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经济区划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经济区划为政府调控国民经济活动、制定地区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也为各地方政府决策及有关企业的区域定位提供参考。经济区划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国各地区经济的普遍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府际关系包括纵向的中央与地方之间及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横向的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府际关系视角来分析区域协调机制的完善有其必要性,对于我国区域协调机制现状的分析,可以从基于纵向府际关系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基于地方政府合作的横向区域协调机制两个方面来分析,有成就也有不足。我国应该从区域协调主体多元化、区域协调机制制度化、建立激励与补偿机制以及改变对口支援方式等方面对区域协调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跨行政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多,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合作来处理.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在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合作需要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积极努力,也需要各相关方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解决行政区合作面临的困难,需要地方政府主动推进地方合作.通过地方政府之间平等的交流、协商和调解,形成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合作形成以后,可推动区域合作.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有两个优势:一是地理上的相邻便于合作,二是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较少受到主权争议、政治感情、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合作的作用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实现的。通过对宁波大学与当地企业形成的产学研合作的实证分析,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是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基于各自的偏好立场进行博奕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后发区域如何快速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和后发区域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进行着博弈,这对后发区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后发区域要摆脱不利因素的影响,需要依靠中央政府、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和后发区域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区域职业教育政策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深受经济因素、政府制度、社会结构、国际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经济因素为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地方政府财力要求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职业教育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行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责任意识关系到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效性。以政府制度为例,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监督机制是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机制因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是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体制因素;区域政策管理机构与职业教育政策管理机构是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组织因素。  相似文献   

8.
区域品牌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决定了政府在区域品牌管理和营销中不可缺位,这个角色的具体定位和行为如何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通过文献综述及“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区域品牌案例分析,研究区域品牌管理营销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提出“主导与整合”是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战略中应有的定位与角色,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品牌培植行为自上而下,政府发挥最为直接高效的主导作用。同时,政府在区域品牌管理过程中存在“领导者—整合者—监管者”的角色转变,政府的角色转变顺应产业发展周期,旨在为区域品牌与产业发展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让位于市场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社会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双方在交互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从而阻碍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之间的文化融合,影响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的协同发展。根据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在文化融合中的不同作用,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之间的文化融合主要有三种模式。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应按照互补共生型文化融合模式,构建"高校政府共导、主亚文化共生、核心文化共创"的文化融合路径,达到消解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推动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应当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目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依据共生学理论,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地方高校与企业互动提供平台,依托平台企业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以高校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以区域经济促进高校发展,实现共生发展和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11.
对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干预行为失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适度与科学。我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干预不当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优惠倾斜政策、地方政府利益短期化、干预成本太高、市场障碍等,各级政府要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调法治经济观念,找准位置,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等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政策是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测度地方性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收集我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2003—2020年颁布的涉及产业政策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文件并统计其数量,构建产业政策指数。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测度地方性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和生态化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地方性产业政策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和生态化。此外,从总体上来看,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较高的省份,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地方政府在积极推动市场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应适当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信息引导,促进地区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考察福建沿海产业带的动态分布,发现福建省主要制造业在各地的分布具有非常态性,各地区产业的形成与集聚过程有很强的内在规律性,产业在各梯度地区之间也无明显的转移特征。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要求区域产业政策应当基于地方经济环境,遵循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大力发展为本地生产服务的行业,协同各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可以提高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过度或恶性的地方政府竞争会导致产业同构等一系列不良后果,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提出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办好高职教育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只有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之间形成有效互动,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实现"与产业对接、与企业融合、与经济结合"的服务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依据地方具体情况,在定位的价值取向、职能转变以及经济体制、产业政策、管理模式和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与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科层结构中同一级别,且隶属同一个上级政府管辖的地方政府为同级地方政府。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对我国区域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级地方政府在政治体系和区域经济体系中扮演的双重角色,决定了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同时具有政绩性和公共性双重性质,并以政绩性和公共性的强弱体现为依据,划分了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三种竞争形态。  相似文献   

18.
建立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互相依赖、相互制约,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关系问题是地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率的需要。论文提出可以通过决策互询构建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育人奠定伙伴关系,通过科研合作促进伙伴关系,通过文化互助提升伙伴关系,通过转型发展稳固伙伴关系等路径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部湾区域的政府在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其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能力,而找准区域政府间的合作方向是达成合作发展的关键.以各方合作方向为策略性指导,争取区域各政府所拥有资源的支持,达成政府问的合作与服务,才能实现北部湾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