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加强可移动文物修复单位的资质管理,规范可移动文物修复工作,根据《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文物局最近对近百家上报单位进行复核后.发布了首批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备案单位复核备案结果,对44家一级资质单位和51家二级资质单位履行备案程序。云南省图书馆的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得到国家文物局认定,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组织进行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重要成果之一便是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形成。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做好文物及相关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外,更应重视数据库的高效利用,让数据资源逐步走向透明与开放,实现"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逐步深化,将数据从单一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共享的知识社区。本文从陈列展览、文物鉴赏、馆际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了知识共享社区,陈述了数据资源共享为博物馆带来的多种优势,让资源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从而提升博物馆的科普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加强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如何建构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资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建立有效的元数据标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现阶段的文物元数据标准或仅针对文物的核心共性,或以某单一材质文物类别为主,难以满足革命文物的多元质地与深刻内涵。在这一背景下,以山东省珍贵革命文物数据为基础,基于艺术品描述目录(CDWA)、《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等既有博物馆藏品登录规范与文物元数据标准,建构以革命文物为主体的元数据标准,可以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藏品的保护和收藏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而针对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则是现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该文通过分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普查工作在统一文物著录标准、形成规范化的文物数字资源、规范文物保管业务流程、完善藏品各种附属信息、提供业务活动信息支撑、藏品业务研究、藏品管理安全性、文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后,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还应在三维数据采集标准制定,库房管理和藏品物联网建设,探索国家文物藏品总库的大数据分析模式等方面需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至2016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市陆续完成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科学评价了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在各地域、各行业的分布及价值状况,建立起严格的可移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体系,促进了以博物馆为主体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藏品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笔者曾任职于南京市普查办,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概念与关系的界定讨论问题 ,首要的就是概念清晰明确 ,否则懵懵懂懂 ,各持一端 ,必然无所收效 ,空费时光。为此 ,谨聚集个人观点 ,进行提炼 ,罗列出来 ,其中不乏偏颇之处 ,意在抛砖。关于文物多样性、多维性方面的界定。空间坐标 :指文物地上、地下、水中、空中 ,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位置 ,本文仅谈可移动馆藏文物。器物 :未被确定为文物的一切可移动的固体成型的人造实体物 ,是构成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品 :天然与人造物的集合体 ,包括液体、气体、植物、动物食品等都可称物品。质料 :构成文物主要的物资材料 ,种类繁多 ,笼统地可…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宏富无比的文物资源中,陶瓷类文物占有极大的比重。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可知,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154907件/套,其中按照普查统一标准登录完成的有64073178件/套,个中陶器占总数量的3.57%,瓷器占总数量的3.52%[1],仅次于钱币、古籍图书和档案文书。如此数量巨大的陶瓷类文物,如何活化与利用,充分发挥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社会民众服务,一直是文物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主数据管理中的Why,What,How和Wh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信息系统工程》2010,(7):34-34,29
主数据管理是基于业务驱动的IT技术协同管理,通过对贯穿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数据要素的管理,确定和颁布数据标准,建立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而建立企业的数据管控能力。主数据管理的需要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在全局的、系统的高度,用IT技术整合、协调业务部门的主数据管理诉求,将业务管理人员纳入到主数据的管理组织中来,从而才能保障业务连贯性和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数据驱动研究的海内外环境扫描,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国内外进展,提出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框架和服务研究生命周期的建议,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为高校与科研机构提供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推动数据驱动研究提供研究与实践参考经验。[方法/过程]调研国内外数据驱动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国内外发展情况,指出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性。通过对用户调查和QS排名前50名的大学服务的调研,总结服务需求。根据数据驱动研究范式特点和研究者需求,依据国家、国际组织、资助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数据政策要求,基于研究数据生命周期需要服务于研究生命周期,提出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框架设计。介绍北京大学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框架体系建设经验,为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框架体系建设提供建议。[结果/结论]基于需求调研设计支持学术交流全过程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框架,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应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数据服务、数据管理、数据素养、长期保存和数据政策等。在该框架下北京大学图书馆从多方面开展研究数据服务实践,为高校与科研机构建设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大数据(Big data),即海量数据,巨量数据和大资料,是指所涉及的数据规模巨大,以至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人类无法对其进行拦截、管理与处理,并组织成人类可以解读的信息[1-3].大数据环境是指技术驱动社会、数据传达信息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数据与人类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非遗的产生、发展与传承都依附于特定的文化空间,借助文化空间中有形载体的时空及属性等特征,可以构建时空数据模型来表达非遗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从整体上把握非遗的发展动态和规律,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方法/过程]在对非遗的文化空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载体类型划分和时空表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非遗文化空间的时空数据模型,并选取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人作为分析对象,建立其传承信息的时空表达模型。[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表达传承人时空信息的变化,以此建立的原型系统能动态回溯和检索传承人的时空信息,并提炼出对其发展有所影响的一些信息,有利于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元数据的开发与应用是文物数字化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随着国内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在开放信息环境下构建一套完整的元数据开放机制,来保障文物元数据的有效性、扩展性和互操作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方法/过程] 借助生命周期理论,深入分析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中文物元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各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参与的角色,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应采取的开放建设机制,并以台湾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下的MAAT案例为例,对该项目的元数据工作内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中值得借鉴的部分。