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美国公立学校的代课老师。第一天在一所初中代课,早上到了学校,办公室秘书把当天的课程表给我,领我到上第一节课的教室。  相似文献   

2.
杨君艳 《成才之路》2010,(10):I0008-I000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如何上弦、定调敲响每一课的第一锤呢?  相似文献   

3.
李青 《河南教育》2004,(3):38-38
在课堂教学调研中,教研员经常遇到“重复课”。这里所说的“重复课”不是“温故知新”的复习课,而是把已经教过的课程按照第一次时的过程、方法演示一遍的“表演课”,是把旧课当作新课上的“假”课。据笔者了解,“重复课”的出现大抵有三种情况:①学校领导或教师本人认为这一节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连续听了几位教师执教《秦始皇兵马俑》一课。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比较几堂课的教学设计,哪些是真正颇有实效的呢?一、优化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此,教师们作了别具匠心的设计:设计一:教师课件出示一套秦始皇兵马俑的邮票,引发学生思考:邮票是…  相似文献   

5.
殷美芳 《成才之路》2011,(27):30-3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结束了,2010级计算机(1)班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特别是题型为选择题的一卷得分率很低,我课前喊来了课代表,要求他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对照。课上,我请同学对照答案讲原因,不清楚的我再讲。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研究课,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是刚上岗的新老师,我的第一次研究课。是上三年级科学《蚂蚁》的研究课。 下面是我经历这次研究课的心得,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即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也不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把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研究课,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是刚上岗的新老师,我的第一次研究课。是上三年级科学《蚂蚁》的研究课。 下面是我经历这次研究课的心得,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壮丽的山川”是小学五年级《地理》总论部分的第一课,按要求是上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学生进行自学,第二课时边实践边讨论边总结。第一课时自学课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分组讨论课文大意,让每人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如名山和河流,先由一个人按书上内容陈述一下,然后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不完全的地方补充得比较全面,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看的有关内容也摆出来。教师进行自学课总结时,启发大家再想一想,能不能用摆实物的方法,把我国地形的特征表示出来?有的学生马上用书包当成  相似文献   

10.
现在提到学生的成绩,老爱说“双百”。我听着总不明白:那么别的课呢?统统不算数儿?我读书的时候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把全部考试成绩加到一起,再除以总科目数儿,谁的平均分数最高,谁就是第一名,根本就没“双百”这么一说。我常常考第一。我有个优势,就是音乐、体育、美术这三门课也得满分。我的竞争对手们不大看得起这三门儿,管它们叫“玩儿课”。可是上美术课时老师把我上次画的石膏头像写生往黑板上一钉,上音乐课时老师坐在钢琴前弹起前奏,适时地喊声“孙幼军”,我就合拍地接上去,用音阶准确的童声唱起来,每逢这些时候,那位想把我从第一把…  相似文献   

11.
<正>人生有许多"第一课",不过都是一种借喻性的称谓,比如吃奶,那是每个人生下来都必须学会的第一种本领。母亲把她的乳头塞在你嘴里,然后轻轻地拍打或抚摸你,她通过这种爱抚传给你一种示意,让你吃香,吃好,但不要吮得她疼,让你和她完成一种最神圣而又最原始的奉献与索取。类似这样的第一课,大都发生在没有记忆的年龄,甚至多少带有动物的属性。只有入学后的第一课,才是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第一课,才是由混沌  相似文献   

12.
赵岳 《贵州教育》2010,(22):38-38
2010年4月,仁怀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次初中物理优质课评选活动,经过说课评选,笔者有幸上了一节物理展示课——沪科版《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强”。为了上好这堂课,我把教案和课件看了又看、试了又试,但是上完课后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地多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英语教学。这种方法使师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翻译和语法分析上,把中学英语课上成翻译加语法分析课。是否有比传统讲授法更好的课文教学方法呢?有的,问答法便是其中的一种。 以高中英语课本第二册第一课《Portrait of a Teacher》为例。首先把课文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三到第十一自然段,自第十二自然段至课文结束是第三部分,每一部分为一课时教学内容。现以第一课时为例,说明如下: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要求做到:1.记住  相似文献   

14.
一位青年教师上教研课《七颗钻石》,作为教研主任,我亲历了她磨砺这一课的整个过程,深有感触。第一次试教,这位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渗透“有爱就能创造奇迹”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5.
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是科学课,我早早来到科学室,准备好了《把固体放入水中》这一课的各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初三学生初学的一门学科。第一次上化学课,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学习的,在他们眼里化学是一门抽像的、神秘的学科。教师能不能在“绪言”课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这门课程,关系到学生今后能不能学好这门学科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把好第一关,尽最大努力把“绪言”课上好。课本上,这节内判良丰富,涉及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初步知识、我国化学发展史以及如何学习化学等内容,还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该课分两个课时。我认为第一节“绪言”课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17.
听课、看课是学习。但也成了第三只眼睛,旁观者清嘛。因经常听课、看课,放眼现今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语文课堂阅读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等。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教学,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即使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原来,很多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就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没什么好上的。第一课时无形中成了单纯的识字教学。没彩头!也有许多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很难出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上好第一堂实训课,培养学生兴趣万事开头难。实训课也如此,学生从课堂到车间,活动空间增大了,自由度增多了,个个眉开眼笑、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而这种兴奋是短暂的,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消失,教师应把学生短暂的兴奋转化为对实训课的兴趣。在第一堂实训课上把实训中的困难先提出来,使学生改变实训就是“玩”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实训也是一种艰苦的学习,让他们有心理准备,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同时让学生清楚阶段性实训目标,认识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急需各工种、各层次的技术工人,“技术工人”是一种非常光荣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一节课是 SIMON 先生来上的。他把我们带进一间教室,这个教室三面都有白板,对门的窗子下面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了好多本英语字典。教室的中间有四张小桌子拼成的大桌子,下面是那种宽宽的红色软面的椅子。SIMON 示意我们把椅子搬过来,围着黑板坐一个半圆形。这时,他把一台很古  相似文献   

20.
在观摩一位老师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这节课简约扎实的课堂设计和老师挥洒自如、进退得法的教学所叹服,但这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却让我心生疑惑:老师指名一位女生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可在学生读第一句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时,第一遍学生把鄙夷的鄙读成了四声,老师纠正了学生的发音,可是第二遍又把释放读成了释发,立即有学生指了出来,直到这名学生读到第三遍,才完全把这句话读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