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题记:我们期待“绿色收视率”,首先就要期待具有垂范作用的高品位精品节目。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为了摆脱收视率低的窘境,有的电视媒体不惜降格以求,迎合低俗,盲目跟风,滑入了唯收视率是举的泥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一、节目要体现主流媒体特征要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本文试对“绿色收视率”内容构成的特征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5.
肖键 《新闻界》2006,(4):100-101
中央电视台在2006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央视认为绿色收视率是一种能够形成品牌持续增长的收视率。其概念的中心原则是:不唯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倡导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追求绿色收视率的媒体,既要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抵制低俗,坚守品位,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维护和增强媒体的品牌价值。①收视率指标是评价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媒体或某一媒体的特定节目,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特定对…  相似文献   

6.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绿色的内涵:重建受众精神生态有学者认为“人类心灵的空间本也像一片原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意味着人的心灵生态的改变。”因此,面对大众传播所造成的“荒漠”,媒体应该以富有建设性的内容承担起心灵的绿化。“绿色收…  相似文献   

7.
侯湘 《新闻知识》2006,(12):45-46
绿色收视率是央视目前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针对片面追求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削弱节目的思想性、导向性,媚俗迎合泛娱乐化、泛个性宣泄的新闻娱乐节目而提出,高度指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品质、健康、持续、诚信四个方面开发电视节目新产品,以绿色节目换取绿色收入,确保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此观点的提出,犹如在电视界吹起了一股新风。一、“绿色收视率”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近期以来,为了提高创收效益,各媒体几乎都把追求收视(听、读)率放在首位。而追求什么样的收视率,如何科学对待收视率则少有研究。只是一味地跟着收…  相似文献   

8.
当下许多电视媒体“把关人”及各类电视从业者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有关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收视率,当作检验自己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甚至惟一的、决定性的标尺。但盲目地追求高收视率,将会陷入“收视率迷信”,由此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引发“收视率”调查的“暗箱操作”,失去收视率调查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既然各电视媒体的“把关人”如此重视收视率,为了得到较高的收视率数据,出于利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是对时统宇、吕强《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一文的争鸣,认为该文在收视率本质与功能等方面存在偏差,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质量化,收视率在媒体中举足轻重;二、理性化,当今媒体多元评价节目;三、商业化,收视率只是“马前卒”。  相似文献   

10.
王璜 《声屏世界》2006,(11):59-60
提到“绿色收视率”,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绿色GDP”的概念。目前,在我国现行的GDP指标中,记录的只是经济的正面效应,其实GDP中还包含着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破坏的部分,因此我们提倡绿色GDP的概念就是要减去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依此类推,“绿色收视率”就是指要从现有的收视率中扣除对资源消耗和对社会氛围的破坏因素,即要考虑到对民风、社会风气、国家政治稳定各方面的正面推动和维护作用。“绿色收视率”的提出,就是对原来唯收视率行为的反省,是站在更高的战略上审视电视台的经营问题。第一,“绿色收视率”为电视台要做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1.
“绿色收视率”——满意度与收视率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视率作为电视广告投放和节目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告主和电视台的重视。与此同时,电视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只重视收视率、不重视满意度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中央电视台提出的“绿色收视率”实质上就是将满意度融入到收视率中,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解决单纯重视收视率问题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收视率”概念和内涵的梳理,进一步分析这个概念的提出将在我国电视实践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探讨实施“绿色收视率”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电视行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趋势,是电视批评科学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我国电视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提出并实施的以“绿色收视率”理念为核心的“电视媒体绿色行动”,我国电视批评界理应积极回应这场电视传媒实践领域的深刻变化,认真思考电视批评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电视批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内视听     
《视听界》2008,(5)
奥运收视调查:电视媒体遥遥领先;奥运年成广告“井喷年” 上半年投放额达2449亿;央视公布奥运收视率数据 五个频道收视率大涨;奥运会让央视大赚20亿;广电力推“广西模式”:一切向电信看齐  相似文献   

14.
在广电媒介产业化进程中,收视率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收视率“万恶之源”的讨论以及“抵制低俗,创绿色收视率”的呼吁.更是彰显了收视率对于广电媒介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进 《新闻界》2007,(1):71-72,17
中央电视台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理念:“重视收视率、收视份额,但对收视率、收视份额不是绝对化,不是单一、片面追求收视率,更不是所谓的‘收视率为王’。央视作为国家台承担社会导向义不容辞,在去年的一年改革中,在‘绿色收视率’的指导原则下,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央视上上下下大家都认可的一个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收视率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命题,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升温。各电视台末位淘汰制度的全面展开,对收视率的讨论尤其是批判迅速升温。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的“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时间应者云集,人们纷纷批判收视率的各种弊端。正是在一片批判声中。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绿色收视率”命题。并很快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肯定。笔者认为,无论是“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论断,还是“绿色收视率——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的阐述。都缺少基本的理论命题的严谨和科学。既是对收视率的内涵与功能的严重误读,也是对绿色收视率的理论建构和操作可能的盲目乐观,在理论发展和媒介实践层面都不会有明显助益。  相似文献   

17.
叶蔚 《视听纵横》2006,(4):119-119
中国电视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收视率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标志。它不仅成“为观众意愿”“的温度计”,更成为媒体内部运作管理的主要指标以及媒体与广告商之间进行交易的“货币”,从而备受推崇和追逐。不错,电视应该重视收视率。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收视率是把  相似文献   

18.
胡忠青  萧志峰 《今传媒》2006,(4X):13-14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娱乐至死”、“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绿色收视率”是有关电视的三个热门话语,前两者遭受到强烈批判且在批判基础上,出现了“绿色收视率”说法并得到普遍响应与赞同。但细一推敲,笔者认为前两者犯了过于夸大与片面化毛病,而后者只是概念上的新瓶装旧酒而已。因而,有必要来对其进行廓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I0021-I0036
视点1.05.2006应是强化对农宣传的起势之年张振华2.05.广播影视“十一五”发展前景展望黄勇3.05.绿色收视率与媒体社会责任时统宇4.05.也谈克服媒体的低俗化张聪5.05.新闻宣传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尹韵公6.05.媒体的当下使命及社会责任邵培仁7.05.电视,拿什么内容给人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