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接触外部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A3):26-2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地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写",处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这种教学理念恰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要一味仅是向学生讲授作文技巧,应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广撷博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融入生活,感悟生活,有效积累写作素材呢?在此,笔者谈谈初中作文素材有效积累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写作唤醒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努力创新写作教学,更新理念,让学生关注生活,提炼生活,采  相似文献   

6.
<正>一、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生活衔接,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人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懂得生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常常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害怕写作文,而且在作文中表达虚情假意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成为很多语文老师头疼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呢?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奥秘就在于"生活",教师只有抓住"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从中汲取写作的题材,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生活走进作文课堂,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相对于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作文实在难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更真实地表达呢?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博览群书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善于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抒发真情实感。如何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0.
吴国锋 《中国教师》2009,(Z1):448-448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语文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始终没有跳出为学生写作而教学生作文的怪圈。《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必须引导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写作。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应注意对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该文作者就此问题从学做人、品生活、做作文三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落实课标精神,使习作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快乐事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活的本色,要生活化。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体验并及时抒发情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写作契机,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一、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之源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习作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秦兴怀 《现代语文》2011,(2):132-13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忘记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每次作文,将眼光盯在一个"文"字上,重技法、重形式的指导,教师一板一腔,语言车载船装,学生仍感到"无米之炊",没的写,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教师的引导之功不在作文之内,而在作文之外,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语言的"表达之源".  相似文献   

17.
李桂苹 《甘肃教育》2014,(16):104-104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低段学生对写话缺乏兴趣,经常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学生脑海中缺乏可供写话的素材,平时没有养成积累写话素材的习惯。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真情流露时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中实践、锻炼写话能力、提高写话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以生活  相似文献   

18.
吴惠娟 《海南教育》2011,(11):52-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以生活为本,方可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脱离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写作误区。显而易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恰恰诠释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用他的理论来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张忠维 《考试周刊》2014,(89):87-88
<正>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搞好英语写作呢?"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容易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把这一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呢?这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虽然新课改下某些教师在这方面做了诸多探讨,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  相似文献   

2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近年来,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感暖死亡"的地步。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要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其次要教师创设情景,激发真情。再次,要求学生写作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