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国际组织中的中国籍职员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全球治理能力的发挥.为此,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战略需要,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指导相关高校有序、有效地开展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关高校也应该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做好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3.
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多边外交的主要场所,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推送对主权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法国很早就制定和实施了国际组织人才发展的相关举措,现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和维护体系。法国国民教育系统以国际组织胜任为导向提供了长期、全面而深层次的人才培养基础;法国国际公务员代表团通过信息服务、积极推送和全程支持完成了国际组织人才的输送和管理;法语和法国文化则成为联结法国籍国际组织职员的纽带和提升法国国际影响力的工具。实践表明,法国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方面已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法国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不断走向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中心的中国来说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议》,创新性地提出了"国家自主贡献"这种"自下而上"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在通往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过程中,相关方面的环境保护议题深受全球普通公众的关注,而这离不开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和推动。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当从法律政策、组织建设、公益诉讼、社会监督等方面完善国内环保非政府组织,积极地为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从而提高中国在后巴黎时代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乃大学之本,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所高校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在大学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驱动下,持续推动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是当下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贯通美国、德国、英国、苏联四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之处;基于对全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立足于清华大学现有学科和院系及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清华大学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的融通战略,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和学科布局当中,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在专业知识层面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中国经验学理化,进而融入全球知识的潮流中,从而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方案。源于美国的从“精英外语人才”到“区域问题专家”再到“全球胜任力”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关注“全球知识”为核心,中国全球治理人才专业知识培养理念与路径则另辟蹊径,注重链接地方知识与全球知识,即要求新型人才既熟悉扎根中国基层的实地发展经验,又具备全球治理的全局视野。在此时代召唤下,中国农业大学在过去十几年中探索出一条链接地方与全球的双轨实践育人新模式,这一模式源自学校一批前沿发展研究者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来”到21世纪初开始“走出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位置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主性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自觉性的生成。本文基于此案例,分析贯穿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地方-全球”双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中国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理念与路径需关照“中国实践”与“全球视野”两个面向,注重地方-全球双重知识的链接,从而逐步探索出全球南方国家贡献全球治理的积极有为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内部机构类型和工作领域来看,联合国系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特点。联合国系统通过初级专业人员项目、青年专业人员项目、语言职位竞争性考试、全球一般服务考试等途径选拔和延揽人才。近年来,联合国秘书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从机构改革、发展规划、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提高联合国系统的效率并落实问责制。当前,中国籍国际公务员在联合国系统中的比率远低于应占比率,亟需加大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力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国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江桥 《江苏高教》2022,(10):119-124
国际化人才培养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是否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一员,在教育、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文章通过对日本近年推出的全球人才培养计划、超级全球大学计划以及留学援助制度等一系列国际化人才培养政策进行分析,对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归纳,从政府、高校和教师三个方面为我国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当加快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一流全球治理人才,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文章简述全球治理人才的定义和培养目标,结合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背景,从注重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体系建设、构建学科教学体系、完善多元化日常教育体系、升级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安全稳定体系、完善队伍建设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对于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政府在国际组织人才发展上秉持一种长期导向的"螺旋"理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际组织人才螺旋发展模式,为本国公民铺就一条内外联通、螺旋上升的可持续职业发展路径.从整体来看,螺旋发展模式涵括人才孵化、派出历练、回巢哺育、晋升与联结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个阶段也都有着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工作机制.该理念及模式打破了一种单线型的职业发展路线,强调人员和知识的多向流动,更好融合了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利益."螺旋模式"在德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人员代表性近年来从"量"和"质"上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县域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组织载体,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宁海模具产业集群、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基础,与宁海县、慈溪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宁海学院和慈溪学院两大县域产业学院,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师资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政、校、企(协)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县域产业学院未来需要在转变办学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变革育人方式等方面寻求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选择。通过对国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改革支持力度是很大的,但缺乏足够的项目科研攻关团队,从而导致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较为缺乏。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建设及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最受关注的内容。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在于能否制定与出台有效激励行业企业参与的政策制度与如何有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实现路径,可由政府提供政策及制度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有基础保障及目标明确的情况下,结合相应的培养内容,采用科学有效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需求越大。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特点,文章对“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与考核方式及组织实施等进行了探索。发现“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促进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强化了学生工作实践应用能力,开启了一条创新人道教育、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新路径,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内涵更新与改革落地的有力实践,以期可以为兄弟院校国际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球教育治理-鸟瞰国际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治理已见端倪。国际组织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人力资本、倡导教育平等、发动全民教育、开展国际评估、统一大学学制、构建学习化社会等几个方面。各个国家应当关注国际组织在教育发展上的政策优先点.作为制定本国教育政策的参照,并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教育系统和政策体系,由此奠定国际教育治理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就中国高校治理结构而言,可以按照初始建设资金来源、学校运行经费来源、学校管理班子来源等三个维度切分其不同模式,还可以从人才培养导向和方式、科研与社会服务对象、政府政策支持、学生与社会认可程度、高校从业人员认可程度等方面进行对高校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创融合支持政策是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国内广泛开展“双创”和毕业生求职压力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高校普遍存在对政策理念认识不深、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建议加快专创融合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打造专创融合教育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安琪  洪明 《江苏高教》2021,(10):116-124
近年来经合组织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软治理效应愈发明显,治理内涵也实现了从"外延式"到"内涵式"的整体性跨越,因此对其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历程进行探究凸显出战略性、时代性.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治理的主要形式为"政策网络的分析范式".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组织的高等教育政策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不同时期内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法律基础、指导理论、主要政策等对成员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产生了不同且持续的影响.在概括不同时期政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出其政策发生的演进逻辑,可有的放矢地总结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方式方法,目前几种比较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双元制”、“三明治”、“合作教育”、“订单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可以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台的国家政策,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宽经费来源等来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组织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场域之一。“二战”后,日本一直把为国际组织培养和输送人才作为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日本外务省、文部科学省等机构针对国际组织人才聘用标准和流程,开展了大量研究,出台了周密的人才战略。日本高校是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一流高校,特别是入选了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高校,大多选择立足本校优势学科,通过设置特别项目或增加通识课程模块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部分专科院校则设立了专门学院或相关专业。在人才输送方面,日本政府积极利用初级专业人员派遣制度等渠道,强化宣传,优化用人政策,建立“旋转门”,取得了可观成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已成政策热点。职业教育允许部分专业率先升本的政策突显了有限理性模式下的渐进决策特点,充分运用了国家教育治理的试点机制,发挥组织变革的路径依赖作用。允许部分专业依条件申本,其一提供了高职院校间新的竞争标的,激发了普通高职院校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其二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整体高质量发展;其三是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实践来源。高职院校应抓住发展机遇,正视内部治理能力不足及申本条件不充分等问题,结合院校发展现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规避风险,积累经验,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