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考察中,感到存在选择不够成熟、区域之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论证研究和比较分析不够充分;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辩证思维,对其风险性认识不足;三是区域自我选择,没有进行区域之间统筹协调。为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从技术经济层面设计建立模型,实施科学选择评价、比较分析,择优弃劣。需要从政策对策层面完善若干机制:搞好顶层设计,优化立体资源配置,完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改革完善市场调控机制;确立辩证思维,建立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健全支持与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实施鼓励与限制相配套的政策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工业经济知识基础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知识基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区域-技术-组织关系三重螺旋模型联系起来,构造区域经济知识基础结构模型,并利用我国统计年鉴中工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工业经济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从知识基础的整体看,长三角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从知识基础的结构看,长三角经济区的知识基础结构更为合理;从知识基础的差异看,珠三角一体化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长三角;从创新三重螺旋的模式看,珠三角经济区更接近重叠交互模式;从组织所有制类型看,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长三角知识基础要优于以外资推动为特色的珠三角。  相似文献   

3.
甘肃社会、经济、科技的总体发展战略甘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要根据甘肃的省情,从实际出发制订。甘肃的省情,我认为可以叫做“六多六少”:土地多,收入少;矿藏多,开发少;企业多,收益少;能源多,供电少;研究多,应用少;名胜多,观光少。土地多,收入少。甘肃的地域辽阔,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居全国第7位。全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34亩。省内地形复杂,缺雨,温差较大。加上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生产发展缓  相似文献   

4.
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湖北省委赋予宜昌的使命任务,也是宜昌实现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的重要引擎。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标北京、上海、粤港澳、成渝地区、武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得出宜昌已具备建设省域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条件,但仍存在创新主体活力不够、创新集群尚未形成、创新平台多而不优、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区域创新协同不够、创新生态有待优化等问题。据此,提出聚焦创新主体、双链融合、创新要素和区域协同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经济发展维度,运用协整检验方法测算分析人工智能产业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人工智能产业对国内区域经济均具有强大的影响,而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通过强大的科技资源聚集效应,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越来越多的资本替代劳动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各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产业良性发展,但人工智能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最后,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进一步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大人工智能教育投入、培养和壮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队伍,促进人工智能融合行业应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新型商业模式发展驱动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许多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用地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衡、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占地少等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为此,结合土地资源约束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土地集约生态化利用过程中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数量少、规划滞后、投融资渠道单一、机制尚未形成、农民主体地位发挥不够等问题,导致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农村发展的需要;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认识、规划、资金投入、农民的组织化等方面改进和提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确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认识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是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和制定正确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基础。本文仅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谈谈如何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一)就区域内部条件的形成过程看,区域的内部条件有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之分。前者主要指区域内部的自然资源,后者主要指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社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3)
构建协同度测度模型对长三角和珠三角1202项创新政策展开量化评价与特征比较。研究发现:政策主体以主管科技资源和掌握行政和经济资源部门协同为主,协同深度不够理想;目标协同存在差异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需求导向措施严重缺位,长三角的需求型政策与环境型政策表现更为协同,环境型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较好,而珠三角供给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协同度更高,需求导向型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性优于长三角;两区域的措施协同、措施与目标协同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连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连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大连经济功能的发挥相辅相成.在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大连有着航运、金融、贸易、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大连应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区域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参与东北亚地区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隶属于服务业范畴,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的中间桥梁和融合剂的角色。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指标,从行业层面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区位商指数,从区域层面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京津冀各自发展优势。据此,依据现有集聚现状及问题和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布局的四大城市圈之一,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肩负着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大历史使命。但与东部其他三个经济圈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面临经济实力不强、创新力量相对薄弱、人才资源不足、地方投入不够等问题。作为西部地区本地高校,如何在欠发达地区生存发展并助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共赢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是什么。本文比较分析了世界著名城市圈(群)发展历程和当地高校之间关系及发展路径,探索地处西部的本地高校(探讨对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强相关的成渝地区高校)科技创新驱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挥比较优势后发跨越赶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地域空间——国家级新区的特征解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级新区是影响国家和区域发展但不为公众所熟知的重要地域空间。文章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的《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5)》研究工作基础上,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国家级新区空间、功能、模式3个方面的一般特性和专属特性;实证解析了国家级新区发展的3个阶段以及战略功能重要、区域范围广阔、发展条件优越、区域分异明显等现状特征。进而,探讨了功能认识不够清晰、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发展模式不够新颖等国家级新区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和促进更好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经济结构制约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本文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置于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下,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规划存在不对称性,个别行业尚缺少相关专业的支持;职业教育面临人才供给与需求衔接不畅、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主体融合不深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动态的专业设置机制、不断完善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出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服务业作为信息和知识密集的新兴服务业态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对促进科技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技服务机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深入剖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现状.文章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机构仍存在行业管理不够规范,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科技服务机构高端科技服务人才短缺;科技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度不够以及科技资源分散,科技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发展目标,需要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13-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并从要素配置角度入手,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细分的维度看,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发展环境对区域一体化有正向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2)数字经济的资本、技术和人力三种生产要素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加大对数字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因此,应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构建良好数字发展环境,加大对数字相关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提升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村屯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资金比较紧张,技术人员比较少,服务的水平也不高,所以,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很多人对村屯有点电视网络建设不够重视,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与安装不够重视,专业的技术人员存在配备不足的问题,没有制定有效的网络建设规划,不利于实现网络的改造,也不利于提高服务与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推动多省交界革命老区共同发展是新时代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川滇黔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最艰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但从学术视角来看,学者对川滇黔革命老区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从现实情况来看,川滇黔结合部革命老区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红色基因传承和联动力度不够,振兴发展还面临着系列问题与阻碍。立足新发展阶段,川滇黔革命老区应积极构建发展共同体模式,形成一体化发展机制,擦亮红色文化品牌,提升老区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合作,多措并举,从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进区域活力和人民福祉、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推动革命老区协同发展和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5年—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地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有效性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港口对所在地区的影响与港口规模、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对外开放水平等都有关;静态上看盐城港口对地区经济的效率整体最优,但这是盐城港口和地区发展都欠发达的相对效率最优,南通港口的提升最快;动态上看江苏省沿海港口对地区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进步状态,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关键。最后,给出了促进江苏省沿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角度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做了比较分析,并运用差异系数分析方法,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区域经济差异的趋势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区域经济的差异一直存在;区域经济的差异仍在轻微扩大。建立环新疆经济圈地缘经济合作组织来协调各国间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