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地拾遗     
史地拾遗(本栏供稿:肖燕清)“左”倾和右倾溯源“左”倾和右倾两词起源于何时?为什么在左字上加一个引号呢?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国民代表会议中,把比较保守的人都坐在会场右侧的席位上,比较激进的人都坐在左侧的席位上。于是,人们就把比较...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刚接触苏教版小语教材,对教材中有关标点符号使用的情况想提两个问题: 1.人物想的内容加不加引号。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小骆驼默默地想:我……”“想”字后未加引号,而《水上飞机》中“小海鸥想:‘客轮……’”“想”字  相似文献   

3.
有位朋友问我:“你当了特级教师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说:“最大的感觉,觉得我应当是个‘人’了。” 朋友嘴一撇说:“别开玩笑了,不评为特级教师,也是个人。” 我告诉朋友,我说的这个“人”,是加了引号的。确切点说,  相似文献   

4.
煮花生     
两处增加引号,构思别具匠心!一是在标题上加引号;二是在第二自然段中添加带引号的“煮花生”,即将第二自然段中的“爸爸指着后园说”改为“爸爸重重地叨念‘煮花生’三字,指着后园说”——以“挖”扣题中的“煮”,让“花生”——“我”——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5.
[题目]明明、芳芳和玲玲三个同班同学在阅览室看书。明明说:“我打开的左、右两页页码和是158。”芳芳说:“我打开的左、右两页页码和是155。”玲玲说:“我打开的左、右两页页码和是153。”你知道他们三人谁说得对吗?应该选择( )。  相似文献   

6.
引号     
我们引号家族兄弟两人,老大叫双引号,写成(“”);老二叫单引号,写成(‘’)。引号又有前引号和后引号之分,引号的前一半叫前引号(“或‘),用于引用部分开头的左上方;后一半叫后引号(”或’),用于引用部分结尾的右上方。当大家在使用引号的时候,必须记住双引号哥哥是两个(“”),单引号弟弟是一个(‘’)。而且要特别提醒小朋友们的是:你们在使用引号的时候,千万记住前引号不能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引号不能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你知道吗,我们引号兄弟俩还是非常团结的呢!凡事我们都讲求效率,讲求分工合作。如果在一句话中,引号里面还需要引号时,外…  相似文献   

7.
左与右本是用来表示方位的,后来人们借左与右来表示某个或某些人的政治倾向和态度.右派是指政治上的保守派,而左派是政治上的激进派.左派和右派这些标记还成了革命运动内部思想意识偏向的衡量标准.我党历史上革命派内部的"左"倾表面上是非常革命和激进的,但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的冒险主义思想倾向,所以这不是一种真正的左,故而加引号.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好!我是引号,你们认识我,了解我吗?我可不像我的兄弟逗号、句号那样形单影只呀,我可是由前后两个小双胞胎兄弟组成的噢。瞧!“”这就是我———引号。别看我小,我的作用可不少。不相信?好,听我给你一一道来。一、在人物说话时要用到我例如: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二、引用别人的话或俗语、方言时要用到我比如: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三、我还用在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上例如:⒈那个“人”字形的草棚,就是列宁的卧室。⒉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你们看,我引号的作用不小吧。对了!我还会变身呢!如果引号…  相似文献   

9.
读了《语文学习》1997年第6期周成良《作文标题上该标什么号》一文后,我有不同看法,冒昧提出。我以为,在“以××为题写一篇文章”中的“××”上不应标书名号,而应标引号。其原因是:①既然其中有“为题”字样,“××”就无须加书名号了;如果加了书名号,那么书名号所表示的含义与“为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时要加引号,这是显而易见也是容易掌握的,但在具体运用时,却往往很难把握相关的标点符号的运用。一、“说”的位置不同导致标点产生相应的变化老师在教授引号的用法时,一开始举的例子往往是某人说,后面说的话上要加引号,说的后面加冒号,这是很简单的。但是在见多了以后,渐渐地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例1:“你们今天到哪儿去了?”妈妈说,“到现在作业还没有完成。”例2:“我们已经把作业都做好了。”小明和小刚说。在这两句话中,前一个说后加逗号,后一个说后加句号都与平时所认为的后加冒号的用法不同,是…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有位学生说,书上有两处印漏了后半边引号。同学们也随声应和。我原想这个问题在讲课时不讲的,既然学生提出来了,就只得顺水推舟了。我问:“你们知道引号的用法吗?”同学们都说表示引用的部分用上引号。我要求学生把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通读一遍,看这三段是不是连续引用的部分?过了一会儿,原来发现“印漏了后半边引号”的那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三段话是  相似文献   

