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邮政发行的系列邮票已经成为集邮爱好者竞相珍藏的宠儿,每年邮票的发行计划都会有大量的选题,涉及各类系列。2018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在经历了数个猜想版后终于公之于众,系列邮票依然是大众关注的重点。2018年中国邮政出其不意,开创了"中国剪纸""丝绸之路文物""中国古代科学家及著作""清正廉洁"等系列邮票,重拾"当代美术作品"系列邮票,引发诸多热议。中国邮政的系列邮票选题点多面广,  相似文献   

2.
洪忠基 《集邮博览》2015,(1):104-105
"邮票价目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集邮活动复苏后,邮票购买走向市场化的阶段性产物。它应中国邮票总公司指令性的邮票价格的调整而诞生,又因市场化邮市的建立、发展、暴涨、成熟而终结。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建国以后的三十多年间,始终都按面值出售(不包括小全张),从未提价,直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邮票总公司鉴于邮票"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具有文物和艺术品的性质","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8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一套,并在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首发仪式,“正义的凯歌”专题邮票展览也同时在邮票博物馆开幕。这次邮展通过邮票、邮品、邮票设计原图和文物反  相似文献   

4.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5.
在外国发行的有关中国题材邮票中,有一类与中国建交××周年而发行的邮票。这些邮票反映了建交双方的历史、文化、政治、建筑、文物等方面的内容,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也反映出中国外交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不可多得的方寸精品,值得集邮者收藏。  相似文献   

6.
国家邮政局计划于2000年3月7日发行《龙(文物)》邮票一套6枚。该套邮票选取不同时期文物中龙的形象作为主图,其中有一件堪称国宝级文物,这就是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龙”(图1)。  相似文献   

7.
在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展上,中国邮票博物馆展出了30个框精心制作的展品。同时还设专柜展示了珍贵文物《大清国邮政邮票设计图稿册》的内页一件,此件文物的展出定会引起了诸多资深集邮家们的青睐。《大清国邮政邮票设计图稿册》是邮票博物馆所  相似文献   

8.
中国邮票博物馆是汇集我国邮票及相关文献的收藏、研究、交流、展示于一身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收藏了清代、民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邮票资料和相关档案,新中国成立后邮资票品的原图、原版、样票及发行档案和相关文献。另外,还保存了中国与万国邮政联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换的邮票。馆藏总量30多万种,上亿枚邮票,其中包括大量的珍品和文物。  相似文献   

9.
八木 《集邮博览》2008,(3):12-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博物馆正以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服务于社会,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走进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通过精选的邮政文物、遴选的邮票、经典的邮票原图以及珍罕的镇馆之宝,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邮政文化中绵延不绝的人文情怀。步入三层展厅,这里展示的是中国邮政历史。与电报、电话相比,邮政在  相似文献   

10.
兰郡王 《上海集邮》2007,(11):13-13
国家邮政局邮政文史中心归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后,将所属中国邮票博物馆与原邮电博物馆的邮政部分合并,成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址在北京东城区贡院西街6号D座的邮政综合楼内(东单邮电局,100005),拥有4层共75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600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和近万件邮政文物、200多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十二生肖中,虎象征力量、热情和勇敢。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属虎的名人、“大咖”不计其数,其中有些历史人物也出现在了新中国邮票上。在此,我就以人物出生时间为序,展现邮票上属虎的中国名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出生于78年,为农历戊寅年。1955年,我国发行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第1枚为“张衡像”,以胶雕套印工艺表现了著名画家蒋兆和创作的张衡侧身像(图1)。  相似文献   

12.
孙琪 《集邮博览》2013,(2):52-53
2012年8月1日,我国邮政发行2012-19《丝绸之路》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一枚,分别为"千年帝京"、"大漠雄关"、"神秘故国"、"西域胜景"和"交流"(图1)。这是我国首次发行《丝绸之路》邮票。该套邮票精选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段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和文物景致,着重强调了约4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在这套邮票上,"大漠雄关"票面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我国邮票发行部门曾连续发行了五组"伟大的祖国"特种邮票,这也是新中国首次尝试发行系列邮票。其中第五组"古代文物"邮票从筹印到正式发行历时将近三年,期间邮票图案上文物的取舍几次更换。究其原因,有因文物本身价值或代表性不足而被舍弃的,也有因当时所处的历史或社会原因而未能登台亮相的。其中"达摩像·明代陶瓷"就因其"特殊身份"而未能入选方寸之地。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4,(8):176-177
"生肖大王"陈绍华陈绍华先生,当代中国最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之一,也是当代中国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展现中国精神的设计大师,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太平鸟、和平鸽等形象均出自其手,设计风格独具个性。1995年他设计了第一套邮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从此开始与邮票结缘。  相似文献   

15.
本期导读     
《集邮博览》2008,(3):4-4
P12走进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成百上千件文物、仿真微缩的模型、丰富翔实的图片、精美惟肖的景观……邮政展厅将这些元素有机组合,展现了数千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邮驿邮政发展历史。一件件展品无声述说着一段段故事,将观者带入历史长河之中,使观者体味到邮政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感受到邮政这一  相似文献   

16.
读者园地     
《望江亭》木刻插图作者是黄德修 刘国俊读者来信:山东孙丰俊同志在本刊总2125页认为拙著《新中国邮票分类简说》所述纪50-3《望江亭》木刻插图作者黄德珍应订正为黄德修。经查对,这一意见是正确的。拙著《中国文物邮票欣赏》第179页也应作相应的订正。  相似文献   

17.
张健 《集邮博览》2010,(1):56-58
一座博物馆可以说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通过它所收藏的对象——文物记录历史;邮票涉及社会、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同样是记录历史,博物馆用实物来表现,邮票用文字和图案将它浓缩于方寸之地;邮票是博物馆所藏内容之一,博物馆的文物又构成了邮票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2,(6):7-7
50年代末我曾设计了一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邮票,60年代中又为中国登山运动员登上珠穆朗玛峰,设计了一套新的体育邮票。不过不是以纪念邮票发行,而是作为特种邮票发行《中国登山运动》邮票。当时中国登山运动员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全国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介绍登山运动,介绍这次中国体育辉煌创举。发行邮票不是为纪念这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而是为介绍中国登山运动。一套5枚邮票有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我国境内其它几座山峰,因而作为特种邮票发行。邮票发行需要一。  相似文献   

19.
吕维邦 《集邮博览》2010,(12):16-17
中国解放区邮票是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发行的邮票总称。记述、研究中国解放区邮票的收藏与流传,在中国集邮界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史、邮票史和集邮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黄山 《上海集邮》2008,(10):26-27
很多人不喜欢美国邮票,原因是美国的历史太短,不像中国邮票上有丰富的历史题材和珍贵的古代文物,也不像欧洲邮票有灿烂的古典艺术和精美的现代绘画。但,我觉得至少美国的航空邮票很值得收藏与研究。上两期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第一套航空邮票、最贵的“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图航空邮票,这期再介绍一些美国航空邮票,并从中了解美国的航空和航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