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如熤,清代官吏,嘉道年间,他坐镇南山、治理汉中,为官陕西20余年。在此期间,他在平定汉中白莲教事件与"棚民"事件过程中建立了卓著的功绩。严如熤一生著述颇丰,但今人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官吏、地主阶级经世派的身份上,对其著作的研究仅集中在少数作品上。本文试图对严如熤其人及其著作的研究情况做一梳理,对未来的研究做一展望,以期推动此项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严如熤之所以能够彪炳史册,名垂千古,与其求学于湖湘文化的中心长沙岳麓书院密切相关。严如熤在岳麓书院的最大收获是对经世致用思想的认同与提倡。严如熤离开岳麓书院之后,不论是于明山书院从事讲席之职,还是作为地方行政长管对敷文、汉中书院的教学或管理,都深受岳麓书院教学模式、教育思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严如熤《汉台咏史》包含一百一十六首咏史诗,对这些咏史诗进行分类整理,探讨严如熤对众多历史人物的褒贬,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严如熤“以民为本、推崇仁政、重视人才”的儒家思想倾向。另外,《汉台咏史》中的咏史诗歌咏人物众多、视野开阔、选材得当、见解独特、用典精巧,是清代中叶咏史诗坛上的重要成果。对严如熤《汉台咏史》进行研究,不仅是对严如熤及其作品研究的丰富与完善,从长远看,亦对满清一代历史、政治、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清代官吏严如熤被誉为“道咸经世派的先驱”“田野派学者”“地理学家”等.严氏于嘉道年间,为官陕西20余年,道光皇帝“每论疆吏才,必首及之”.今读严如熤的史论文,观其品评古人、古事,从中可窥探并总结他的臣道思想,即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整纪纲、修法度、调燮阴阳”、“知理财、善理财”、向统治者推荐人才.第一项是后三项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后三项是严如熤对辅佐之臣职责的要求,亦是他本人从政的标尺.严如熤的臣道思想对古今从政者均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澍和严如熤都是"湘系经世派"的重要成员,对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都有过重要的贡献。陶、严两家是世交,陶澍、严如熤不仅十分友好,联系密切,而且都能勤政恤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他们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舆地经世,他们的《蜀輶日记》、《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等著作,不仅是当时经世实学的楷模,对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严如熤《苏亭集》里有一组《野望》诗,组诗创作于乾隆五十年湖南大旱期间。这些诗歌或对旱灾的实况展开描写,抒发对灾民的同情,对苍天的扣问,或对民众不知蓄积加以批评,或怀念历史上"便宜"的循吏,暗示对时任官吏的不满,或抒发身为一介寒儒无力挽救饥民于灾难之中的无奈,而这些均是严如熤赤子情怀的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7.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巫鬼遗风。汉中地区的民俗和信仰,对于宗教文化和民俗地理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滇川黔三省在地理区位上毗邻,边界地带错综相嵌,其交界地区“素称难治”,历史上经常出现“三管三不管”。到了清代,为了交通的畅通、西南物资的东运、矿业的开发、西南边疆的稳定,政府对滇川黔交界地区加大了统治的力度,进行强制性的“改土归流”,然后重新调整交界地区的行政建制,使该地区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自成智出车厢峡"是明末农民战争中,尤其是李自成生平事业中极重要的一件事。但车厢峡在兴安州什么地方,历来众说纷纭。通过检阅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肯定了清代学者严如关于车厢峡在陕西兴安州安康县(今安康市汉滨区)西北王莽山与牛山间的上下团山和上下松树坝一带(即今八一水库以北的傅家河峡谷地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严如,字炳文.号乐园,湖南溆涌入。他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其著述方面。其第一部有影响的著作是《苗防备览》,是为了对付苗民起义的。而最有影响的著作,则是《三省边防备览》,所谓“三省”,系指四川、陕西、湖北。此外,还有《三省山内风土杂识》、《汉南续修郡志》、《洋防辑要》、《屯防书》等经世著述。嘉道时期,内有川陕白莲教起义、苗民起义等,外有句Z、夷”的骚扰,乾隆时海内升平的景象成为旧事,清王朝内外都处于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形下,为统治者安通边海著文以资鉴,便成不少文人选择的道路。严如在孩提时便有大志,…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教育是汉中地区基础教育中最薄弱、最落后的部分。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来汉中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经济、社会因素,提出了加快汉中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之一,以至形成文字学史上专门的“说文学”。“说文学”以清代为最盛,同清代相比,明代对《说文》的研究则显得异常萧务,故这段时期的说文学往往被学界所忽视。本文从时代学风、版刻情况、研究情况、传承发展几个方面时明代说文学大体状况作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3.
