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栖动物出现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其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皮肤裸露、湿润、无鳞。全世界共有两栖动物约4000种,根据形态可分为三目:有尾没腿的蚓螈目(如版纳鱼螈)、有尾有腿的有尾目(如蝾螈、大鲵)、没尾有腿的无尾目(如蛙、蟾蜍)。  相似文献   

2.
峨眉髭(zi)蟾属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拟髭蟾属,是一种十分稀有的中国特有两栖动物,它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峨眉山。(注:模式产地,是指对物种定名的时候,用来定名的原始标本产地。)  相似文献   

3.
四川狭口蛙,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狭口蛙属,是中国特有的蛙类。野生狭口分布于四川省以及甘肃省南部海拔500-1200米的平原和山区。形态成年四川狭口蛙体长4厘米左右,比一枚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长相十分呆萌。四川狭口蛙的体态比较臃肿,身上覆盖有不规则的色斑以及少量疣粒,颈部有对称带状花纹,体色多变,从橄榄绿到棕黄色不等,甚至还有灰色的个体。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河南叉襀科一新纪录属:球尾叉襀属Sphaeronemoura,并记述了一新纪录种:Sphaeronemoura songshana.该属鉴别特征为颈侧片的内外两侧具有一不分支的腊肠状颈鳃;雄成虫腹端第8背板后缘延伸,略不对称;第10背板在肛上突基部下方形成一个纵向的膜质区,其侧缘通常有尖锐的隆突;肛侧突中叶形成钝圆的突起;肛上突不对称,端部有长的鞭状突出物.雌成虫的鉴别特征为第7腹板前生殖板后缘中部向前明显凹入,后生殖板有2个骨化的侧骨片.该属稚虫尾须念珠状,端部数节逐渐变大,每节具1圈长鬃,鬃间有1簇短的刚毛,为其与近缘属的有效鉴别特征.观察标本保存在河南科技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脊椎动物线粒体DNA(mtDNA)是一个长度约为15-22kb环形结构.mtDNA呈母系遗传,在大部分的脊椎动物中具有相对保守性.但是在两栖纲无尾目动物中,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顺序却存在很大变异,这种基因重排现象可以用TDRL模型来解释.本文综述了今年来在无尾目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蛙类mtDNA基因重排多样性,结果发现无尾目动物共有8类不同的线粒体基因排列方式,并初步分析了这些不同基因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2年至2009年期间,凯里学院生物系收集产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蜻蜓目昆虫标本300余号,所有标本均保存在凯里学院生物标本馆.经过近两年的查阅资料及分类整理,鉴定得到蜻蜓目共计10科27属39种.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爬行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国外60年代就有较多的报道,国内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陆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自1980年至1996年,我国已研究的爬行动物染色体的种类共60种(包括亚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6%,分属于4目12科33属。其中龟鳖目3科8属11种,约占全国种数的39%,蜥蜴目5科10属2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8%,蛇目3科14属2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1%,鳄目1科1属1种(本目我国只产此一种)。  相似文献   

8.
现用的初中动物学课本中所列的两栖类分别隶属于两个目(有尾目和无尾目)、四个科(隐鳃鲵科、蝾螈科、蟾蜍科和蛙科)。今将课文所述分布于我国的两栖类动物的分类地位、分布及经济意义作一简介。 一、有尾目(Caudata) 1、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我国只产一属一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又名娃娃鱼。我国的大鲵2200年前已有记述,以后在很多古书中也有提及:“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以足行,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所以娃娃鱼之名一直传到今天。还有人认为鲵有四条又粗又胖的足,特别是前足连同它的四个指头,很象婴儿的手臂,后足有五趾,这也是把它称作娃娃鱼的原因。大鲵身体扁平,  相似文献   

