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司汤达笔下的于连是“心理力学”的典型。于连内心存在雄心和野心两种力量的冲突。事业上 ,野心促使他不择手段向上爬 ,而雄心最终将他的精神升华为英雄。情感上 ,雄心和野心吸引了两位杰出的女性。他性格力的强大 ,受到所有人的“关注” ,达到整体力量的平衡 ,而《红与黑》为达到力的效果 ,采取了纵向单轨的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作为《红与黑》前奏曲的《阿尔芒斯》,描写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预告的是一次革命的发生。小说通过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被法国大革命所打败的贵族阶级残余势力在复辟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描写十分突出。对没落贵族阶级的揭露和批判所产生的强烈震撼力,以及对男女主人公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的出色描写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使《阿尔芒斯》成为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应忽视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坛,菲茨杰拉德占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乐时代”(Jazz Age)的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最享有盛名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后期作品《夜色温柔》,展示了“爵士乐时代”纸醉金迷的表象下“美国梦”的虚无缥缈和不堪一击。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主人公杰伊·盖茨比迷恋上了富家女黛西,并把追求她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当他拥有了金钱,自以为已经跻身于上流社会、有机会圆这个爱情美梦之时,却被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所吞噬,落得个梦醉人亡的悲惨结局。《夜色温柔》的主人公迪克是一名医生,娶了富裕的女精神病人尼科尔为妻。这场婚姻交易使迪克表面上进入了上流社会,却从未真正使他成为一分子。他日渐沉沦,未老先衰。他与女明星萝丝玛丽的无结果的感情纠葛使妻子对他的依赖越来越少,心智日益健全,终于投入他人怀抱。菲茨杰拉德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等作品展现了美国特定时期内“迷惘的一代”的迷惘生活,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美国梦”的最后幻灭。  相似文献   

4.
李静 《职大学报》2012,(3):35-37,54
方方的情爱小说以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生活的坚守和反叛。展现了她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女主人公们在经历了生存困境和对爱情的失望后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种抗争精神,但得到的却是悲剧性的结局。方方通过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蕴藏其中的深沉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5.
苏雪林长篇小说<棘心>的女主人公杜醒秋折射着作者自己的心态.杜醒秋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新潮女性,其爱情悲剧的祸首元凶是母女之间的情爱.正是这温柔的陷阱,造成了女主人公紫色(份痕累累)的心.  相似文献   

6.
《伤逝》是鲁迅先生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反映男女爱情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在于其主人公子君、涓生的爱情生活及其艺术价值,更重要的在于这篇小说创作的时代意义与丰富的思想内涵。整个小说的情节都在展示着一种人的矛盾性心理与矛盾行为,然而却又与小说创作时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性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刘庆邦的长篇力作《红煤》旨在挖掘中国现实国情下的人性,在此意义上与法国名著《红与黑》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作品在叙述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也极易让读者产生联想。宋长玉和于连的成长过程既显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又有各自时代影响的痕迹,而更加主要的还是两者性格上的本质差异——他们看似相近的人生历程,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明确的政治倾向。“正如他的诗歌作品所表明的那样,杜甫是一个不惜牺牲自我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歌充满爱国的热诫,他的喜怒哀乐和国家命运的盛衰起伏相呼应,不论穷达都兼善天下。  相似文献   

9.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10.
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作家写的两部异时、异地的爱情故事的小说,却有着完全相通的寓意。作品中的“红字”和“荆棘鸟”都寓有宗教禁欲与爱情追求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和意蕴。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主要根源在于天国之爱对尘世之爱的不相容。与哈姆莱特的著名论断相反,在这两部作品中,“脆弱”的名字是男人,“刚强”的名字却是女人。两位男主人公面临的是圣职人员的声誉、地位与爱情的两难选择;两位女主人公面对的则是双重阻力:教会的严酷教规和情人的虚荣、懦弱,她们在同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要付出比男人更大的代价,作出更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1.
老舍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一生的遭遇都充满着悲剧性。笔者认为,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一出时代悲剧,同时又与他自甘堕落的性格以及畸形婚姻所形成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复仇女神》讲述了美国犹太裔巴基·坎托与脊髓灰质炎疾病和随之而来的诸多苦难相抗争的故事.以邱紫华的悲剧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小说主人公巴基·坎托与悲剧命运、民族苦难和悲惨爱情抗争的历程,不仅能够较全面地展现主人公巴基的悲剧抗争精神,达到深刻揭示小说主旨的目的,而且能够拓宽该作品的研究视角,丰富对该作品的...  相似文献   

14.
在唐人小说的诸类题材中,爱情类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除故事情节的哀婉动人,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小说在行文当中所展现出的性爱文化。此类作品善于将性爱描写作为烘托主人公爱情氛围的手段,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妓楼文化和士子风流息息相关。性爱描写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还寄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唐人爱情小说中性爱文化的探析是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小说《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黛玉两次葬花的情节中,小说微妙地展示了宝黛爱情心理的发展;通过《葬花吟》进一步刻画了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花喻人,用象征手法预示了大观园女儿最终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鲐人最深的印象就它的无所不在的悲凉感。不管个别的艺术细节如何热闹,整个主题都指向悲观,造成一种曲终人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式的苍凉。而这种苍凉的基调主要来源于没落家庭、残缺的爱情生活经历以及给作者带来的心理与情感伤痛,动乱的时代与毁灭一切的战争更加剧了作者凄凉的人生体验。因此。她无论写人叙事。都渗透着空虚与苍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古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西厢记》与《红楼梦》都歌颂了男女间纯真专一的爱情,批判了门第观念。但由于作品产生的背景及时代不同,所表现的程度又不尽相同,《红楼梦》较之《西厢记》,其爱情主题更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又来了,爱情》是多丽丝·莱辛晚年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女主人公萨拉·德拉姆在人生的暮年遭遇与几位年轻男性的爱情风波,其间的变化微妙复杂,注定是悲剧性结局。所谓爱情处于先验肯定与经验否定的悖论之中,爱情因此是一种乌托邦。由此透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两性悖论,进而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悖论,显现女性日常生活的现代悲剧。  相似文献   

19.
王保忠作为当下晋军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以其短篇小说而颇负盛名。他的小说从人物形象多样性的塑造和乡村主人公精神的变化两方面入手,对现代乡村社会进行了充分展现,深刻揭示人类温暖与欲望糅合的复杂情感,运用巧妙的构思和流畅的叙述,描写确切真实的底层生活,体现当下的时代变化,坚持执着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在《呼啸山庄》中,应用人物性格两极组合的手法,分析主人公希克厉,凯瑟琳,林顿之间爱情悲剧的内在原由,以及人性在扭曲社会也随之发生折裂,扭曲和毁灭的客观道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由此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美好人生的渴望和爱情的执着,无论希克厉的性格是善是恶,凯瑟琳的性格是倔强和懦弱,还是林顿的性格是坚贞和脆弱,艾米莉手下的这出爱情悲剧都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