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纽约时报》的一位总编辑阿贝·罗森塔尔说“头版呈现给读者的并非只是一些重要新闻还包括本报编辑们对重要新闻的判别能力。头版不仅是新闻而是新闻加《时报》声誉”。  相似文献   

2.
动态     
《传媒观察》2013,(4):64-64
3月27日.美国新闻博物馆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入口处东边的“今日头版”阅报栏中展示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这是人民日报头版首次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街头展示。与此同时,美国新闻博物馆内六楼展厅则展示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9月5日头版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 赵凡就任太原市机电公司副经理本报太原电记者王艾生报道:太原市物资局党委最近任命赵凡同志为太原市机电公司副经理。这一决定已经太原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太原市物资局还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给赵凡同志晋升一级工资。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这条新闻的意义,是不明了的,因为不知道赵凡同志是何许人,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今年第四期刊登了《巨型歙砚知多重?》一文,说笔者在2月2日人民日报八版所发表的《歙砚巨观》中的数据同文汇报2月7日头版所载新华社消息所说的不一致,引起读者的质疑。经编  相似文献   

5.
巧用来信报生辉侯兵“读者来信也可以上头版,作头条。”这口号在新闻改革中叫响已非一日,这样做的也有,但不多,打得响的就更少。2月份,人民日报相继在一、二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两封读者来信,版面处理引人注目,读者反响强烈。这两个头条分别是:8日头版:《一个为春...  相似文献   

6.
周庆 《传媒》2000,(6):36
读4月24日的人民日报,做了一个小统计:12个版共刊出152篇稿件和照片,其中时间明确是4月23日发生的当日新闻有13篇,占8.55%,大约能凑够一个版。 当日新闻偏少,已有一段时间。本报一位有心人做过另一种统计:1998年4月本报一、二版共发表新闻717条,其中当日、昨日新闻占27.48%。假如这27.48%中当日新闻占一半,也不过百分之十几。717条新闻中时间在10天以上、半年以内占38%,没有时间的占18%,这两项加起来达56%,超过半数,这就使人民日报在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致读者>,宣布从2010年1月起扩版至24版! 2010年1月4日,24版的<人民日报>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是<人民日报>历史上的第五次扩版,而这一次扩版距离上一次扩版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从8月12日起的整整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现场短新闻”,很受读者欢迎。这是《人民日报》进行新闻改革、版面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为各地报纸带了个好头。纵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十篇现场短新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报纸形象的体现?既然一版是这张报纸的形象所在,我们就耍精心耕耘,全力打造,把一版办出特色,办出精彩而吸引读者。一版新闻内容不仅要真,而且必须是重甍,这是办好一版的大前题。发在党报一版上的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报道,重要的消息,否则就称不上头版了。然而对一版的“要闻”,  相似文献   

10.
评论的遗憾     
打开报纸,读者看到一条好新闻,同时又看到为这篇新闻写的评论,既有新知,又有新悟。那是一种享受。略举几例:人民日报1983年9月28日第一版为郴州市有人蛮横敲重点工程的竹杠的消息配本报评论员文章《群众的背后》,11月18日在第一版为通讯《精明强干的工业指挥员——王泽普》配短评《厂长要有“将才”》,11月21日为黑龙江省养蚕专业户霍长林反映自己的困难,省长陈雷及时处理来信的消息配本报评  相似文献   

11.
一项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新闻中,最受 读者欢迎的是时事版,尤其是国际新闻。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地市晚报的国际报道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本报从创刊之初就常年聘请成立了一支评报员的队伍,给各个版面打分,国际新闻版《五洲风云》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读者欢迎。本报国际新闻版在7年多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地市级晚报的做法,即把握几个“度”。 一、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了强化地市级晚报国际新闻版在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优势,应加大投入,拓宽国际新闻供稿渠道。这种“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的现…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新年伊始,经济日报在第一版右下方,连续推出三个栏目:《各地政府新决策》、《社会(?)象》和《读者来信来电》,并分别由各栏目的主持(?)“出面致词”,讲本栏目在新的一年里的新打算,(?)读者、作者提出给以支持的要求和希望。读后给人(?)新颖、亲切和激励的感觉。就在同一时刻——元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了《新年电话第一声——本报夜班编辑在新年电话采访记》通讯,这是几位值班编辑在新年第一声钟声刚刚响  相似文献   

