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玉雪 《科学中国人》2014,(3S):156-156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要深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渗透,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3.
写景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多的篇目。景,是作者着重描写的对象,但决不仅仅停留在所描写的景物上,"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这类课文的重点。如何把握这类课文的"情",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看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4.
成欣 《百科知识》2021,(21):64-65
通过比较大陆《语文》和台湾《国文》两版教材共有的具体课文——苏轼的古代辞赋《赤壁赋》、徐志摩的现代诗歌《再别康桥》助读系统的不同点,发现《国文》教材更加细致,插图数量、类别也更多,附录知识更充实丰富.这些都是大陆《语文》教材编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充满童趣的课文,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这种情感是通过亲和自然的语言文字缓缓传递给我们的,这类课文是需要好好地读,美美地读,才能读出融在文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外教育正逐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一些国外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马浩岚编译的《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是目前中国大陆系统引进的第一套西方中学语文教材.这套语文教材一经引入就在国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美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图文结合是北师大语文教材的最大特征,基本上每一篇课文都会有相应的插图。这些直观、形象的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非文字性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是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的课文较多,包含着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类课文的教学,除了"听说读写"一类的语言能力训练外",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受到不少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美文,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在课文中都有体现。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体味到意境的优美、构思的巧妙、技巧的精湛、形象的生动,从而感染其情趣、净化其心灵、升华其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  相似文献   

11.
唐仕利 《科教文汇》2009,(29):114-115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既有其主观必要性,又有其客观可能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基本策略有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合理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设定的情感境界,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等。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普遍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对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兴味索然。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电影、电视、报刊等现代信息,拓展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资源,补充有用又有趣的教学内容,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大都重视精读课文教学,从字、词、语句、段落到文章思想,分析细致入微。但是对于教材编排的略读课文,很可能潦草处理,泛泛而过。笔者通过教学《祖父的园子》、《刷子李》两篇略读课文,深深的感受到,略读课文才是学生展示阅读理解能力的舞台,因为没有多少条条框框,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们反而可以自由发挥,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学生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4)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但是由于语文本身的特性,语文课程改革并不顺利。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尤其是我们现在课程中,传统文学比例持续下降。不仅降低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语文这门科目的健康发展。因此语文学习中我们要积极扩展语文课本的文学性,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已经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和普遍追求的目标。部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采用了"宽泛的人文主题+明确的语文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目的是将语文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谈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教学是重要的内容。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就都配有插图,对每一篇课文的都形象表达,做到了图文并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插图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深化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本论文研究小学语文课采用插图教学方法的作用,提出插图教学"三部曲"的落实策略。  相似文献   

17.
袁宾亭 《科教文汇》2007,(4X):67-67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以往我们常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形式:1.解析词句。2.理解诗意。3.感受诗情。这种教学结构较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孙元菁 《知识窗》2013,(6):55-55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语文课程较大地增加了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难度大.长达6页的《我与地坛》必须在两个课时内完成,而鲁迅的《祝福》更是长达16页.这些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寻求一个科学解读长篇课文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置核心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解构长篇课文.因为核心问题是贯穿长篇课文的关键.围绕核心问题解读文本.能使学生踏上一条轻松的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是各门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课,是基础的基础。可以说不学好语文,就无法学好其他科目。所以,语文科和语文老师历来最受重视,居各科之首。语文教材的编写、修订当然也就不可等闲视之,选编什么,不选编什么,以及选编课文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实现。随着秋季新学期的开学,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部分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20.
朱丹  应婧文 《知识窗》2014,(2):33-33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材努力遵循学科规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课后习题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习题泛泛而论,缺乏指导;虽然提倡平等交流、个性化阅读,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话语霸权现象;对语文知识重视的程度不够,习题的设置未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习题仍然很难跳出课文本身,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对文体的基本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语文课后〉--j题的编写观念仍需更新。语文教材建设尚在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