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研,基于对突出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加强师资建设、岗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管控学位论文的观点。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深化验证提升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基础上,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整合基础教育研究资源以及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并为深化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产学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遭遇的诸多困难并分析了原因:对实践能力的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相适应;学位论文写作沿袭学术性论文的模式;实习基地的建设得不到有关单位的支持等。为有效落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提出了相应对策:应把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界定为有理论深度的实践;努力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写作应指向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还应致力于建设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体。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其培养既不同于学术硕士,也不同于在职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核心.本文就"六环节融入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展开探究,梳理和反思这一模式,有助于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任务。针对进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队伍中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庞大应届本科毕业生群体这一背景,如何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哈尔滨师范大学探索构建的实践性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导师配备、实践能力评价及实践能力实现的质量保障管理体制建立的"五位一体"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可行性强、效果显著,具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诊断教学为主要特色的教学硕士项目的培养模式,讨论了这一模式对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启示:控制本科师范生规模,加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突出应用与实践特性;重视实践教学水平与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对其实施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归纳,进而从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制度保障、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基地保障、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运行程序三个方面展示了学校"三位一体"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环节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体现了学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成功特色,也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日制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迈入了一个追求质量的全新阶段,如何在短时间内合理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全日制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分析了高校在金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全日制金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认为教学实践能力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其专业发展特点及发展前景所倚。指出作为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实习。目前教育实习存在着时间不够充足、实习期间缺乏指导、实习鉴定考核粗略笼统、反馈沟通表达不畅等问题。认为摆脱路径依赖,改变对实习的态度;建立长效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突出反思和分享的考核评价制度等是真正发挥教育实习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中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为重视实践的教育学研究人员,但相关的硕士培养单位在对教育学专业型硕士的实践教学方式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以全日制教育学专业型硕士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经验学习圈理论的教育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提倡在教育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方案中考虑"以实践促理论,用理论哺实践"的培养方式,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教学理论,从而使教育学专业型研究生成为精于教学又擅长理论研究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案能有效提升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