词起于唐五代,盛于宋,经历元明的式微,至清代又呈现出一种兴盛开阔的气象,为词史上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近二三十年来,清词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尤其大型的文献整理著作《全清词》的出版,使清词研究更加趋于繁荣.有关理论研究的著作层出不穷,如张宏生教授主编的《清词研究丛书》,视角开阔,既有宏观的审视,又有具体而微的深入挖掘,涉及选本考论、词人群体流派研究等各个层面.清代词人词集的整理成果,目前已有不少优秀著作出版,如张草纫先生的《纳兰词笺注》,刘勇刚教授的《水云楼诗词笺注》等.但对于“晚清四大家”王鹏运、况周颐、朱疆村、郑文焯等人的词集,目前学界仍缺乏全面深度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清代出现了两部专论《诗经》的诗话著作,一是王夫之的《诗译》,一是陈仅的《诗诵》。王夫之的《诗译》颇受学界关注,而陈仅的《诗诵》却为学界忽略,无人对之进行整理和研究。本文主要对该书的《诗经》学特点及成就进行总体揭示和评价,以期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有关清代米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米价的动态及其因素考察、米价的市场整合等方面。学者们通过对清代米价的研究,从不同的侧面解剖了清代社会,大大丰富了清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具有时域上和方法上的特色,同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汉中和安康地区位于秦岭南部,是陕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古就是人类的生息、繁衍地区,也是社会文明的较早地区之一。关于这两个地区的部族、民族与社会历史,多青研究,本文侧重就其在先秦两汉时期自然环境的变迁状况作一探讨,并阐述自然环境变迁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一、先秦时期汉中与安康自然环境的变迁《-】!B石器时代陕西地区的历史,始于蓝田猿人为代表的年代,即距今115万年前。陕南之汉中、安康的历史则始于以“洛南人”为代表的年代,即距今约100至刀万年前。约距今对万年以前,秦岭还比较低,未形成阻隔汉水与…  相似文献   

17.
清人诗话多摘录写景佳句的现象较为突出,但学界关注尚有不足。文章结合历代诗话、清代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文史互证,尝试阐释此现象。研究发现:清诗话多摘录写景佳句既是诗坛审美习惯的反映,更与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相当关联。对诗话类著作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清代自康熙末年起,逐渐形成了专注于文字、音韵、训诂,稽古而不问今,以考据为时尚的学术风气。王船山的《楚辞通释》虽然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原则和方法,但文字训诂只是揭示义理的手段,往往十分简略,著作的重心在于文意阐发和文本精神的揭示,表现出了"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这一特色与弥漫于清代学界的考据之风抵牾不合,故其虽造诣颇高,但在清代难以获得与其学术成就相当的学术地位,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史料档案运用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广大学者更加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近发现的一千余件清代浙东地区有关产权交易的契约文书对进一步研究清代浙东土地变迁、基层社会控制以及产权交易方式都有重要价值.文书内容反映出清末浙东地区的土地演进、产权交易方式、一田二主乃至一田多主现象都有明显特色,一田多主成为清末浙东土地制度的主流.而文书中所反映的"契约"与"合同"的关系以及"客田"出现的时间等也有助于纠正目前学界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