9.
张雷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5):123-126
随着两栖动物新种、新属和国内新纪录等陆续发表,导致梵净山两栖动物分类地位陈旧,有许多与当前分类标准不符,给梵净山两栖动物以后的研究带来不便.本文对其分类地位修改进行专门总结,发现与以前相比,梵净山两栖动物科、种数量未变,但一些目、属、种名和原隶于蛙属的种及原隶于锄足蟾科的属分类有改动,同时增加了4亚目、5亚科和5属的分类阶元。这样梵净山拥有两栖动物就由原2目(1亚目)8科11属34种变为2目(5亚目)8科(5亚科)16属34种.  相似文献   

10.
沈钧 《生物学教学》2001,26(7):F003-F003
大鸨属鹤形目、鸨科。鸨科鸟类,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共11属23种。我国产3种:大鸨、小鸨和波斑鸨,繁殖于新疆、东北、内蒙;越冬到华北、长江流域。因数量稀少,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1.
遵义市的两栖类,都属于无尾目,有5科10种。 无尾目 (一)蟾蜍科 BUFONIDAE 体短粗,上颌无齿,皮肤粗糙,有耳后腺,趾间常有蹼,卵粒排列在长圆筒状的胶囊内。 1.大蟾蜍中华亚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相似文献   

12.
闽东霍童溪淡水鱼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童溪淡水鱼类资源调查表明,该溪有淡水鱼54种,分属9目16科3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有3科25属3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4.81%;鲶形目有4科5属7种,占总种数的12.96%;鲈形目有3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5.56%;鳗鲡目有1科1属4种,占总种数的7.41%.中华倒刺鲤.大斑花鳅、黄尾鲴等种类.福建鱼类志尚未记录.在54种淡水鱼中常见种2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6.30%;稀有种5种,占9.26%;偶见种23种,占42.59%;琵琶鱼是外来种.霍童溪淡水鱼类以底栖生活种类和穴居生活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报导了Wu水河的鱼类概况,共有鱼类71种,隶属于5目,14科,55属;列出了鱼类名录;同时也讨论了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属甲壳纲、十足目、短尾亚目崩蟀科,是最常见的群体大、数量多的一种蟹类、分布于我国和朝鲜、日本沿海。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属甲壳纲、十足目、短尾亚目、蝤蛑科,是最常见的群体大、数量多的一种蟹类、分布于我国和朝鲜、日本沿海。  相似文献   

16.
宜春学院新校区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009年12月,采用样点法对宜春学院新校区校园鸟类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有鸟类45种,隶属9目20科31属。其中留鸟27种、候鸟18种(冬候鸟12种、夏候鸟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种。其中东洋界的鸟有23种,古北界的14种,等。宜春学院新校区的鸟类组成,东洋界种类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中优势种主要有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白鹡鸰Motacilla alba(White Wagtail)、乌鸫Turdus merula和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相似文献   

17.
陇东高塬农田鸟类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4月 15日至 5月 15日 ,对陇东高塬农田鸟类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 .共记录鸟类 6目 ,16科 ,2 1种 .其中以雀形目种类占优势 ,共计有 15种 ,占总数的 71% .优势种有麻雀、北京雨燕、灰椋鸟、田鹨 4种 ,占总数的 6 7% .戴胜、北红尾鸲、岩鸽、白、柳莺、风头百灵、斑啄木鸟等 12种为普通种 .红嘴山鸦、北椋鸟、金翅雀、红尾伯劳、珠颈斑鸠为稀有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记述了分布于蟒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有2目3科4属4种;爬行动物有3目3科4属4种。其中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 Boulenger)为蟒河自然保护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在滇南河口县采到的144种蝶类,经鉴定本属于10科89属。其中凤蝶科8属18种,粉煤科8属17种,斑蝶科6属9种、眼蝶科6属16种,环蝶科1属1种,蛱蝶科32属52种,蚬蝶科2属2种,灰蝶科12属14种,啄蝶科1属1种,弄蝶科13属14种。  相似文献   

20.
记述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蜈蚣目Lithobiomorpha石蜈蚣科Lithobiidae穴石蜈蚣属Bothropolys 2种,糙背石蜈蚣Bothropolys Rugosus、施特弗石蜈蚣Bothropolys stoevi,均为衡水湖新纪录种,详细描述了这2种石蜈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