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综合”不一定都是高、精、尖的题材 ,应以学生年级、基础情况 ,因地制宜 ,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得法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创新思维就是这样不断培养、逐步提高的  相似文献   

2.
“脸面”心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要利用人们的脸面心理,努力提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成效。具体方法有: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将“八荣八耻”内化为脸面的评判标准;维护个体“脸面”,提高个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这就决定着教师不仅要谙熟学生心理,自己也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以己昏昏”,不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要重视“活动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运用能力,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自助与助人,同时要引导学生交流分享,促进学生情感内化与升华。教师运用团体动力,营造信任、安全、互助、和谐的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互动生成式”的课堂。根据课堂实践教学经验,我们探索出了“引—论—用—思”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抓住学生心理,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教学要贴近现实,抓住学生的心;要“意新理透”,深入学生的心;要客观辩正,理顺学生的心;要高屋建瓴,开阔学生的心;要语言生动得体,打动学生的心;要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网住”学生的心。只有如此,才能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总评:在小学教育中,如何从心育的角度入手,疏导、陶冶、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节课探讨的是关于“快乐”的话题。“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心理感觉,属于心理范畴,这就要用“心育”的方式加以解决。本活动课设计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以活动为主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情表露”,达到“坦率交流、浓浓分享”的课堂效果。为了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有时会使用代币奖励、小组竞赛等外部强化的方式。外部强化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是否能够激起学生的“真情表露”呢?也许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9.
苟悫  王建 《四川教育》2007,(2):93-94
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从相识开始。这种相识,彼此要消除陌生感,建立起相互交往的心理需求和相互接纳的情怀,体现为一种精神的敞开。要让学生走近教师,和教师“面对面”、“零距离”,对教师产生情感依恋,和教师“交心”;教师也要放下架子和学生结为“同伴”,走进学生心间,快乐着他们的快乐,痛苦着他们的痛苦,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站在教师的角度引导,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你的教育才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孙文明 《教师》2013,(31):43-43
新课程标准指出:“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与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翻看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会发现其中“活动课”的安排,有独立成篇幅的,也有渗透其中的。初中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如何让初中政治活动课“活”起来,“动”起来,对于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5,(29):14-15
曾在某报刊中读到这样一则故事: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着着说:“你好,你是推销菜刀吧?我正需要一把。”说着把男人让进屋,接着说:“你的样子很像我过去的一位朋友,看到你真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要茶?”歹徒腼腆起来,结巴着说:?“谢谢!”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刀,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一思想政治“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一节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看待金钱”的教育。围绕这一主题,本节活动课通过以下步骤展开。 [导入]展示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对上节课“货币的产生”作简短回顾。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历史长卷:远古的贝币、秦汉的铸币、唐代的  相似文献   

13.
本根据师范生课程设置,提出物理“活动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活动课”的内容要具体、适当,充分体现实践性原则;“活动课”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倡导“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对其心理的负担往往忽视。学生每天要在课堂上坐六、七个小时,还有早晚自习等,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枯燥无味,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必然极重,对学习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活动课本质上是积极人格教育,应该把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其价值取向。可以基于“小五”人格结构构建积极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框架。积极心理活动课的五因素框架为:积极性,宜人性,情绪性,责任性,开放性。积极人格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三种:在社会活动中增进积极体验,在经历各种生活情境时学会积极赋义,在个体的发展中培养良好自尊。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对此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把写作比之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有人认为万般皆不是,惟我“味”最苦——写作如同慢慢地“挤牙膏”;当然也有学生“知”写作、“好”写作、“乐”写作。其中区别之大,确实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辅导教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辅导时,不仅要“目中有课”,而且要做到“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18.
李庆菊 《学苑教育》2012,(14):77-77
地理学科是我们生活的工具,学生要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预习时要“心动”,课堂中要“行动”,复习时要“联动”。  相似文献   

19.
一、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有名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培智数学活动课进行再研究,提出了培智数学活动课“让学”的主张,并提出如下观点:正确评估学生,“让学”有据;耐心等待学生,“让学”有时;有效提问学生,“让学”有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让学”有终的“让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