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汉时期强大的阴阳谶纬神学的影响下,许慎没有能够突破这一藩篱,表现出对阴阳谶纬神学的折中态度.但许慎对阴阳谶纬思想的吸纳,对于说解文字、推演经义的内容、诠释经籍都是颇有价值的.体现出其科学合理的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统治为了巩固君权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谶纬加以改造,使其失去了对政治的干预作用,而成为解说封建伦常的某种工具。  相似文献   

3.
兴起于西汉的谶纬之学,通过依附于官方哲学——经学获得国教神学的地位。由于儒学方士的融合,"学随术变"的思想推动,谶纬与经学相互吸收,互相利用。通过神化经典、神化孔子使谶纬与经学地位平分秋色;经学借助谶纬,迎合统治阶级对谶纬的迷信,以此来维持其现有地位。在两汉,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经学谶纬化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4.
谶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学世界观。春秋战国之前谶语就已经出现。纬依附于经,至西汉哀平时期与图谶渐以糅合,历经王莽乱汉,光武中兴,谶纬之学位列显学,盛极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变迁,谶纬学说广泛被佛教、道教所吸纳,期间六百余年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西晋张华所撰《博物志》既是博物志怪类小说的集大成者又是博物志怪类小说的终结者,其哲学思想在汉谶纬神学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下体现出天人合一、重视实践、神秘主义等倾向,成为研究魏晋哲学思潮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是宗教与封建专制融合的时代,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对秦汉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秦汉时期许多封建礼制和典章制度,都源于方术及其相关的宗教信仰.而河北地区的燕赵故地,正是神学宗教盛行的地区.以大量史实为基础,研究秦汉礼制中蕴含的神学宗教,可剖析封建礼制与宗教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两汉之际是一个喧嚣动荡的时代,经学中的一派——谶纬于思想界悄然兴起。它对圣王的神化,对圣人的神化,以及其独特的政治历史观,大大改变了先秦儒学的面貌,使汉代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两汉之际儒学的神化是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本文就其神化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在对谶纬神学种种荒诞不经之说进行反驳时,运用了独立证明间接反驳、归谬法、直接反驳以及“效验”法。在反驳的过程中,将演绎反驳和归纳反驳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反驳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9.
王充,字仲任(公元27—约97年),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是第一个公开挑战封建王朝的官方神学体系的无神论思想家,对于与谶纬相交织的封建  相似文献   

10.
谶纬是汉隋之间流行的一种神学思朝,在隋炀帝宣布废除谶纬之前,这种思潮很流行,有人写了不少带有神秘色彩的书,叫谶纬书。“谶’和“纬”的含意本不相同,按《说文》的解释:“谶,验也,从言,谶声。”“纬,织横丝也”,与“经”相对而言。由此可知,“谶”是一种神学,它的本意是应验,是一种有应验的神迷预言;“纬”是与“经相对应的书,儒家的主要经典在汉代叫经书,汉朝人用神学观点来解释儒经的书便叫纬书,比如,儒  相似文献   

11.
涂建华 《文教资料》2010,(23):101-103
尊神祭祖与敬天保民,八卦、阴阳五行和元气论,"天人合一"的观点和谶纬神学的实践,曾经积极意义上的本土哲学在时代的进程中,一步步沦为阻碍科学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枷锁。本文对此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古人对它早有正确的认识。汉代许慎在《说解宇》中写道:“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也。”“电,阴阳激耀也。”《周易》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作为八卦的取象。“立象以尽意”,震卦为雷,“震,动也”。在  相似文献   

13.
《论语谶》是汉代谶纬依附于经典的产物,其内容不仅包括对孔子的神化和对《论语》经文的神学性解释,而且包括大量的天文地理、古史、神话、符瑞和谶语,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占星术数、神怪妖异的内容,这些东西虽“颇近荒怪”,但也不是毫无价值。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风俗、迷信和社会思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荒诞不经,就予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对文字的解释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以部首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篇目中,该书对数字的解释主要从道家学说、阴阳五行、阴阳八卦学说角度进行,集中体现了许慎的哲学思想:以阴阳学说为核心,以道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阴阳八卦学说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阴阳观念有其历史渊源,它与中国古代哲学、古典美学、文学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孕育于中国宗教神学体系,又由思想家们催生,儒道的互补,使它最后成为一种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天人感应”观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交感关系,这种交感以阴阳,气,五行或鬼神为媒介,它起源于占星术,后世的星,谶纬诸家及佛、道二教都对它有所发展,我国古代神话,志怪中的天国世界,神灵系统以及妖怪幻想的形成与“天人感应”观关系极为密切,某些论,学描写也深受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汉后期出现的经学谶纬化思潮是汉代思想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现象。研究汉代思想史,不能不考察经学谶纬化的过程,今、古经学派对于谶纬的态度及其与谶纬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儒生的方士化是经学谶纬化的前提,而“学随术变”则是导致经学向谶纬化方向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吴越春秋》传奇色彩浓郁,具有“小说化”叙事特征。这与谶纬在东汉的兴盛以及赵晔今文经学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在谶纬影响下,《吴越春秋》出现了诸如感生、受命、祥瑞灾异等内容,这些内容继承谶纬之说并加以演绎虚构,神奇浪漫,颇具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受谶纬影响还表现在:虚构能力的提高,对奇幻之美的追求,对事物的细致描摹。这都使《吴越春秋》充满文学魅力。在谶纬的视野下,对《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吴越春秋》自身文学价值,有助于梳理东汉时期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分流”过程,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谶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桓谭是两汉之际的哲学家、政论家,他提出神识依靠形体而存在的唯物主义形神观,驳斥了两汉之交的谶纬神学,明确阐述政令要与世务相吻合、统一法度等政治主张,提出崇王黜霸,归于修身等古文经学的儒家观点。桓谭的政论思想是当时进步思想的一种梳理和总结,积极建议君主在国家治理和人才培养方面走上传统的道德追问道路,这种回归在当时具有客观之理性、科学之态度和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谶纬是汉代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对汉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谶纬的思想基础、童谣的起源、谶纬对汉代童谣的渗透、谶纬化的童谣对汉代政治的影响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谶纬和汉代童谣的关系,以及它对童谣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