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国家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26名中国国家赛艇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结果显示:与美国选手相比,我国选手的体脂百分比较高,观察某个训练阶段赛艇选手的身体成分,可以为分析力量训练的效果和控制体质量的合理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不仅可以反映营养状况,而且对评定训练水平和控制理想体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认为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从事不同专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体脂百分比(F)和去脂体重(LBM)不同.本文通过对速度滑冰两个项目(大、小跑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状况的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选手做对比,从中找出规律,研究身体成分和运动成绩的关系,为评定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供有益的信息,供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我省部分重竞技项目运动员体脂的调查,结果发现,我省重竞技项目运动员的去脂体重明显低于我国同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脂百分比明显高于我国同项目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武汉大学大学生运动员、普通大学生、外国留学生的体脂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女学生的体脂百分比明显地高于男学生。本校男女大生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都低于普通大学生,且有显著差异(P<0.05)。本校大学生男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明显低于日本和欧美留学生,且有很显著差异(P<0.01)女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略低于日本和欧美留学生,无显著差异(P>0.05)。日本男女留学生的体脂百分比与欧美留学生相近。本校男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明显低于日本和欧美留学生,有很显著差异(P<0.01);女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高于日本和政美留学生,但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围青春期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间最佳曲线模型;探索围青春期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在增龄过程中的消长规律.方法:以2011年1-12月体质检测中心1 878名(男:940名;女:938名)8~16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试其身高、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及去脂体重,计算其BMI.对其BMI和体脂百分比进行曲线拟合,并根据AIC值和R确定BMI对体脂百分比的最佳模型;根据不同年龄段BMI和体脂百分比年度增量值探讨BMI和体脂百分比增龄消长规律.结果:1)一至六次曲线中仅直线、二次曲线及三次曲线的AIC值和R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72.547、0.807;867.597、0.812;863.937、0.815.2)围青春期女生体脂百分比增量峰值分别出现于8~9岁和13~14岁,谷值出现于9~10岁;BMI增量峰值出现于10~11岁,14~15岁;谷值出现于12~13岁.男生体脂百分比增量峰值出现于9~10岁,11~12岁,14~15岁;谷值出现于10~11岁,13~14岁;BMI增量峰值出现于9~10岁,12~13岁,14~15岁,谷值出现于10~11岁,15~16岁.结论:1)三次曲线被证实为拟合围青春期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协同变化关系的最优模型;2)受性激素非匀速分泌影响,男孩体脂百分比与BMI增龄特点类似,呈现“三峰两谷”特点,女孩体脂百分比与BMI增龄均呈现“两谷一峰”特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身体成份对于运动员的选材及评价训练水平,营养状况和控制身体的组成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从事不同专项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和去脂体重不同.因此,研究运动员的身体成份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和去脂体重随耐力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优秀男子长跑运动员体脂百分比为3至6%,平均数X=4.7%)去脂体重较低.职业橄榄球后卫等队员体脂百分比较低,(平均数X=8.1%)但去脂体重却较高.体脂成分的比例随运动项目耐力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和一般人比较,大多数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体脂都较低.速滑运动员为全年训练,一年中均有  相似文献   

8.
体脂因素在游泳中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超过一定范围必然影响运动成绩。在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的体脂存在偏厚的现象,而有关体脂控减的文献资料在游泳研究中较少。所以,本文通过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依据笔者当运动员时的经验,对女运动员体脂增厚原因及对运动成绩影响和控减体脂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年脑力工作者体脂、体重、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名男性中年脑力工作者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仪进行身体成分、骨密度的定量测量和评价。分别按不同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分组,与测得的骨密度进行对比,探讨体重、体脂百分比、骨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体重的中年脑力工作者的骨密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体脂率高于25%的肥胖者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体脂百分比正常者(P<0.05)。结论:骨密度与体重、瘦体重呈正相关,体脂肪超标会使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参加"2009年上海巅峰暑期减肥运动营"23名重度肥胖女性儿童青少年运动减肥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经过4周运动减肥后,体脂百分比、体重指数(BMI)、脂肪体重、腰围、臀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MI,腰围/身高比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臀围/身高比。与BMI比较,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肥胖程度和运动减肥效果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