[结果/结论] 借助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文物元数据制定及应用过程中的开放机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更好地保证整个运行周期中文物元数据的有效性、扩展性和互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Artworks are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societies and provide us with a unique look at cultural developments through time and space. For the best possible conservation, it is paramount to know the constituent materials, condi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he objects (e.g. painting on wood, fresco, sculpture). Such information is required not only for the surfaces of the objects, but also for the interiors; in the imaging discipline, this is known as depth imaging. Here, we introduce a new method for non-invasive depth imag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non-invasive methods when the latter cannot be used to obtain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We use ultrasonic transverse-wave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s and turn them into virtual reflection measurements. We achieve this by applying seismic interferometry with active sources. Obtaining reflection measurements by seismic interferometry allows us to apply an advanced imaging technique –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s used in seismic exploration – to produce a high-resolution depth image of an object. We apply our method to ultrasonic data recorded on a mockup of a painting on a wooden support. We validate our method by comparing our results with an image from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建构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人的信息器官功能需求及其扩展与延伸,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化信息空间来实现。探讨构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重点要充分考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引导、利益驱导与信息交流的关系。其共建共享的模式通常有垂直型、水平型和交叉型三种。未来模式的优化选择,必须遵循“柔性化”原则、制度化原则、扁平化原则和协同化原则。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on the mural paintings in the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by measuring the weight of a simulated mural block. Under open conditions, the daily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have an apparent effect on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se murals.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water exchange between atmosphere and mural, that is, there is a ±43?g?m?2 moisture absorption–desorption ‘breathing’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the tree-belt, precipitation, and extremely dry weather also have an effect on the moisture associated with a mural painting. If the cave is closed, a comparable study finds that closure can mak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nges disappear. The mural water content in this case remains stable and the harm due to water-salt deterioration is greatly reduced. Under closed conditions, artificial condensation dehumid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ave'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abilizes water activity in the mural paintings very effectively. This is a clear indication of the future steps required to protect the cave's cultural relics.  相似文献   

16.
可移动文化遗产和数字遗产均是现今兴起的事物,对两者的研究都较少,但是对可移动文化遗产下的数字遗产保护研究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两者存在隶属关系,保护理论也有天然的相通性,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实现双赢,只是其研究内容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更有待深入,如何将技术和管理融合也是实现该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档案馆正处于面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构中,其职能正处于变革中的重构阶段。因而,本文提出档案馆应匹配国家建设的档案需求而明晰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为主线的职能界定。由此,基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多重情境,档案馆职能将面向三层维度递进深化:全面守护国家信息资产的机构改革示范者、深度开发信息资源产品的文化产业引领者、协同构建信息空间的全球治理共建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空间视角对其效率进行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以2007-2016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单元,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和Markov链模型测度分析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基础上,将空间效应引入公共图书馆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估算其影响程度,并分区域、分时段讨论影响因素的分异特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因素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调整后的效率值在区域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公共图书馆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空间要素的条件下,新增馆藏购置费、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与结构、人均图书馆馆舍面积、图书馆活跃度及公平指数等内部因素均对公共图书馆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地方现代史的收集、整理和馆藏应提到较高的重视程度;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只是学校的图书信息中心,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提出将地方高校图书馆建成当地文物文献的收藏和博览中心,既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建设,又塑造高校的人文精神,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20.
邓磊 《兰台世界》2021,(3):51-53
以"档案"为关键词,以百度指数、搜狗指数、360趋势、谷歌趋势为工具,通过对搜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变异系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对档案网络信息关注度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统计,着重对关注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利用各个搜索引擎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对比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社会公众对档案及其相关事物的关注程度和需求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