开特定的知识论背景,除少数著作外,却鲜见有对伦理知识论的系统探寻。为此,唐代兴教授近作《生存与幸福》试图在生态理性视域中建构伦理学知识论。该书一方面检讨了伦理学研究的生存根源、学科性质、生存论意蕴,及其核心范畴;另一方面审辨了生境伦理学的原初观念、普适性原则,及其基本方法。通过清基与奠基的双向运思,初步完成了生境伦理学的伦理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0.
历史“知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知识论"对史学和理学理论有着持久的影响,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理本"传统,近代欧洲的"人本"趋向.科学实证主义和专业历史学的产生,反理性思潮对史学的冲击,以及近几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的批评,无不与"知识论"有关.以"知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史学理论总的倾向是否定历史理性,其所论不无道理,但总的说来不失偏颇.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怀疑主义对传统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颠覆不仅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早期的哲学创设,古希腊怀疑主义对三大领域的批判也消解了专制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基础,进而使得民主的观念和思想一直或隐或现于西方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古希腊、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以及现当代西方经济学时期四个阶段,简要阐述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演变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他与黑格尔、歌德等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创立了西方文艺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古典文艺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先验性是康德审美形式的首要肯定。康德提出在进行认识之前先要审查人的先天认识能力,他认为人先天秉有三种互异的能力:认知、欲求、快与不快,并以此为根基,确定了三种先验科学的合法性,这三种科学即认识论、伦理学、审美学。进而用“分析法”证明先验审美形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启蒙学者在歌颂古代、批判封建制度时出现了乌托邦倾向。这对近代知识分子从中国文化资源出发阐释社会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进入剧烈变革中,早期启蒙学者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成为近代知识分子理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前提,并在与西方社会思想相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乍看之下不成问题的西方伦理学的范围,细想之下却是珍上需要慎思的问题。“西方”和“伦理学”各自向人们的理解力呈示多种语义。“西方”在现代汉语中现有四义:地理西方、政治西方、经济西方和化西方。而化西方在西方历史的远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所指不同。各时期的化西方所指涉的地域应当综合加以考虑。西方哲学家们对“伦理学”的理解是多式多样的,大体可归为四类:第一类可称为亚里斯多德式,属于道德规范论或德性论;第二类可称为芝诺-伊壁鸠鲁式,属于人生哲学;第三类可称为康德式,属于道德形上学;第四类可称为摩尔式,属于道德语言学。其中第一类理解占主导地位。这四类理解应当被兼顾。基于对“西方”和“伦理学”的语义分析,西方伦理学的范围严格地被界定。就范围而言,西方伦理学史不等于欧洲伦理学史,不限于西方哲学伦理学咣,不同于西方道德史。  相似文献   

16.
饶宗颐先生的文史治学,在方法论、实践论与认识论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方法论上,饶先生文史治学讲究"问题意识",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实践论上,饶先生提出的"穷根究源"、"摈除二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认识论上,饶先生提出的"观世如史"与"万界六合"说,体现了文史研究"贯通古今"的学术要求,为文史研究创造了科学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8.
西方认识论与现代性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识论和现代性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的、内在的关联。这个论题起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兴起的现代性背景 ;2、与古代认识论相比较 ,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体现了哲学自身的现代性 ;3、笛卡儿以来的认识论传统和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些核心观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德伦理学是一个当代伦理学概念,它具有当代伦理学的结构.在强意义的"现代假设"(modern assumption)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不是美德伦理学,在弱意义的现代假设下,它可以是美德伦理学.依据当代伦理学结构来考察古代伦理学是不合理的.当代伦理学结构导致了伦理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当代伦理学理论应当互补和融合,以实现在解释道德生活方面的协同.  相似文献   

20.
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影响;第二,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第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