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键 《新闻界》2006,(4):100-101
中央电视台在2006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央视认为绿色收视率是一种能够形成品牌持续增长的收视率。其概念的中心原则是:不唯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倡导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追求绿色收视率的媒体,既要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抵制低俗,坚守品位,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维护和增强媒体的品牌价值。①收视率指标是评价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媒体或某一媒体的特定节目,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特定对…  相似文献   

2.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3.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4.
谢乐清 《新闻爱好者》2010,(10):101-102
收视率实际上不能充分体现观众收视背后的媒体品质差异,同时也不能充分体现广告传播背后的媒体价值差异,片面追求节目的收视率,造成模仿、克隆其他电视台的成功节目成为时下许多电视台节目改版的重要手段,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以电视节目收视率作为唯一的指标评价节目,容易产生误导,不少节目为追求电视节目收视率以取得经济效益,就不惜降低节目品位,把节目变成媚俗搞笑的游戏娱乐或打闹表演,那些简单的娱乐游戏及所谓动作片在迎合部分观众喜好的同时,也在培养和引导观众的欣赏口味。长此以往,对观念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收视率对电视台来讲实际上相当于一个GDP的概念。因为电视台不只是生产节目,更重要的是生产节目背后的观众收视。而观众对节目的关注,衍生出媒体的价值和影响力。所以,我们经常讲在电视领域GDP一个是收视率,一个是广告收入,还有一个是影响力、品牌力,收视率起到的就是这  相似文献   

6.
绿色收视率是同代表凶杀暴力的黑色收视率,代表性的黄色收视率和传播病态心理的灰色收视率截然相反的收视率。它强调收视率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强调收视率的增长要建立在节目质量提高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长。在当前电视领域为了追求收视率而盲目迎合受众、降低节目品位的大环境下,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无疑使人们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题记:我们期待“绿色收视率”,首先就要期待具有垂范作用的高品位精品节目。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为了摆脱收视率低的窘境,有的电视媒体不惜降格以求,迎合低俗,盲目跟风,滑入了唯收视率是举的泥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一、节目要体现主流媒体特征要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绿色收视率"的提出背景 "绿色收视率",强调的是收视率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强调收视率的增长要建立在节目质量提高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因收视率下滑,CNN、NBC两大高管双双下台。毋庸讳言,现在对收视率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记者、栏目甚至媒体的前途。但是,长远地思考,对收视率的过分追求有害无益。其害有二:一是带来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二是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那么,该如何在重视收视率的前提下,坚持品位,坚持节目的思想性,由此,绿色收视率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就地市级电视台如何打造能带来本土特色"绿色收视率"的节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兴起至今,人们逐渐意识到名主持是构成媒体品牌的人格化符号,是媒体品牌最重要的形象代言人。所以媒体也竭力打造和宣传自己的名主持,以此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竞争力。而名主持人在创造了许多收视神话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从2005年起国家广电总局就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于是一场围绕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的“脱俗”运动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李林娜 《新闻窗》2006,(3):60-60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收视率的高低已成为关乎电视媒体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要找出正确调整和改革电视节目、提高收视率的方法,就必须强化对收视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近年来笔者对收视率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四大因素为:节目质量、品牌效应、节目编排、自我宣传。  相似文献   

12.
研究收视率,研究电视观众已是目前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收视对象的研究上,我们更多的是研究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即节目做给谁看的。即便是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收视对象的收视心理需求,即节目为何会受欢迎或为何不受青睐则研究的很少。但是在现实中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收视率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对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进行研究,对提高节目的质量,提高收视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告收入是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此压力之下,收视率成为了电视广告投放和节目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一档节目的生死存亡.在这种环境中,电视业界出现了一些只重视收视率、不重收视满意度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中央电视台率先进行了反思,2006年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绿色收视率"和"绿色收入"的全新理念,强调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相似文献   

15.
项梅 《新闻世界》2014,(2):18-19
"绿色收视率"是一个栏目、频道乃至电视台树立独特品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它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健康、更有意义的节目,寓教于乐,培养观众的积极收视习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而《第一时间》栏目以公益活动打造"绿色收视率",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较强的影响力以及不俗的收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侯明廷 《声屏世界》2012,(6):158-159
以往,电视媒体的收视一般以时段收视率为主,但自2011年底广电总局出台一系列的限广政策后,对电视广告收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从聚焦节目收视和广告收视之间的对比入手,洞察各频道,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角度为广告主选择媒体投放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媒体节目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节目类型越来越多,收视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家装生活服务类真人秀栏目《交换空间》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相比,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一直保持比较不错的收视率,它倡导亲自参与、绿色家装、热爱生活、情感沟通,并展示了一定的设计内涵,对大众的设计意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何考量上涨的合理性?针对广告主,我们要看不同营销市场的收视习惯和喜好,目标人群与节目的契合度,品牌产品与节目的关联性;针对媒体,我们需要同时比较价格与收视率,而不是光看价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发展,电视传媒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电视频道之间的节目竞争,造成了观众注意力分散,使得收视分流现象越发严重。节目品质是提高收视率的根本,收视率是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为了在纷繁的媒体竞争中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和作用,整合资源进行媒体联动成为必然趋势。电视媒体联动将会为提升电视媒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节目品牌效应,开拓媒体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CCTV-7通过改版、改制,逐渐专业的农业节目体系,节目质量、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明显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观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成为一个农业领域的品牌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