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等活动应运而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推广普及,其价值逐渐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认同。笔者根据多年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经验,结合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展望,为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块实验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构建南京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块研究,旨在克服目前部分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系统、不全面、单一零散的问题,本文是在总结、反思、实验的基础上研究的一份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块示例,仅供同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邱伯聪 《少年体育训练》2013,(3):131-132,96
本研究对增城市派潭中学通过长期坚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行研究,探索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为中学更好地开展大课间活动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葫芦岛市四所高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调查研究,从中随机抽取6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从葫芦岛市大课间体育开展现状进行着手分析,通过对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动机、项目以及大课间的组织管理等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高中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丽莎 《精武》2013,(17):68-68,70
迄今为止,大课间体育课程模式诞生已有一段时日,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理想的。但大课间体育课程模式并未在全国得到普及和发展,究其缘由,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此文的研究,对其他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课程提供一点经验所得,帮助其拓宽思路,更好的完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李宏民 《精武》2013,(21):123-124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逐渐取代我国传统课间操(广播体操)的活动形式。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断实践和蓬勃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知晓,虽然中小学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是视力不良检出率;肥胖率继续增加。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成为了目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各地中小学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的体育课程改革,涌现出各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其中,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就是在这次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典型.通过对本案例深入考察研究,其目的在于为我国中小学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红芳 《精武》2012,(32):47-47,49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目标的具体实践。本文对影响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大课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茆长胜 《精武》2012,(11):72-73
大课间活动不属于体育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是在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活动,开发大课间活动,研究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有突出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课题以学生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构建并结合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尝试制定出评价标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全民健身作为社会化的组成部分.提出了健身运动的价值观念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为核心.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念.以体育健身运动为准绳,建设学校体育基本框架;把健身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教育中.为终身体育健身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课间(操)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阳 《体育学刊》2002,9(4):95-96
课间(操)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多是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实际效果不大。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课间(操)体育活动要加强管理、改变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早锻炼做广播操,在学生的心目中已形成定律。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早操做广播操这种单一锻炼形式。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早锻炼内容形式的改革,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系统理论与课程理论为指导,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认为2l世纪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从教育观念突破入手,着眼于课程整体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体育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无论是理论课还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技术的作用都愈发不可忽视。因此,文章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龙技术教学训练中运用的研究,旨在为传统的舞龙运动和现代的教育技术之间搭建一架和谐的桥梁,从而为舞龙运动深入高校提供可行的教学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新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通过问巷调查法以及因子分析法,对女性大学新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解,找出影响女大学生新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7大因子,分别是体育知识因子、个体客观条件因子、个体意愿因子、心理因子、体育锻炼习惯与技能因子、外部因子.设施因子,并且提出要充分重视可以控制与改善的因素,引导其发挥积极影响;注重对体育知识尤其是运动保健知识的传授,大力宣扬“健康第一”观念,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气氛。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发展体育学科分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述学科分类历史、分类学说及国内外体育学科分类研究状况,提出以体育学科特征为依据,在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发展体育学科分类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如皋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健康和健身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国富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6):88-88,90
对江苏如皋地区农村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和参加体育活动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体育锻炼、增强其体质,有助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终身体育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和习惯的6条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体育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的标准, 但是长期以来男女生体育最终成绩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面对着学生评定奖学金等等与体育课成绩相关的学生切身利益, 如何合理的制定体育考试标准, 使男女生成绩具有相对的可比较性,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 通过男女生体育成绩的比较分析, 探讨解决男女生体育课成绩的可比较性问题, 并用实例介绍用计算机方便、快速的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 男女生成绩可比较的体育考试标准的方法。并且提出动态的制定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