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海峰 《知识窗》2014,(22):34-34
在诗词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音、画、字结合的特点,教师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诗词的文本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诗词的声韵、意境和情感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三方面着手,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是语文课本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华美德的语言载体,是语言艺术高度锤炼的结晶,教学中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诗韵美,想象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词的情境美,感悟诗词的主旨,升华为品行的导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进诗词进校园工作,努力推进诗词教育与学校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调查本校学生学习诗词的现状,力图改革课堂教学,构想了诗词诵读教学的四个步骤:初读、范读、精读、美读。并以《将进酒》为例,具体描述了每步骤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朱慧琴 《科教文汇》2010,(35):81-81
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分解式教学,过分强调对诗词的思想内涵进行政治性分析,忽视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内在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诗词的特征,在学生自主体验下进行审美教育,潜移默化中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6.
陈万平 《科教文汇》2009,(5):106-106
古代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学习古代诗词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古诗词的教法值得探索。“寻美”应贯穿古诗词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何婷 《科学大众》2016,(4):67+120
在众多的古典文学经典中,古诗词以其音韵美、意境美而当首推。通过品读赏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拟从发现"音律美"、"炼字美"、"内蕴美"、"创作美"、"故事美"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融合,本文主要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渗入语文的古诗词、故事以及短文阅读等,不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语言美和生命之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克分发扬想象力。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厚实语言文化素养,享受传统美德熏陶。《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11.
张欣然 《百科知识》2021,(21):62-6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特殊的格律和句法韵律的特点,更决定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我国诗词翻译以许渊冲先生的成就为最大.许教授以其杰出的诗词译文作品和深厚的理论研究,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倡导的"三美"初见于鲁迅的《自文字至文章》.在鲁迅的"诵习一字,故其所函"的三美释义中,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原则得益于其在中国古诗词翻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三美理论"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唐诗中意象、韵律以及情感的传递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以诗译诗,以韵译韵"的美学主张下,诗词翻译应突出诗意的"意境美"、神韵的"情感美"以及音韵的"节奏美".而"形象美"将汉语的平仄、韵脚孕育于英文的扬抑、音韵之间,体现了"诗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的形似".  相似文献   

12.
曾羽仙 《科教文汇》2009,(14):108-108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借助诗词的意境美实施美育,借助人物形象美实施美育,借助语音美实施美育,借助教态美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3.
陈丽清 《内江科技》2007,28(9):183-183
音乐是人类灵魂最美丽的天籁,文学是这种天籁之音杰出的霓裳,应该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引入音乐.通过巧设音乐引入课题,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放声演唱,感受诗词曲调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配乐朗诵,表达情感,体会语言音乐之美;沐浴音乐,让学生心灵在放飞中文思泉涌.  相似文献   

14.
试从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音乐对培养学生诗歌理解感悟能力的促进作用。诗词教学中运用音乐能够使学生进入意境,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音乐融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如美 《科教文汇》2009,(3):116-116
试从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音乐对培养学生诗歌理解感悟能力的促进作用。诗词教学中运用音乐能够使学生进入意境,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音乐融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是文质兼优、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为我们展现了一片美妙的天地,都是闪光的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净化。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门高雅古典的语言艺术,叠词是富含音乐性、形象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现象。由于叠词构成的特殊性及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如何有效将汉语诗歌叠词译为英文成为诗歌翻译的难题。但实践表明,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诗歌叠词是可译的。本文将根据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结合汉语诗词实例《声声慢》三种译本,探讨汉语诗词中叠词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以实现诗歌翻译的音美、形美、意美"三美合一"。  相似文献   

18.
许俊芳 《科教文汇》2009,(22):104-104
在当今过分强调实用技术的社会,古典诗词的教育地位和作用日益淡化,尤其是对于职专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能力、丰富人生智慧,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对职专院校的古典诗词教育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教育理念是"根植幼教,育人为本"。为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引入中华诗词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就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大亮点。中华诗词文化在教育中有着"燃情、塑美、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必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性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教事业,同时也起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饱含着深厚博大的人文精神。在大学语文的讲授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博闻强识,反复吟诵,让学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品读诗词,深刻体味古典诗词的精髓。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有关诗词鉴赏的网络通识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