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虚拟教学团队这种特殊的团队组织形式,借鉴心理契约理论,对广播电视大学虚拟教学团队的维护和运行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心理契约、针对知识型员工个人特点和虚拟团队组织特点的激励模型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高校辅导员一般具有较高学历、较强个人素质和自我实现需求,其工作自主性强,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他们这些特质与企业知识型员工极其吻合,大量研究表明,知识型员工容易产生心理契约违背。同时,由于高校人事体制改革、校内分配体系调整等原因,容易使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辅导员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引发心理契约违背。辅导员心理契约违背所引起的不良工作行为和态度,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何预防和干预高校辅导员心理契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性、富于变化的知识型工作将成为新经济的主要工作形式,而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命运。因此,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心理契约的建立将加大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4.
员工忠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企业实现绩效目标和稳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现实中造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不协调。文章从研究心理契约与员工忠诚度间的关系入手,对如何提高员工忠诚度提出几点建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理论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兴的管理理论.本文从心理契约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心理契约的特点及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管理中心理契约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知识型员工和组织心理契约的缔结过程是双方对于自己承诺责任履行的博弈过程。在一次博弈情形下,双方追求的是短期的利益而非长期的合作,难以形成稳定的心理契约关系。在重复博弈下,知识型员工和组织双方追求的是长期合作利益和双方利益的均衡,从而促成双方共同的策略选择必然是高度履行自己的责任,即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结果的形成,也即积极的心理契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学者关于知识型员工管理与开发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当前我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评价与管理、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心理契约等方面加以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对知识型员工管理与开发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用心理契约最新理论来探讨如何与知识员工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使其成为使其成为吸引、激励和留住知识型员工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员工的忠诚度下降,企业组织和员工心理契约不匹配是主要原因。本文以心理契约是员工对组织责任的期望和理解这一狭义内涵为立足点,从心理契约是一种认知的本质特征出发,探讨心理契约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提出通过管理员工的认知,构建合理心理契约,达成提高员工忠诚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吸引、挽留和激励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组织认同是个体与组织保持一致并归属于组织的一种认知,通过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认同将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减少企业因知识型员工流失而造成的损失。根据目前知识型员工管理现状,文章以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为切入点,归纳知识型员工高专业认同而低组织认同的特殊性,分析造成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特殊性的知识型员工个性特征、工作特征和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的有效途径,旨在指导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中的心理契约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劳动契约应包括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两个构面,并且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和劳动力日益多元化,心理契约对员工的态度、行为和绩效具有愈来愈决定性的影响。在新的组织环境下,必须与员工进行“心”的链接,关注劳动关系中心理契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保持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动态均衡,以促使企业与员工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心理契约的涵义及其特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雇主和员工之间的生态系统不是一纸契约就能完全包含的。例如,环境、组织和个体的动态变化,雇佣关系就不可能全部通过契约来加以明确规定。然而,企业和员工却常常能找到决策的依据,并且常常具有相互可预测的特点,如同有一纸契约在加以规范,这就是心理契约。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E.H.Schein对心理契约下的定义是:企业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个员工都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因为他们相信组织能够实现他们的期望。与雇佣合同这类经济性契约不同的是,心理契约一般具有隐含的、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员工对自身权益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到其心理契约并未得到履行或充分履行,导致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现象的发生,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挑战。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与员工达成并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只有通过心理契约才能较好地稳定师资队伍.心理契约是一个变化发展、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独立学院教师心理契约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院员工以知识型为主,他们的心理期望比较高。心理契约提供了了解和认识雇佣关系以及员工、组织相互责任的独特视角。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内隐性、非正式的特点。中医院要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营造和谐的医院文化;结合医院战略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健全沟通机制;维护心理契约的公平;做好员工招聘期间的告知义务;提供全面的岗前培训;搭建发挥员工所长的工作平台;鼓励先进员工,增强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学团队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员工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在教学团队的创建中引入心理契约概念,强调教学团队作为一种知识型的团队,在团队创建时,应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性和个性,从构建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满足团队成员的心理期望,组建高绩效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型员工的压力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压力与组织的绩效密切相关。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组织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基于知识型员工的压力管理是关系到知识型员工能否健康发展,持续为企业做贡献的主要因素。组织应分析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探讨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无形契约,它是组织能否行之有效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影响着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组织要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做到诚信至上、以人为本、有效沟通以及给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等。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与教师除了明文规定的制度契约外,还存在内隐的、不成文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具有内隐性、主观性、动态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根据心理契约的特点,对知识型员工--教师的心理契约进行具体分析,从心理契约视角构建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员工和组织之间存在着心理契约,组织介绍、处事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使员工的期望不能满足会造成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积极提出意见、开始抱怨、消极待毙、退出组织是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一般表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客观公正区别对待建立申诉机制等方面的措施是预防心理契约违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