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是认识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比,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认识对象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认识对象的认识,纠正原有的错误概念或错误理解。在新课程学科教学中,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认知方法。当然,在数学教学中电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周晴文 《江西教育》2001,(12):20-20
类比法教师在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叫类比法。类比法根据对比事物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两种。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征。例如,亚马逊河与刚果河的比较,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比较,都具有这种性质。同类异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例如,欧洲气候与非洲气候的比较,我国新疆西北两盆地的比较,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借比法有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科学抽象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例谈建三江农管局二道河农场中学校张树谦科学抽象法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以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现象做出统一的科学说明,这就是科学抽象。事物只有经过抽象,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物质的本质及其...  相似文献   

4.
韩尚 《成才之路》2013,(3):53-54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对比法,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分相近事物,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对一些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计算,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加深理解,便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姚建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27-28,9
比较法,就是对比各个事物或现象,以揭示它们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7.
戢运斌 《考试周刊》2012,(18):144-145
"对比"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正确运用对比法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比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田双秀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揭示事物规律的一个重要方法。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了程度对比、正反对比、成败对比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程度对比法程度对比是发现同类事物差异的方法。比如,为...  相似文献   

9.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的过程能使人们清晰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便于应用于物理知识.如速度、惯性、压强、比热容等概念,均是对比法引出的,现就对比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谈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教学离不开对比,对比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在思想上对各个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他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对比可以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记忆单词有一定的难度,记忆英语单词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学实践证明,有些英语单词具有相似或相对的特征,记忆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事物,比记忆不相联系的事物的效果要好很多。由此可以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12.
对比是用以确定客观事物与现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对比,才有鉴别,通过对比才能认识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属性。纵观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教材,不难发现编者采用对比编排的教学内容随处可见。对比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对比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对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科学和数学教学是一种“读”的教学,过于注重通过阅读直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调查对象,没有观察现象,没有设计实验,没有收集数据,也没有观点讨论,学生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相反地,他们仅仅是“读”了科学,因为他们所读的书本描述的是他们不熟悉的事物或他们不关心的事物。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在开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即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进行对比,进而找出其中差异与相同之处的学习方法。地理比较法包含诸多比较方式,如图形对比法、概念对比法、同类对比法等。下面,本文以这三种对比法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求同比较法、求异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教学中要正确运用比较法,必须注意事物间要有可比性,要有相同的比较前提和科学的比较标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成群 《化学教与学》2011,(11):18-19,40
对比法是准确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对比法.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分相近事物.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使已学知识更加深刻而牢固,使学生获取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使零散的知识集成与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点、线、面、体的一体化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新旧知识的平稳有效过渡、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中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这也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对比法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思维方法。所谓对比,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增大反差,使学生在对比之中弄清一些模糊、难懂的问题,进而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或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一、对比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作用1. 工程力学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法(1) 纵向比较。人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己掌握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从初中物理课上已获得的一些力学知识与《工程力学》所讲授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因此可将这两种知识进行…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把多种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以便确定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相同、相似或相异的一种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比较”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比较中分析,在比较中概括,在比较中拓展;让学生在新旧比较、正反比较、正确和错误的比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局性,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确定对象与现象之间的差别,比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得更顺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突出差异,把握本质为目的的对比思维…  相似文献   

20.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的过程能使人们清晰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客观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通过对比,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性.而且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