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源于美国的"机器人记者"的应用和推广,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和讨论。讨论的话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如"记者的饭碗会被机器抢走吗"、"新闻院校培养记者的模式是否应该因此作出变革"等等。互联网媒体勃兴之后的20多年来,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争议就没有间断过,机器人记者的出现再次触及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正当传统媒体记者因新媒体的出现而面临丢饭碗之际,又冒出个"机器人记者"来与记者抢饭碗。"机器人记者"不仅可以坐在电视主播台上播新闻念稿子,还可以"写"稿子与记者抢新闻,在不远的将来竟然还可以当编辑选新闻并指示记者做新闻,这令做了几十年记者的"老记"及"老编"们情何以堪?  相似文献   

3.
对于专业记者来说,“抢通讯员的饭碗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日臻完善,传媒行业以此为契机,尝试以技术创新促进新闻传媒领域的进步与突破,"机器人记者"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当下,"机器人记者"是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领域最具创新的尝试,它的应用不仅让新闻报道方式更加便捷化和智能化,也实现了新闻业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诉求。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以"机器人记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溯源"机器人记者"产生的背景,分析其运作原理、流程及特点,以及其发展背景对"机器人记者"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梳理,进而分析"机器人记者"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机器人记者"在新闻生产领域的运用,只是媒介技术的革新,仍然无法替代人类记者成为新闻生产的绝对主体,最后,从技术层面提出了"机器人记者"当前发展的局限与困境——机器人新闻内容去故事化隐患,视角固定难以写出"焦点新闻",生产模板化导致新闻同质缺深度。未来的写作机器人将会注重语法积累,实现逻辑推算到语义模仿;进行算法升级,实现信息发布到深度报道;促进人机合作,实现单向运作到互帮互助。相信本文对"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流程、特点、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将对智能技术与媒体行业紧密结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对记者采访,个别"惹事"的单位或企业往往"文武兼施"。"文"的:动用多方面关系说情,到媒体单位公关,通过新闻主管部门向下施压甚至直接使用金钱贿赂记者;"武"的:阻挠记者采访,抢设备,打记者,扣记者……如此种种,使新闻记者在采访舆论监督新闻时,难度越来越大。笔者作为一位摄影记者,由于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拍摄,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记者抢新闻的行动不是也不应是一种短期的、无组织、无计划的行为,记者抢新闻关系到媒体的形象和具体的利益,因此记者抢新闻的行动应是媒体设计的一部分,是客观而真实可操作的内容。媒体要宏观上把握记者抢新闻的行动计划,就应遵循以下的宗旨和原则。1.宗旨: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新闻的独特新颖  相似文献   

7.
“她”记者 在南京乐富来广场闲逛,忽遇老友兜兜,神情委顿,一脸凄惶。兜兜是某媒体的体育“名记”,不到世界杯抓新闻,跑到乐富来干嘛?一问,原来是被新来的美女记者抢了饭碗。该MM不仅成功杀进国足核心层,而且能写会抢,把世界杯特刊搞得  相似文献   

8.
当人工智能成为新闻生产的一个关键词,以机器人新闻为代表的算法新闻逐步成为重构新闻生产的重要力量。从既有新闻实践来看,机器人新闻生产已表现出消融传统新闻生产边界的潜质,关于"记者将被淘汰"的现实迷思由此受到更多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讨论。本研究通过考察机器人新闻的变革,通过对其相对于传统新闻生产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阐释,进一步商榷机器人新闻在未来可能形成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  相似文献   

10.
记者要写出优秀新闻作品.很大程度取决于题材。有些好题材需要记者慧眼识宝.抓住机遇去“挖”、去“抢”。我在采访实践中.就碰到这样两件事。  相似文献   

11.
叶韦明 《中国出版》2016,(10):16-20
以时间和机构为线索,简要梳理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现状,概述其原理,分析机器人新闻与记者新闻的区别;随后将机器人新闻生产置于"宏观-微观、新闻-公众"的四象限坐标轴中,分析其对相关行动者(记者、读者、新闻机构、社会)的不同影响;最后从媒介社会史的视角提出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讲究时效性。记者、通讯员千方百计、千辛万苦“抢”回来的新闻,编辑当然应该及时地编发。否则,那“抢”的努力岂不打了水漂儿?  相似文献   

13.
胡蓉 《新闻实践》2008,(8):48-49
媒体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打了一场漂亮仗,立了大功。但面对满目疮痍的灾难现场,某些记者抢新闻时所提出的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大灾有大爱"的整体氛围不相协调——"敬礼娃娃"小郎铮被迫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媒体千篇一律的提问,因舆论的过度关注出现了心理障碍;面对匆忙逃难的人群,记者经常是随便截住某位灾  相似文献   

14.
李冰 《新闻前哨》2003,(3):23-24
“快、抢、前”的概念最早是由上海足球教练徐根宝提出的,在他看来,只要球员能够达到这三项要求,就会“永远领先别人一步”,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也许是一种巧合,“快、抢、前”这个本来属于足球技术范畴内的要求,在足球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竟然也成为决定一名足球记者称职与否的标准。在记者从事足球新闻报道的几年时间里,也深深体会到“快、抢、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指责记者"越位"的事时常听到。譬如,人家司法部门正对一个案子审理,这边记者就"抢"了新闻;又譬如,某件事,人家职能部门未予过问久拖不决引起民怨,记者"抢"着去"协调"了解决了。如此等等。这是越位吗?我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手头有个现成的例子。天府早报经济新闻部记者张伟,化名何敏,孤身闯入四川新都县大丰镇铁路村一个"黑心棉"加工窝点72小时,体验"现代包身工"生活,白天与毒棉絮相拥而眠,晚上连续工作13个小时,吃的是剩菜馊饭,被老板及其手下严密监视,到同行记者们及执法人员前往"解救"时,已是一脸呆滞,目光…  相似文献   

16.
深圳卫视《年代秀》栏目早些时候播出的一档节目中,主持人抛出一道抢答题:"且听下回分解"用得最少的评书艺人是A、单田芳,B、刘兰芳,C、田连元。正确答案为"A、单田芳"。应邀到节目现场的单田芳,简洁回答了"用得少"之缘由:陈词滥调,观众厌烦!倘若,将该道抢答题稍作变换:"据了解"用得最少的新闻人是A、老手,B、新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2012,(4):34
编者按:报道2012年全国两会的境内媒体将近250家,境内外媒体记者人数超过3000。年年两会"新闻战",也是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综合能力的"竞技场",而且从记者抢新闻的火爆场景还不难看出好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新闻同质化的日益严重,使人们对独家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独家新闻的创作又由传统意义上的抢时间变成了现在的抢角度。如今的独家新闻更需要记者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现象背后的事实,所以记者的素质无疑成为独家新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新闻同质化的日益严重,使人们对独家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独家新闻的创作又由传统意义上的抢时间变成了现在的抢角度。如今的独家新闻更需要记者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现象背后的事实,所以记者的专业素质无疑成为独家新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新闻机器     
《青年记者》2016,(6):8
写稿机器人、主持机器人、传感器、无人机、虚拟现实技术、可穿戴设备等新科技,正在逐步应用于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古人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也要借助于各种工具以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如今新的采访工具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