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教学生命意义的审视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纷繁复杂的教学改革、莫衷一是的教学研究不太关注教学自身,而教学自身便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的本体。教师和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个体,其生命意义的彰显与自我认同关乎教学质量。教学作为师生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命意蕴。然而当前非生命化教学中的诸种弊端,如唯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取向,使原本具有丰富生命意蕴的大学教学丢失了师生的生命意义。在审视大学教学生命意义失落根源的基础上,试图建构一种生命化教学观。探究一些概念和观念。以期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追问大学教学的生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纷繁复杂的教学改革、莫衷一是的教学研究不太关注教学自身,而教学自身便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的本体.且教师和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个体,其生命意义的彰显与自我认同关乎教学质量.教学作为师生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命意蕴.然而当前非生命化教学中的诸种弊端如唯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取向,使原本具有丰富生命意蕴的大学教学丢失了师生的生命意义.本文在反思生命意义失落根源的基础上,试图倡导一种生命化教学观,传递一些概念和观念,以期带来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学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师生共同促成课本知识的生成,教师的生命态度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有温度的语文老师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情怀去感发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以生活世界为根基,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的知识,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师生、生生之间多向和谐交往,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生命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实现完整教与学的过程.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6.
有效教学悬置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本体,湮没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阻滞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关系,必须重构其生命向度。有效教学应着眼于教师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确证教师的生命自我,涵养教师的教学智慧;应着手于学生生命意义的自由绽放,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应着力于师生生命关系的共生融合,构建视域融合的生命关系,构筑互利共生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7.
生命意识在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初中阶段是学生从童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初中语文教材作为沟通教师与学生知识、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通过语文课堂中的的启发讲解、师生对话、习作练习、语文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生命教育贯穿其中,必能逐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使其形成自己独到的情感体悟,树立起对自身生命正视、对他人生命尊重和对自然社会思索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课堂教学弊病的批判日益深入,一种要求构建生命化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生命化教学强调主体性、交往性以及动态生成性等,更好地体现了教学作为复杂系统的特性以及引导学生生命成长的核心旨趣。生命化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在于,生命化教学以生活世界为教学基点、以生命体验为教学手段、以生命整体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对话、培育兴趣化学习,以及重视思维训练等都是有效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生命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  相似文献   

10.
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追寻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情感和兴趣的满足,同时生命化教育也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感悟生命意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数学教育生命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得到焕发,师生生命在数学课堂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教师走近学生”是教师熟知但非真知的教育现象,其丰富的教育意蕴和育人价值未能全面彰显。运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对中小学师生“教师走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具有照看、关心、“看见”、承认、激活、引导、对话、亲密、劝诫、警醒的教育意义,而学生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则意味着紧张、尴尬、恐惧、抗拒、肯定、悦纳、陪伴、安全、伤害、痛苦的教育意义。“教师走近学生”蕴含的教育意蕴反映了教育鲜明的生命性、身体性、空间性和情感性。为此,学校教育应树立身体主体的教育观,解放师生的身体;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唤醒教师的空间意识,培育教师的空间素养。  相似文献   

13.
生命道德: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生命道德,是教师将"生命"作为处理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主要是学生)的关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它主要包含关爱生命和追求生命意义两层含义。师生自然生命的丧失和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迷失现象对教师的生命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命道德理应成为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维度。为此,教师必须增强生命意识,提升生命地位;回归生命化教育,提高生命质量;追寻生命意义,彰显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师生每天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究知识、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对他们个体生命质量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生命课堂就是把课堂看作师生人生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一段有意义的人生经历:"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生命课堂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生命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应该闪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宋丹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5):122-124
文学课教学是一门生命化的教学艺术,文学课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场所.因此,教师、学生与作者的关系应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生命与生命之照面的关系.教师在讲读作品时,应引导学生融进作品,体验生命;进而联系现实,启发生命.  相似文献   

18.
感动生命教学就是让师生在课堂中,由于课堂内容及其活动使自我生命受到深深的震撼,在某个方面受到教益启发的生命发展过程。影响课堂感动生命的因素有: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的自我呈现及形成教学共鸣等。要使课堂感动生命,必须做到:转变观念、确立感动生命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打磨语言、具有脱口秀,让学生精彩,形成教学共鸣等。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是课堂感动生命产生的基础,师生精彩的生活是源泉,丰富的教学智慧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教育是生命的对话、灵魂的观照。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师生对话意识缺乏、生命主体离场、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对话教学的实效。本文依据生命化教育与对话教学的逻辑意蕴,探讨重塑科学的教育观,彰显双主体话语权的民主与平等、尊重个体生命主体地位、重构课堂教学理念和生命对话情境、建构生命学习共同体等路径,旨在促进课堂对话教学何以可能有效,并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