13.
一、版面风格及其形成的几个因素人民日报在40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特色,从版面角度看,其特有的风格也是很明显的。不少读者反映,他们在众多的中央和地方的报纸中,不需要看报头,就可以一眼辨别出哪张是人民日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人民日报的八块版里有六块是新闻版,其中重要新闻版两块,专业新闻版两块,国际新闻版两块;还有两块分别是各种专版和副刊。人们平时所讲的人民日报版面风格,又主要是由新闻版,尤其是要闻版体现出来的。因此,下面我们的探讨将以要闻版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一、版面风格及其形成的几个因素人民日报在40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特色,从版面角度看,其特有的风格也是很明显的。不少读者反映,他们在众多的中央和地方的报纸中,不需要看报头,就可以一眼辨别出哪张是人民日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人民日报的八块版里有六块是新闻版,其中重要新闻版两块,专业新闻版两块,国际新闻版两块;还有两块分别是各种专版和副刊。人们平时所讲的人民日报版面风格,又主要是由新闻版,尤其是要闻版体现出来的。因此,下面我们的探讨将以要闻版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一版头题需要什么样的稿子?”不少记者、编辑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份报纸,在我国基本上是四个版或八个版。读者最先接触的是头版,希望在头版看到重要新闻。各报编辑部一般把头版作为要闻版。头版里面,头题位置最显著,标题字号一般也此较大而醒目,新闻效果强烈。因此,头版头题历来被记者、编辑们所重视。有的老新闻工作者说,头版是一张报纸的思想水平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头题是一版的灵魂。平时,头版头题上版面也十分愼重。头题以外的稿子,组版编辑可以自行安排,而发头题的地方稿一般要白班主任推荐,或由编前会选定,再由夜班主任比较衡量当天全省(区)、全国以至全世界的要闻选择确定,最后经值班总编辑的认可,才能发排拼版。许多报纸的总编辑亲自抓头题,从选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上,一张报纸的头版应该集中了该报当天最具新闻性和吸引力的新闻,但事实上,由于要刊登大量程序性报道,往往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此,一些党报在头版专门辟出"看点"区域,刊登新闻性、可读性强的稿件,以期延长读者眼球在一版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从新闻学自身的角度看,新闻报道本身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而选择角度和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新闻价值的发挥,也影响着新闻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如:同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关于陶璐娜夺得我国第一块金牌的报道,中央两家大报分别在一版做了重点报道,但读过两则消息的导语后,给人的感觉却明显不同。 本报电 中国射手陶璐娜今天在女子气手枪比赛中,以488.2环登上冠军领奖台。这枚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杖金牌。 (《人民日报》2000年9月18日一版) 本报电 陶璐娜以390环打进决赛  相似文献   

19.
去年 10月 27日,《北京青年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本报花钱买意见》的消息,文内写道:本报花钱买意见,凡见报或有启发性的意见,本报将支付 30元至 1000元不等的信息费。以后几天,该报又在头版刊登了《本报社长总编网上恭候读者》等系列报道。消息一经刊出,便在读者群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仅在第一天的 5个小时内,该社便接到热线电话 60多个,传真网上帖子 42个。   众所周知,读者是报刊的第一生命线,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报刊市场,谁拥有众多的读者,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谁尊重读者,谁就能赢得读者。该报社“花钱买意…  相似文献   

20.
办好地方党报,必须依靠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新闻队伍,另一支是通讯员队伍,二者缺一不可。作为通讯员,分布于社会各界、各阶层,能从多方面反馈信息,提供稿件,是报社的“千里眼”、“顺风耳”。据统计,自1988年本报创刊以来,平均每年近40%的见报稿件来自通讯员。前年,本报头版近1/3的要闻出自通讯员之手,四版1/2的综合新闻是通讯员提供的。通讯员是支撑报纸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