12.
先看一道试题:选出标点错误的一项。A.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B.“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啦?”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D.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要选出正确的答案,首先要了族马解引号前后的标点及其位置,即弄清引号前是逗号,还是冒号,引号内的句末标点位置应该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我们知道,引号除特殊用法外,主要功能是表引用。具体处理引文内外的标点及位置,须遵循三个原则:一、如果引用部分是完整的句子,且是“独立运用”,引文…  相似文献   

13.
新订《语文》高一册231页对“位在廉颇之右”的“右”字作注说:“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而高四册279页对“虚左”的“左”又注说:“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同一部教材,对“左”与“右”的注释近乎自相抵牾:右,是上位,左,也是上位,到底哪是上位?给学子以迷惘。  相似文献   

14.
吴海法同志:来信敬悉,所提问题,简答如下: 一、“天下最难走的路”为当时流行语,暗指赴陕北(延安)之路;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边区四周通道设置了无数的特务机构,绑架赴延安的青年。这句话既为当时流行语,特有所指,故加引号。教科书编者不明情况,去掉引号,是不对的。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者选取此文,又加删改,事先都没有同我商量;我根本不知选用此文。今读来信,始知之。可是我亦懒得找教科书来核对,究竟删了那些字句。  相似文献   

15.
正生:老师,"这个案子的‘罪犯’呢"一句中的"罪犯",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师:你连标点符号都注意到了,真是细心人!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引号的用法。(生交流、补充,完善对引号的一般用法的理解。)师:很好。再思考一下"罪犯"加引号的表达作用。生:我认为是表示突出强调。上文介绍完赫留金的伤情,作者用"这个案子的‘罪犯’呢"一句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和辨别引号用法,简述如下: 一、根据引号内的句子的句式、语法作分析推测。可判断出引用类的。这类题目最直观、最平常的一种是直接引述部分,稍难一些的是所引的文言句、古代诗歌、名人名言等,转述中的内容只是为了某一种需要,而含意不改变。如:①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其解”的味道。②于是,我得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③祖父替我讲解“北溟有鱼其名为鲲……”④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这四句话所用引号都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的,都可归为此类。 二、根据引号内的内容,看有无引号时语气有无变化,语意有无变化。如果不用引号时,此内容含意无变化,而整个语境的着重点不明显了.即语气减弱.这时.此引号用法  相似文献   

17.
左手     
文章凸显“合作”主旨,不是将倒数第二自然段“左端碗,右夹菜;左按纸,右写字;左压弦,右拨键”展开写——那是大路货的写法,而是构建“父母”同“我”关于“用左手与否”的矛盾——情节独特。“我为左手鸣不平”,而左手指出“我的‘鸣不平’成了多余”——有戏剧性。前后两个“鸣不平”——从展开矛盾到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党内存在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提出了许多光辉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必须反“左”反右;反“左”反右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反“左”反右更要戒“左”戒右。在新时期,我们要不“左”不右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9.
五彩的日记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台灯前的我又兴致勃勃地翻阅着学生们的日记。那一本本包着精美书皮的日记,似一片片五彩的贝壳,在我尤其喜欢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享受这份独特的静谧。翻开一本粉红色书皮的日记,里面这样写道:说起我的家乡,河水清澈见底,绿树成荫。但我家乡的路好瘦啊……这是一个名叫季菲的小女孩在介绍家乡时的开场白。多么有趣的拟人说法,我很快在“瘦”字上加了个前引号、后引号,并快乐地写上:“原来你家门前的路很窄,你的说法真逗人!”并画上了一个笑脸简笔画,表示我对这个开场白的欣赏。多么幽默的小姑娘。嘿!一本“白皮书”,封面上…  相似文献   

20.
看了这个题目,你可能会以为我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吧。那可注意到“战友”上加了引号吗?我所说的战友呀,其实是我的老爸! 老爸三十几岁,是个十分普通的人。但是他非常幽默,还常常在“总司令”妈妈面前为我这个小兵说情,所以他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战友”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