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翻译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谈他。郭沫若写传记的时候写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说他自己通过传记想写一个自我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自我"好像就是郭沫若思考的主线。由于他具有现代性的传记,郭沫若大概是第一个创造现代性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年初时,钱文忠来寒斋聊天,为我带来一册新书《牛顿传记五种》,他说这书很有意思,又和科学史有关,所以特地带来送我。本书收集的5种牛顿传记中,最有价值的是英国皇家工程兵退役中  相似文献   

3.
(一) 按照一般会议发言的基本模式,我应该先问大家上午好。其实,这种问候是礼节性的,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此刻,我最想问大家的却是:你们来一个月了吧,对辽宁日报这个大家庭感觉好吗?对新闻工作,初步找到感觉了吗?  相似文献   

4.
前年底我家属临时来队,事也凑巧,来队的第三天,基地宣传处要我到海军报社学习,看着疲倦的妻子和刚满3岁的儿子,我真不忍心让他们回去。等我给妻子说明情况后,她却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永军,你去学吧,俺娘俩明天就回老家,到报社学习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俺苦点累点没有啥。”听说要回去,儿子不干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坐火车人多,俺妈和我是站着来的,我不回去,不回去!”我没法回答儿子,只是紧紧地把儿子楼在怀里,眼眶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决意第二天就走。坐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儿子问我:“爸爸,咱今天上哪儿去?”…  相似文献   

5.
鹿邑县邱集乡前尹王村青年尹成启于1981年参军后,在部队爱写新闻,发表了大量报道。他父亲尹得平见儿子的文章上了报,分外高兴。他看到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新人新事,怦然心动,也对新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拿起20多年不用的笔,向儿子  相似文献   

6.
柳红 《出版参考》2009,(7):47-47
2003年以前,我应该是那种在别人眼里幸福的女人吧!丈夫是北大一个系的主任,儿子子尤聪颖可爱,那时的儿子虽然还未像后来那样出名,但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他早已是个小有名气的天才了。  相似文献   

7.
教子日记     
中午,儿子说他下午一点半去同学马龙家.我没有同意.午休起来,儿子不在,桌子上有个留言条: 老爸: 你好.我去马龙家了.我在一天天长大,我已经是十岁的人了,你必须给我一定的自由.我给人家马龙说好一点去他们家.我说过的话就要算数,不然我将会在同学中失去信用.要杀要剐由你吧.  相似文献   

8.
一句话说得人家跳,一句话说得人家笑。同是一句话,不同的说法,效果大不相同。 食品推销员马休正想以老套话“我们又生产出一些新产品”来开始他销售谈话,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样做错误的。于是,他改口说:“班尼斯特先生,如果有一笔生意能为你带来1200英镑,你感到有兴趣吗?”“我当然感兴趣了,你说吧!”  相似文献   

9.
难写的传记     
这题目是看到一位友人写的《传记漫议》一文而想出来的。文中说:“中国缺乏优秀的人物传记,更缺乏符合近代要求的传记。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令人难堪的现实”。此话我以为是对的。至少在目前,满意的传记还太少,与其他类别的文学作品比,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其实,我对此问题认识的缘起,也与这位友人有关。一个多月前,他约我写一本关于茅盾传记的书。我连忙推辞,这种工作,倘无几年充分准备,是做不了的。但他因我写过茅盾方面的论文,便执意不允,且因旧情尚好,我无奈,最后硬着头皮接受了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张乐平爱喝酒。到了晚年卧病医院,儿子张慰军去看他时,问父亲要什么。张乐平摆摆手说"给我带两只热水瓶来"。医院里自然不缺热水瓶,这是父子俩的暗语。是父亲要儿子夹带灌满酒的热水瓶进病房的意思。喝酒能让他快慰,也让他忘记烦恼。这个少年得志、青年成名、历经战乱和运动的老人累了。喝酒和绘画,这两件被他视若生命的事情,在被骤然剥夺十数年后,终于又回到他手里。但是,罹患帕金森病的他却已是进入指摇臂颤的暮年,不能举笔。唯有杜康,尚能解忧。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2.
她儿子说他带的钱不多,我就借给他200元钱记者:你看到老太太是怎么摔倒的?彭宇:2006年11月20日上午9点左右,在水西门广场站,我从83路公交车后门下车,看到站台上很多人蜂拥着朝后面跑,一个老太太跌坐在离车门约两米偏右位置的慢车道上。我事后才看清,紧跟在我乘坐的83路公交车后面,又来了一辆83路公交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朋友的孙子患病,要作较长时间的休息。孩子是很爱读书的,这朋友准备买些书给孙子读,并认为多读点名人传记于孩子有益。他自己是个学科技的,对传记著作很陌生,要我介绍一些当前写得较好的传记。老朋友了,我只能讲实话,告诉他:当前市面上流行的传记最好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东西不是趋炎附  相似文献   

14.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15.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16.
用两种视角读一部传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到一部人物传记,我总是用两种视角来读它,一是看它识人功夫的深浅,一是看它文笔的巧拙。写传记,自然要先识得人物,要把传主弄个透,如此,传记才算有了根,有了魂。传记写  相似文献   

17.
他是农民的儿子,他选择了为人民鼓与呼的职业。年仅30岁的马庆赐,在7年的新闻报道生涯中,利用手中的笔,撰写了684篇稿件,其中17篇在中央、省、地报刊获奖。南阳地委授予他优秀通讯员称号,南阳军分区给他记三等功一次,方城县评他为县劳动模范。现在他是方城县人武部新闻干事。提起他走过的路,他说: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我走向新闻写作之路的。  相似文献   

18.
翻开他稿件剪贴本和一大摞荣誉证书,我吃了一惊;在剪贴本的扉页上一行刚劲的大字更是惹人注目:“衣带渐宽终不悔”。他是谁?他就是中外闻名的太极故里──河南省温县宣传部副部长赵士军同志。1988年元月,已是正营职干部的赵士军告别绿色军营,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县委通讯组任通讯干事。这时他已年近不惑,但他不计较职务、地位,愉快地干了起来。此刻,他对通讯报道还是门外汉。怎么办?不懂就学,从学中干,于中学。白天,他深人采访,倾听群众的呼声;夜里,他用手中勤奋的笔歌颂那些使他感动的新入新事。7年来,他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9.
按照顾雏军的初步计划,如果"翻案"未成,他将到美国陪儿子读书,"可能就去当个教授养家糊口吧"顾雏军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当年的格林科尔系在2007年之后或被拍卖或者破产,顾雏军没有了能让他长袖善舞的平台。"你以为我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吗?"这位格林柯尔、科龙电器的前老板反问,"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我要赌一次"。顾雏军要赌的是,推翻三年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他的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20.
止庵编的《答客问》,封面勒口上说明:“作家张阿泉提出若干问题.谷林先生逐一作答,不妨看作这位文化老人一部别开生面的自传。”书里附录了一位专攻“传记文学”的研究生文章,又称誉“一本这样的传记出现,就是在传记文学的历史上,也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那么,《答客问》是传记了。我想大概只能算传记的“别格”吧。(本来要用一个现成词语“另类”,终于忍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