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欧·亨利的小说叙事呈现情感与理性、真实与假定、喜剧与悲剧的三重错位,这种错位使小说与现实拉开距离形成艺术张力,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错位,而在审美维度上小说达到了智、情、意的统一。这正是"欧·亨利手法"的艺术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第七天》是余华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本文从余华在文本中叙事的荒诞与现实特征入手,认为余华构筑了荒诞的情节和叙事线索,用反讽的手法揭示出"死无葬身之地"的底层生存现实,具有客观现实内核,发出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呼喊,是一部艺术思想比较出色的作品;但是,本文对现实内核及所涉题材亦进行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大运河》的艺术创新在于它立足于现实主义,但又超越于现实主义,它的奇妙和创意就在于其艺术手段方面以浪漫、写实和梦幻相结合的艺术结构和艺术手法而从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别立新宗。作品小说既有毕肖现实的写实主义手法、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腻优美的环境描写、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也有充溢于文本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传奇色彩,更有现代主义的象征、变形、夸张、梦境、意识流、互文性、戏仿和反讽手法的大量运用,从而带来了这部长篇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曲艺是万艺之母,其中相声影响较大,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与核心元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参军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熟的滑稽戏,对相声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长于现场抓哏,戏剧情境开放,完善了包袱艺术;它善用滑稽语言,追求语言的问答趣味以制造笑料;它确立起"一捧一逗"的结构,促进了捧哏和逗哏的艺术;它孕育了"戏弄"手法,尤精于弄痴和弄酸;它将讽刺精神推向高峰,奠定了相声的艺术底色;参军戏在作品素材、艺术手法和精神气质上为相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驾是晚唐时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故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生疾苦内容;多采用比兴手法,形成其诗含蓄婉转的讽谏意味与美刺精神;其诗尤以善于描摹、刻画人物心理情态而富于情致见长;语言亦清新自然、浅近通俗而为人所称道。刘驾诗歌创作的独特成就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由此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再现是西方美术创作的传统手法,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而表现,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自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适应了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总思潮而成为创作手法的主流,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独创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立的艺术存在价值。反复叙事手法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福音书的影响,福克纳创造并使用这一手法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认识,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苏童     
鲁迅与苏童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这两位优秀的作家不论从精神上还是艺术上都有着命运般的交汇。从精神层面上看,他们在乡源意识、历史题材、女性形象上都颇为关注;从艺术层面上看,他们在细节处理、诗性氛围,以及象征手法的使用上亦有共通。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与席慕蓉思乡诗内容的相同点是:深挚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内容的不同是:思想情感抒发的指向不同;现实理性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两人思乡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是:借景抒情,意象鲜明;典雅含蓄的艺术风格;善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艺术手法的不同有三个方面:意象选取;写作手法;艺术形式。究其不同的原因,与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个性与文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许多作家借助梦幻的形式隐射现实,这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幻和象征的构思艺术。宗璞的短篇小说《蜗居》也运用梦幻象征手法,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描写了新中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正如同一场恶梦的历史。通过现实与幻觉、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的方法,不留痕迹地使梦幻和象征结为浑然一体,使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观感、直觉感。文中大量的自动写作的方法——不受意识控制状态下写作,这是超现实手法之一,体现宗璞在写作中的构思艺术。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期以来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和新写实小说的严重挑战 ,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那里被赋予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 ,左右了 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13.
周冰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2-113
《呼兰河传》具有强烈的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作品本身独有的艺术风格,它植根于中国小说美学传统基础之上,融合了对中国小说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变异。中国传统小说美学强调小说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于它的真实性,它要求作品逼真、有情、传神,而《呼兰河传》恰恰完美地满足了这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4.
周大新7部长篇小说题材不同,故事多样,叙事空间涵盖了乡村、军营、现代都市以及彼岸天堂,艺术笔触在过去、现在、未来自由驰骋。周大新始终是一位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创作深深根植于生养他的中原大地和急遽变化的现实社会。从社会发展和历史规律的高度来认识现实、把握人生,表达出对现实发言的强烈愿望和介入现实的积极努力,是周大新长篇小说一以贯之的主体格调。周大新长篇小说呈现出广博厚重的思想内涵和清醒深刻的文化忧思。  相似文献   

15.
向本贵是我国当代著名苗族作家。他的乡土小说不但忠实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注意刻画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与描写精彩感人的生活细节,而且着力于乡土特色的渲染,注意将浓郁的乡风民俗描写与民族的审美趣味融合在一起,从而呈现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6.
韦一凡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虽然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艺术化的演绎,又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十七年小说创作模式,但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上做了新的开拓创新。他的小说创作以时代性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情描绘了建国后风起云涌的社会时代变化面貌,这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已为国内学术界所瞩目。在探讨她的艺术成就的过程中,本文认为《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对张爱玲的影响是主要的,并对此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废名乡土诗化小说展现了缤纷多彩的诗化艺术世界,他以营构意境,诗化散化的文体特点,改变了抒情小说的模式,扩展了作家的审美视野,更重意境和审美,拓宽了抒情小说的文体。其叙事策略主要采用了淡化情节、营构意境,自传倾向、抒情叙事,儿童视角、情感内倾,打通文体、诗化散化等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