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特有的"民族唱法"是表现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生活习惯的声乐演唱形式,有强烈的民族个性,而且语言淳朴、形式生动。这使得民族声乐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但是,近年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和传承却是不容乐观,演唱方法也急需创新。但是,目前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高校民族声乐演唱的教育创新,是民族声乐工作者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就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创新教学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高师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声乐演唱和教学能力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传授演唱方法和技巧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教师综合能力"的早期培养,使学生在提高演唱水平的同时,尽早接受教师专业素质的训练。其中包括树立审美观和鉴赏力、培养官能听觉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下我国声乐教学"技术至上"、"重技轻艺"、"重声轻情"、"演唱技术等同声乐艺术"的观念,结合声乐教学实践,对我国声乐教学进行反思,提出了在不动摇科学化声乐教学基础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声乐教学艺术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尽快走出声乐纯技术教学的误区,寻觅我国声乐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规格的要求,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优化教学环节,以"以人为本、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多能一专、复合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系统论、协同论"为理论基础,以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专选教学模式和策略运用为切入点,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专选教学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训练"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操作策略,使4个培养方面协同、渗透和融合,达到"4×1/4≥1"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的教学作为目前重要的声乐教学方法之一,以其科学性与系统性在专业声乐教学中广泛受到运用。音乐剧的演唱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比较贴近现代人的生活。笔者通过对萨拉.布莱曼演唱的几首音乐剧作品及流行歌曲演唱的具体分析以及目前声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论述了萨拉.布莱曼的音乐剧将演唱风格融入美声演唱的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美声唱法的兴趣以及对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艺术音乐在现代审美中遭遇的尴尬,同样显现在专业声乐艺术与教学领域中。面对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倾斜,保持专业自律成为专业声乐人的职业操守;面对多元文化的生态性与包容性,专业声乐艺术与教学在固守与开放中摸索构建着多元并行、和谐共生的现代格局。然而,在这种乐观的期许之外,透露出一种专业不"专"的隐忧,即高雅艺术舞台上的专业演唱与象牙塔中的专业声乐教学对文化消费、审美市场的主动或被动"妥协"——以消减自身的专业自律品格为代价。这便是专业声乐艺术与教学的现代境遇。  相似文献   

7.
周敏 《美育学刊》2020,11(1):23-29
"咽音"作为一种声乐歌唱的技巧,起源于古代意大利。歌唱家们为了发展歌唱能力,不断地在声乐实践中对"咽音"的技巧进行摸索,并且以口传心教的方式使其流传至今。恰到好处地使用这种嗓音训练方法,可以丰富歌者的声音色彩,使声乐作品更具有表现力,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以声乐教育家林俊卿"咽音"歌唱理论的内涵为基础,对其理论的创新价值进行思考,可总结出"咽音"练声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8.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合唱教学因其特有的实践性和研讨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而具有实践性强、参与面广、综合性突出等优势。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声乐知识,以获得演唱状态能力和解决声音技术问题为目的,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声音控制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利用合唱教学特有的优势,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试验和实践,可以弥补传统声乐教学方式的劣势和不足,对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理状态是由众多的心理因素组成的,包括人的感觉和情绪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声乐事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心理因素始终贯穿在声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在歌唱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歌唱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信息化时代思政教育"碎片化"的不足,依据协同论哲学思想有关原理,总结思政协同教育经验,通过协同规划、协同管理、协同教育、协同保障等举措,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获得科学基础,扩大整体合力,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是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而民族声乐教学又是我们声乐教育中最为庞大的教学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高师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地位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强调的技能技巧做以刍议,以望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的重视及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大都较多注重发声技巧和歌曲演唱方面的训练,而往往忽视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如何把声乐技巧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们声乐教学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歌唱的咬字、吐字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是完美表达歌曲思想感情,完整表现声乐艺术的基础,其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歌唱者的演唱效果.通过划分字头、字颈、字腹、字尾,运用关闭咬字,注意字、音、气的结合等,并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歌唱的咬字、吐字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把学生演唱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声乐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状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从声乐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声乐教材的选择、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活动、改革声乐考试方法等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于声乐演唱学习者而言,良好的视唱练耳练习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二)有助于培养声乐演唱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三)有助于丰富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多声部演唱思维。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在视唱练耳学习方面应注意听觉感知理性化、视唱练习规范化,以及融入多元音乐文化。将视唱练耳回归音乐本质,突出音乐的歌唱性,可真正提高学习者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丰富学习者的心理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6.
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声乐作品创作与器乐作品创作两大类.声乐作品中的独唱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演唱作品时所表达的情绪来感染、影响欣赏者而成为声乐表现形式.演唱者所获得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动人肺腑、令人难忘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高度,究其成因及发展的流变史,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和声乐教学都是一项有益的重要工作。根据建国后声乐艺术风格的流变特点,可将其约划分为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繁荣阶段。其各个时期的风格各具特色,表现在演唱方法、声乐曲目、歌唱家代表。纵观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其风格流变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轨迹,表现为:声乐曲目从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音调逐渐发展为具有特色的创作曲目;演唱方法逐渐摆脱喉咙挤、气息浅、声音尖亮、音高偏低等特点,向气息深、音域宽、音色厚、音调高等特点发展;歌唱者从单一的民间唱法逐渐向现代的多面性演唱能力方向发展,以及歌手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能为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声乐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并随着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更新进化,形成了其特有的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的演唱方式,多为歌颂祖国题材。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与方法可以作为中国民族声乐丰富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本文试做借鉴尝试,并对京韵大鼓与民族声乐的引用借鉴关系作进一步探讨,深入了解京韵大鼓及其与民族声乐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声乐课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教学能力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开展对师资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面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集体课的授课方式,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课外延伸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优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